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秦岭造山带内的甘肃阳山金矿是我国最新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金矿床。矿床受EW韧脆性剪切带控制,赋矿围岩为泥盆系碳质碳酸盐-千枚岩-板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脉。流体成矿过程包括:形成石英-绢云母-黄铁矿组合的早阶段,形成石英-黄铁矿-毒砂和石英-毒砂-黄铁矿以及石英-碳酸盐-辉锑矿-自然金组合的主戍矿阶段,形成碳酸盐-石英网脉的晚阶段。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以含CO2包裹体为主,CO2含量为7.3%-21.5mol%,均一温度集中于270℃~300℃,盐度〈3wt.%NaCleqv;主阶段发育纯CO2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含CO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10℃~270℃,盐度集中在〈2wt,%NaCleqv和3~5wt,%NaCleqv两个范围;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60℃-210℃,盐度〈3wt.%NaCleqv。主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相似的均一温度和流体盐度的双峰特征均指示流体沸腾现象的存在,其流体包裹体捕获温度为210℃~375℃,压力为85~222MPa;赋矿断层的阀门式活动导致主阶段流体系统交替于静岩和静水压力之间,成矿深度为8.5km左右,成矿流体系统发育在早侏罗世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矿床地质特征类似于卡林型金矿,但赋存于蚀变花岗斑岩中矿体既非造山型,也不同于卡林型,成矿流体具造山型矿床特征。因此,阳山金矿可能代表一种新的金矿类型,建议称为“阳山型金矿”。  相似文献   

2.
玲珑金矿位于胶东半岛招.掖成矿带东部,是我国典型的超大型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金主要在中阶段沉淀。早阶段流体包裹体为纯CO2型(LCO2+VCO2〉90%)和富CO2型(10%≤LCO2+VCO2≤90%),中阶段为纯CO2型、富CO2型、富H2O型,晚阶段为水溶液包裹体。从早到晚,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集中在240℃~360℃、220℃-360℃、180℃-260℃和80℃-180℃,盐度分别集中在3.4%-10.4%、3.0%-10.2%、4.0%-14.6%和2.4%-5.0%NaCleqv;早、中阶段流体盐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中阶段第一世代石英中大量水溶液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共生,指示流体强烈沸腾。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的变化记录了成矿流体性质和构造环境的演化。早阶段石英中沿X型节理发育面型包裹体群,既记录了石英脉遭受的剪切变形事件,又记录了同构造流体作用。而充填于张性裂隙的黄铁矿为主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组合则表明主成矿期构造环境由压性向张性转化,成矿流体系统减压沸腾、逐步开放,并导致金等成矿物质大量沉淀。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时间,认为玲珑金矿成矿系统发育在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构造背景,流体压力变化滞后于构造应力场变化,流体成分以低盐度、富CO2为特征,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系统。  相似文献   

3.
为使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得到较好的解释,避免矿床地质描述与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发生矛盾,本文试图以金矿床为例,建立科学而简便易行的矿床地质与包裹体特征之间的链接。为此,本文简单评述了现有金矿床成因分类方案,建议以主导成矿系统发育的地质作用特征划分5种类型:①浆控高温热液型,包括斑岩型、爆破角砾岩型、铁氧化物型、夕卡岩型等岩浆热液型矿床;②造山型,即变质热液型;③浅成低温热液型——陆相火山岩一次火山岩中的改造热液型;④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或/类卡林型)——沉积岩容矿的改造热液型;⑤热水沉积型(VMS型和SEDEX型)——水下喷出地表的改造热液型。然后,分别介绍了5类成矿系统的标志性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找出了它们之间具有成因标志意义的关键性差异;将成矿流体分为改造、变质和岩浆3个端元性成分,发现多数热液矿床具有多阶段多因复成的特点,晚阶段流体均为改造热液或有大量改造热液注入,因此指出,晚阶段的流体、蚀变和矿化特征不能用于判别矿床成因和类型,只有早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指示矿床成因和类型。改造热液以低温、低盐度、低CO2含量为特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或海水;变质热液以中温、低盐度、高CO2含量为特征,而岩浆热液则以高温、高盐度、高CO2含量为特征;岩浆热液矿床发育含多种子晶包裹体和高盐度富CO2的包裹体,变质热液矿床发育低盐度富CO2包裹体,改造热液矿床总体缺乏含子晶包裹体和富/含CO2包裹体,大量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最后,讨论了各类成矿系统发育的岩石圈构造背景,如造山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挤压造山.变质.隆升过程,热水沉积型矿床形成于地壳拉张成盆过程,古生代或更早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只能保存在增生型造山带等,提出矿床及其包裹体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探针。  相似文献   

4.
对夹皮沟地区夹皮沟群变质岩一斜长角闪岩及夹皮沟和二道沟金矿金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及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金矿石中发育水溶液相、含CO2相及CO2相等三类包裹体,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NaCl-H20.CO2体系的不混溶作用,各类包裹体均一温度157.2℃~440℃,盐度1.8%~11.6%NaCleqv,流体密度0.54—0.96g/cm^3;变质岩中以发育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为主,其均一温度为260℃~480℃,盐度为36.5%-54.8%NaCleqv,流体密度为1.06—1.17g/cm^3,反映了变质流体为一中温、高盐度、高密度均匀NaCl-H20热液体系。成矿流体与变质流体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区金矿床成矿流体并非来自太古代变质热液。结合新近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结果和测年数据,认为本区金矿成矿流体以来自岩浆热液为主,矿床成因属中生代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乌努格吐山(简称乌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得尔布干深断裂北侧的额尔古纳地体。作为兴蒙造山带的一部分,额尔古纳地体经历了古生代俯冲增生、早中生代碰撞造山和晚中生代一新生代期间的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碰撞后构造演化。乌山矿床形成于侏罗纪,是陆-陆碰撞体制斑岩矿床的典型实例,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有助于理解碰撞环境的斑岩矿床的成因,因此本文报道该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学、激光拉曼光谱和扫描电影能谱研究结果。乌山矿床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化、石英-绢云母.多金属硫化物化和伊利石-石英-碳酸盐化为特征。石英中可见水溶液包裹体、含子晶和含CO2三相流体包裹体,但晚阶段石英中缺乏后两类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510℃,盐度最高达75.8wt%NaCleqv,包裹体的子晶矿物有石盐、黄铜矿以及指示氧化条件的赤铁矿,气相成分富含CO2,液相成分以水为主,且多含CO3^2-。矿化主要发生在中阶段,可分为早期的钼矿化阶段和晚期的铜矿化阶段,其成矿温度分别为340℃-510℃和240℃-340℃。该阶段流体盐度介于6.3—52.0wt%NaCleqv。中阶段包裹体含石盐和黄铜矿子矿物,富气相、富液相与含子晶包裹体共存,且具有相近的均一温度,而盐度相差悬殊,指示流体发生沸腾,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晚阶段流体温度降低至100℃-240℃,盐度则低于12.4wt%NaCleqv。总之,早阶段成矿流体来自岩浆,以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富CO2为特征;中阶段流体发生沸腾,导致CO2逸失、氧逸度降低、成矿物质快速沉淀;晚阶段流体以低温、低盐度、无子晶、贫CO2为特征,可能属大气降水热液。  相似文献   

6.
河南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栾川冷水北沟铅锌银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界栾川断裂北侧。矿床赋存于中-晚元古代浅变质碎屑岩建造中,受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矿石主要由金属硫化物,少量石英和碳酸盐组成;围岩蚀变和成矿过程分为4个阶段,以石英-黄铁矿组合(Ⅰ阶段)、黄铁矿-闪锌矿组合(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Ⅲ阶段)和碳酸盐(Ⅳ阶段)为标志。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含CH4的碳水体系,盐度为0.22~13.8wt%NaCleqv.。从早到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420℃~340℃(Ⅰ)、3700C~280℃(Ⅱ)、320℃~260℃(Ⅲ)和〈260℃(Ⅳ)。Ⅰ、Ⅱ阶段的流体盐度低于8wt%NaCIeqv.,Ⅲ阶段增高至13.8wt%NaCIeqv.,甚至偶见子晶。Ⅰ、Ⅱ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压力分为两组,即180~200MPa和70~80MPa,代表着深约8km的静水与静岩压力系统的共存或交替;Ⅲ阶段只有70~80MPa一组压力,指示开放环境注入的静水压力体系。Ⅰ、Ⅱ阶段静岩与静水压力系统的交替现象完全吻合于断层阀模式,含CH4的CO2-H2O流体的脉动沸腾消耗了流体成矿系统热能,并使盐度不断增高、成矿。该认识可被Ⅱ阶段广泛存在的沸腾流体包裹体组合证明,也与流体包裹体成分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矿石组构的规律演化相一致。以上表明,冷水北沟是一个典型的形成于碰撞造山挤压向伸展转变期的造山型Pb-Zn-Ag矿床实例,成矿机理可由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型(即CMF模式)所解释。  相似文献   

7.
流体包裹体可以探讨金属矿床的形成机理和矿化规律,含金石英脉是研究成矿流体的重要载体。八卦庙金矿包裹体比较发育,主要为液体包裹体、含CO:包裹体,其次是气体包裹体。成矿流体温度变化范围是146℃~467℃,成矿早阶段的温度为370℃~400℃;主成矿阶段的温度集中在190℃~280℃,平均约250℃;成矿晚阶段的温度集中在130℃~160℃。成矿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型,少数属于Ca^2+-Na^+-Cl^-(-SO4^2--F^-)型。计算得到流体体系的酸碱度为弱酸性(pH值=5.6~5.8),硫逸度分布范围是-9.551~-19.265(平均-15.430),氧逸度分布范围是-46.011~-40.303。金主要以[Au(HS)2]^-的形式迁移,其次以[AuS]^-形式迁移,在成矿活动过程,随温度的下降和压力的降低,伴有沸腾.减压过程,是成矿溶液发生卸载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白乃庙铜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增生型造山带,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体受EW向韧.脆性剪切带控制。成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旱阶段石英-黄铁矿,乳白色石英和粗粒黄铁矿变形、破碎;中阶段多金属硫化物充填胶结旱阶段变形、破碎的石英角砾和黄铁矿裂隙;晚阶段为石英-碳酸盐细脉,穿切早中阶段脉体和矿物组合。冷热台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旱阶段石英中原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48℃~380℃,盐度为4.34%~6.59%,次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80℃~260℃.盐度为3,23%~4.18%NaCleqv;中阶段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15℃~241℃,盐度为2.90%~4.18%NaCleqv,与旱阶段次生流体包裹体一致;晚阶段石英细脉和方解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7℃~181℃,盐度为0.50%~2.00%NaCleqv。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为CO2、CH4和N2。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密度、富CO2的流体,当这种流体到达剪切带时,由于压力骤然降低发生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沸腾作用,导致成矿流体过饱和,成矿物质快速沉淀下来形成矿床。白乃庙铜金矿床成矿流体及矿床地质特征与造山型矿床一致,确证了造山型铜矿的存在并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元阳县大坪大型金多金属矿床矿脉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表明,矿区内大量的矿脉是叠加成矿的产物,空间上具有并置、侧列(现)、再现等复杂关系,成矿可分石英.黄铁矿(主要形成金矿化)和石英.方铅矿(主要形成铜铅银矿化,并叠加有金矿化)两个阶段共7个亚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包裹体以个体小,数量多。杂乱分布为特征,以二相气液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变化区间为165℃~393℃,平均258℃;流体密度为0.648—0.7984g/cm^3,盐度变化为13,72%~18.96%NaCleqv,平均17.13%NaCleqv,捕获压力为64MPa左右。流体为含CO2的NaCl-H2O体系,在成分上相对富集Na^+、Cl^-、CH4和N2、NO3^-等组分,从早到晚,具有Na^+、Ca^2+、SO4^2-略有升高,而K^+有所降低的趋势。石英方铅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大小混杂,杂乱分布或呈线性排列,以CO2包裹体为主,并有二相气液和少量单相包裹体。均一温度177℃~372℃,平均284℃,流体密度为0,7413~O.9518g/cm^3,盐度变化为10.86%~21.26%NaCleqv,平均14.16%NaCleqv,捕获压力为60MPa左右。流体属为NaCl-H2O-CO2体系,在成分上以相对富集Na^+、K^+、SO4^2-为特征,部分脉体的流体包裹体中还含有一定量的Ca^2+、Mg^2+等离子。矿区不同(亚)阶段矿石氧同位组成总体变化较小(2.65‰~6.0‰),氢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120%~-40‰),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H、O同位素组成变化均较小,以岩浆源为主,而石英.方铅矿阶段氢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表明有新的流体加入,但也以深源流体为主;石英-方铅矿阶段一个铁白云石的δ^13C值为-4.81%o,而石英.黄铁矿阶段晚期方解石碳同位素组成变化为-2.79‰~-4.34‰,平均-3.75‰。不同矿脉黄铁矿、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为0.3‰-4.4‰,其中石英-黄铁矿阶段为0.3‰~4.4‰,石英-方铅矿阶段为0.5~4.3‰,总体上与深源(地幔)碳、硫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综合对比研究认为,大坪金多金属矿床为源于深部的多源成矿热液在同一容矿空间充填的结果,叠加成矿作用与区内长期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矿床为中-高温热液硫化物.石英薄脉型金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0.
招-平断裂是胶东招掖金矿带的主要控矿断裂,其上盘金矿床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为胶东群变质岩,金矿化以含金硫化物石英脉为主。通过首次对招远灵雀山金矿床富金石英脉石英流体包襄体Rb-Sr等时线年龄的测定,获得116±23Ma成矿年龄。从而说明招-平断裂带上盘金矿大规模成矿期发生于早白垩世的构造体系转折期。对富金石英脉石英流体包襄体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成矿热液均以幔源为主,具有与招掖金矿带其它金矿类似的成矿热液系统。由此可以看出招.平断裂带上盘也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发现的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缘,达尔布特断裂以南的包古图地区。通过对V号主要赋矿岩体及钻孔岩心的野外和镜下观察,研究了矿体矿化情况、蚀变分带特征和矿石组合。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分类研究表明,主成矿期成矿温度在180℃~450℃,包裹体的形成压力多在1~9MPa。由此得出的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在100~600m。黄铜矿和黄铁矿的δ^34S变化范围分别是-2.4‰~-0.8%o和-2.7‰~+0.7‰。对该矿床的初步研究认为,矿床是在埃达克质岩浆侵位到地壳浅部冷却成岩后,经历了两期含矿热液的作用而成矿的。早期形成Cu、Fe、Mo、Zn的硫化物矿物,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晚期形成Cu-Te-Bi-Au-Ag的复杂矿物组合。早期矿化形成的辉钼矿Re-0s年龄是310Ma。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牦牛坪稀土矿床是中国第二大原生轻稀土矿床 ,萤石是矿区主要脉石矿物之一 ,碳酸岩和正长岩在空间和时间上与稀土成矿存在密切联系 .在过去萤石和碳酸岩 -正长岩杂岩体地球化学研究的基础上 ,评述了稀土成矿流体与碳酸岩 正长岩杂岩体的成因联系 .矿区碳酸岩和正长岩具有相似的REE配分模式、( 87Sr 86Sr)0 ,( 14 3 Nd 14 4 Nd)0 ,2 0 6Pb 2 0 4Pb ,2 0 8Pb 2 0 4Pb同位素比值 ,位于地幔端元EM1和EM2之间 ,它们是造山环境的产物 .与稀土矿化共生的萤石显示不同的稀土配分模式 ,但是它们具有一致的Sr、Nd、Pb同位素比值 ,与碳酸岩和正长岩相似 .这些表明不同稀土特征的萤石来自相同的源区 ,稀土成矿流体与碳酸岩和正长岩岩浆存在密切联系 .  相似文献   

13.
夏翠军 《情报杂志》2012,31(8):119-123
首先介绍国外网络出版物呈缴立法的现状,然后分析机构知识库对网络出版物呈缴的启示,最后结合机构知识库的几种呈缴方式探讨网络出版物的呈缴模式.  相似文献   

14.
庞家河-文家庄金成矿带位于秦岭海-印支褶皱系西北边缘,属于札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东段西部。主要由北部庞家河-野猪窖金矿带和南部三台山-文家沟金矿带组成,分布有多个金矿床和金矿体。矿体分布受区域韧性断裂控制明显,具有成带分布、多层位矿化的特点,矿化单一,与蚀变关系密切。区域性韧脆性断层及次级断层和含矿地层是区内金矿主要的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15.
西藏部分矿区以往的找矿方式主要停留在野外踏勘和地质填图的阶段,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探矿找矿的研究较少,使传统的找矿方式难以得到突破。基于此,本文作者在研究中利用ENVI4.7遥感软件,通过比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该地区的主要矿区提取了相应的四种蚀变,用来帮助分析和研究该区的矿产分布情况。后期经过野外实地踏勘验证,证明利用遥感影像提取蚀变来帮助圈定靶区和找矿是一种迅速、准确且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天山剪切带型金矿床时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天山造山带中部的秋格明塔什-黄山巨型韧性剪切带内三个典型的剪切带型金矿床——康古尔金矿床、红石金矿床和红山金矿床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金矿床成矿作用和剪切带后期的走滑剪切变形作用在时间上具有强烈的耦合关系。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剪切变形作用主活动期的时代为262.9~242.8Ma,而剪切带型金矿床金成矿作用发生在261.0~246.5Ma之间,恰好落在剪切变形作用主活动期的时代范围之内。这种强烈的耦合关系证明了秋格明塔什-黄山韧性剪切带晚期的右行走滑剪切变形作用才是剪切带内一系列金矿床成矿作用的主因。金成矿和右行走滑剪切变形之间的时间耦合关系在不同部位还有不同的表现。在剪切带中-西段的康古尔地区,快速抬升发生在261.5~262.9Ma,而康古尔金矿床主成矿期时代范围是261.0~252.5Ma,可以看出,康古尔金矿床成矿作用刚好发生于剪切带中-西段快速抬升之后。在剪切带东段,快速抬升发生在247.1~246.9Ma期间,位于该剪切带东段北外带的红山金矿床主成矿期的年龄范围是246.9~246.5Ma,表明该金矿也是在剪切带东段快速抬升冷却之后形成的。金矿石Ar-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未能得到可靠的和早期韧性推覆剪切变形事件相对应的年龄,推测在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发生的韧性推覆剪切变形事件可能仅导致了包括金在内的金属元素的初步富集,但由于高温不利于金属元素沉淀和挤压环境不易存在容矿空间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此阶段并没有形成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金矿床。只是到了华力西晚期—印支早期,在原韧性推覆剪切带内发生了走滑剪切变形活动,并产生了快速抬升冷却降温到350℃后,在地体缓慢冷却阶段,在脆-韧性剪切带内才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