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亲子教育的缺失,是影响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应共同努力,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亲子教育缺失的道德成长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亲子教育的缺失,是影响留守儿童道德成长的主要原因.留守儿童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应共同努力,关注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需要多方关注的群体。由于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教育措施不到位、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不够等原因,留守儿童出现许多成长问题,诸如学习成绩落后、心理健康存在偏差、道德行为失范、安全保障不到位等。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场所,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二是健全留守儿童制度管理,保障留守儿童校内安全和校外安全;三是打造社会、学校、家庭三方教育合力,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孩子共享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问题是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一个主要方面。留守儿童成长面临许多困境和干扰,但他们并非都是问题儿童。不可否认,他们的成长存在着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干扰,值得社会、学校和家长的格外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倡导以关爱、激励、引导为主的留守儿童教育方式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为留守儿童创建幸福成长的乐园。  相似文献   

6.
杨洪中 《考试周刊》2014,(53):172-172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提出应从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矫正他们因成长缺陷而扭曲的心理;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活动,让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常态化,有效预防三个方面进行教育实践,让留守儿童和同龄人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7.
留守儿童的教育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从留守儿童的成长方式、特点,以及由此对其心理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方面分析,提出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各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怀,同时建立更为科学系统化的管理系统,从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祖辈的"爱"助成长,学校的"爱"助成长,社会的"爱"助成长。这不仅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此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熊勇 《今日教育》2010,(4):28-30
农村留守儿童和祖国的其他儿童一样,也是祖国明日的建设者。如何让他们的成长享受到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如何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生活达标,如何补救他们成长过程中缺失的父母监控和教育……关注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的强力主导,也需要来自实践的探索。本期刊发的两篇来稿正是一线教育工作者们对于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献策与行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甘肃临夏Z村Z小学的实地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和成才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角度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借鉴,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媒体及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障碍主要来自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文化建设滞后、素质教育异化、隔代教育的误区、青少年心灵需求的缺乏等。本文试从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重视和媒体及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主要障碍主要来自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文化建设滞后、素质教育异化、隔代教育的误区、青少年心灵需求的缺乏等.本文试从学校、社会及家庭等方面探讨如何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30年来唯经济论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和以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为表征的发展模式引发了农村人口流动深化、城乡教育政策剧烈调整、农村社会衰落等多重变迁后果,也使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生态更加恶劣。在家庭层面,劳动力流动的代际更替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深远;在学校层面,农村教育的衰败与城市化取向使留守儿童的成长空间进一步恶化;在社区层面,城乡快速变迁中的乡村价值失范加剧留守儿童的成长风险。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大龄留守儿童与后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留守女童和困境留守儿童面临更为突出的成长困境。本文结合四川、河南等地社区实地调查中的案例发现,由点及面地论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伴随发展变迁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并对社会变迁背后的发展主义思维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留守儿童"作为农村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开始凸现,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留守儿童"因学校教育偏差、家庭教育缺失等诸多原因造成他们在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的"留守儿童"客易产生自卑、疑虑、妒嫉、逆反和极端等心理问题.如何让这些"留守儿童"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成长现状并采取切实措施帮扶他们健康成长,关系到千万个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通过抽样调查,研究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影响,探索有利于留守儿童成长的帮扶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学校应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畅通家校沟通机制,掌握留守儿童信息,提高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用爱呵护学生成长,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关爱教育。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产物。由于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他们普遍处于亲情缺失的状态。在制度化的学校里,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关怀的需要也难以得到满足。关怀心灵成长是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诉求,所以学校要构建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德育环境。这需要学校关注以下几方面: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学校管理文化;让全体教师成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参与者;教师要注重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主要原因,作为影响这一过程的心理社会因素,亲子关系的失调,父母榜样作用的缺失和父母监控机制的弱化影响了留守儿童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以及道德行为的养成。解决留守儿童道德发展问题的现实途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展农村学校的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功能。  相似文献   

19.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强调道德判断能力和发展水平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他对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家庭、学校等外在环境在儿童道德成长中的作用的强调,以及其"三水平六阶段"理论,对我们预防和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雷丹 《教书育人》2012,(35):14-15
我校虽然是一所地处县城腹地的小学,但留守学生仍然特别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灵的孤独、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困扰着留守儿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构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的多维空间,让留守儿童与阳光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