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既是中国传统军事理论的代表性著作,也是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的精华,更是当代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和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重要文化基因。对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意义、理论体系构建与加强研究的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推动《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研究,并为孙子兵学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为拓展《孙子兵法》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廓清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自明代设卫以来,特别是近百年天津兵学文化研究的有关资料和统计数字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天津《孙子兵法》与兵学文化研究进行的学术活动和取得的学术成果,展示了天津孙子兵法研究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大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兵学文化;加强交流合作,推动兵学文化在经济等领域的应用;积极推进研究与普及的结合,树立全民国防意识;多渠道主动宣传,努力打造《兵者天地》文化品牌,为传统兵学服务于现代国防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公益性文化领域,《孙子兵法》的渗透程度似乎远远不及其他领域。从公益性文化活动实践出发,从孙子兵学原则——庙算、用将、战机把握、避实击虚等四个方面阐述《孙子兵法》在公益性文化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兵学著作。书中蕴涵了丰富的兵学文化思想。着重讨论了《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价值以及在兵学文化意识方面的若干内容,诸如竞争意识、支配意识、应变意识、时效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滨州学院学报》2019,(3):13-21
从辛亥革命前后到民国创建初期,孙子兵学迎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回溯这一时期孙子兵学的勃兴轨迹,可知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政治上,《孙子兵法》地位的新确立;二是军事上,《孙子兵法》的作用再肯定;三是学术上,《孙子兵法》研究范式的新突破。这其中,孙中山的作用与影响不可低估,黄兴与蔡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值得一提,蒋百里、陆懋德、刘邦骥的学术贡献必须重视。在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他们从实践和时代的迫切需要出发,积极肯定《孙子兵法》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为推动孙子兵学的发展,为发挥《孙子兵法》这一民族瑰宝对于民族救亡与复兴的时代价值,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法国开创了中国"兵经"《孙子兵法》的西译先河,为中国兵学的西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孙子兵法》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历程进行了梳理,探查了它在法国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和解读。  相似文献   

8.
《滨州学院学报》2021,(3):26-30
在美军"机动战"理论、"空地一体战"理论、"震慑"理论等一系列当代作战理论的研制过程中,《孙子兵法》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孙子兵法》转化为具体指导美军作战的理论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过程,而是经过了数代人的诠释、研究、吸收、发展,经历了"翻译—军事理论—作战理论—作战纲要—实战"的转化过程,其中博伊德的军事理论是最为重要的中间环节。作为当代美军作战理论的思想基石,博伊德理论创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博伊德最具特色的理论创新方法是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就是将军事理论、实战艺术与科学理论相结合。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孙子兵法》中机动灵活、攻守兼备的作战思想被融入美军理论创新中,实现了东西方兵学思维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邓廷罗所作《兵镜或问》史论兼及,论兵亦论治国,阐释中有发微,不少分析深得孙子兵学之精要,较为全面地总结和探讨了自《孙子兵法》成书后千余年战争趋势的变化和军事思想的发展。围绕孙子兵学的概念范畴,在基本战争观念、治军理念和制胜之道三个方面展现了兵儒之间的相互调适与融合的特色,在学术上延续了明代兵儒相融的孙子兵学研究传统,是清初孙子兵学研究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的柔武本质不仅对中国兵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中国核战略文化中得以延续。在探讨《孙子兵法》柔武本质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发展有限战略核武器遏制核战争的目的,揭示了中国核战略文化和平防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曹操确是一将《孙子兵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典范,其生平战例中处处闪耀着孙子的身影;而《曹操注孙子》又是曹操“孙子研究”的最重要载体,所以,《曹操注孙子》在学术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其影响自然也异常巨大;但曹操毕竟不是一名专职的学者,且春秋战国时代的学术环境,学者们的认知特点及思维习惯,与秦汉以后是很不一样的,正源于那些学术断层、文献失落和“独尊儒术”的影响,使得身处汉末战乱时期的他,已难以去真正找回《孙子兵法》失去的“旨要”,这样,跨越曹操,还原孙子,成为当代孙子研究学者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3.
茅元仪所作《武备志》,为中国古代著名兵学著作,被称为“军事学的百科全书”。其中《兵诀评》部分,集中整理、注释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九部兵学典籍。茅元仪高度评价《孙子兵法》,称“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并综合宋本《十一家注孙子》,重新对《孙子兵法》加以注解,其中不乏精辟见解。同时借军事言政治,表达了其报效朝廷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4.
唐代是孙子兵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孙子位居兵学"亚圣"地位,《孙子兵法》实际上被视为兵书之首,传承广泛,影响深远。唐人注解《孙子兵法》达到高峰,注本丰富,有注释,有阐发,多有创见。唐代孙子兵学私学色彩明显,出现家兵学现象,还融合儒家、道家等思想,萌生道兵家流派。  相似文献   

15.
王夫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借鉴吸收孙子军事思想,并对其加以继承发展。王夫之继承孙子"慎战"思想,对战争持审慎态度,认为要兴盛取胜,必须推行仁德,这才是兴国治军之根本。继承发展孙子"任势"思想,强调作战要因势制敌。继承发展孙子"五事"中"法"的思想,重视足食足兵,教兵备战。此外,王夫之还发展了孙子有关主、将、卒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思想,重谋思想以及奇正思想。王夫之的军事思想是在吸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从学术史的视角,梳理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孙子兵法》研究状况及相关成果。重点阐释了这一时期孙子生平与著作背景研究、《孙子兵法》文献研究、《孙子兵法》理论研究、《孙子兵法》普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新成就,并揭示了这一时期《孙子兵法》研究的发展轨迹、总体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吟咏孙子与《孙子兵法》的诗词曲赋,既有只言片语,也有长篇宏论。这些诗词曲赋出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个人情感。有的诞生于承平之世,有的诞生于战乱之际,有的创作于武科应试之际,有的创作于友人送别之际,有的是对不良风气的讥刺,有的是孙氏后裔对祖先的凭吊。这些诗词曲赋主要表达了四种不同情怀:一是对孙子治兵才能的夸赞,二是对孙子兵学思想的赞叹,三是以孙子风格创作、品评诗作,四是对孙子历史遗迹所发的幽思。这些诗词曲赋分散在史书、小说、文集、诗集、剧曲、画作、碑刻中,而它们的作者又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提升了孙子的社会知名度,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孙子兵法》向更为广泛的社会领域传播。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蕴含的智慧有战术智慧与战略智慧之分,其中战略智慧更值得重视。孙子战略思想中的止战思想是中国古代兵法思想的代表,孙子在其著作中详细并深刻地阐明了止战的形式、方法与目的,对当今的世界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孙子的事迹得到丰富,军事才能受到推崇;《孙子兵法》的文本几经整理,为后世《孙子兵法》的传本提供依据;《孙子兵法》的言论被广泛征引,成为秦汉学者阐释军事思想、评价军事人物和提出军事策略的依据;《孙子兵法》的思想在战争中有着明显的体现;这些方面体现出秦汉时期孙子学的发展,秦汉时期是中国孙子学的发轫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