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羌姆”,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它是宗教意识和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羌姆”这一宗教舞蹈艺术的产生渊源、种类及称谓、表演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的羌姆是在印度金刚神舞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藏族的土风舞,拟兽舞以及苯教的祭祀舞蹈,形成的诵经、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寺院大型舞蹈艺术。一方面,它以各神祇作为表演者来宣讲佛教故事,传播宗教教义并祛灾取福;但另一方面,它暗含了对生命中生死的思考,在整个仪式表演的过程中折射出生命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噶丹·东竹林寺属德钦县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央勒”、“色庸”和“嘎依”是东竹林寺最主要的、也是格鲁派(黄教)寺院所独有的法会。“格归堆姆”是东竹林寺一年一度盛大的宗教节日,在“央勒”法会的月末两天举行,即藏历八月二十八、二十九日。每年的“格归堆姆”节都会进行羌姆表演,该表演是藏传佛教密宗的一种修供仪轨,仪轨运用象征表演的表现形式来阐明宗教奥义,主要传达除恶扬善、以“和”为美的道德理念,教化人们洗涤与净化内心世界,以驱除“贪嗔痴”净化为“真善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4.
公元8世纪西藏地区建立的第一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宗教仪式表演"羌姆"的发源地,它源于藏王赤松德赞在莲花生大师为修建桑耶寺时驱鬼除魔之意。公元13世纪,宁玛派高僧古若曲哇为了纪念莲花生大师改编形成了大型佛教乐舞——"古鲁衬节"羌姆,其中增加量宣传佛教思想的新内容,逐渐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桑耶寺"次久"羌姆。本文着眼于研究羌姆文化背景下,对桑耶寺的"次久"羌姆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塔尔寺羌姆——“法王舞”是青海藏传佛教格鲁派宗教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作为弘扬佛法的手段之一,从开始表演至今已有近三百九十四年的历史,可以说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成为塔尔寺宗教文化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塔尔寺“法王舞”的音乐形态分析与研究,概括出其基本特征意义,希望寺院里僧人们世代口传的艺术珍品能够得到较好的生存与保护。  相似文献   

6.
查玛"来源于西藏的"羌姆",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源,它是莲花生大师依据佛教教义,根据藏族的鼓舞及面具舞而创编的宗教舞蹈形式。在传承的过程中,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查玛"必然有所变异。内蒙古"查玛"中蕴含着多民族文化内涵,包括印度文化对"查玛"宗教意义及面具造型等方面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也包括蒙、藏两个民族依据现实情况而做出的变化,更包括"查玛"中融入进来的汉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曼荼罗在藏传佛教寺院中的象征意义无处不在,通过对桑耶寺、塔尔寺等藏传佛教寺院布局进行分析,从曼荼罗图像特征的角度探讨藏传佛教布局型制形成之缘由,阐述曼荼罗与藏传佛教寺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曼荼罗在藏传佛教寺院中的象征意义无处不在,通过对桑耶寺、塔尔寺等藏传佛教寺院布局进行分析,从曼荼罗图像特征的角度探讨藏传佛教布局型制形成之缘由,阐述曼荼罗与藏传佛教寺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宗教舞蹈“查玛”是古代蒙古族人民在吸收借鉴藏族宗教舞蹈“羌姆”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民族和地区内容、形式、风格、特征的宗教舞蹈形式。查玛包括殿堂舞、寺院查玛、广场查玛、米拉查玛四种表演形式,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表演特点。研究查玛可以有利于我们了解一种文化形态以及社会关系,可以清晰查玛的发展脉络,找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及传承方式。实践证明,将此宗教舞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研究分析,使其在继承、改革、出新的基础上,服务于社会主义时期的蒙古族新舞蹈艺术,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其中,采用教学的方式,经过重新归纳、梳理与整合后传授给学生,无疑是活态化、长态化地保存民间舞蹈的最佳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安多农区藏传佛教寺院林立,是藏传佛教在安多农业区的承载基础,能反映藏传佛教寺院的基本层面的变迁。本研究以社会历史调查为切入点,结合安多农区寺院的文献资料,尽可能的描绘当代安多农区藏传佛教寺院的总体形貌,并思考和探讨了农区寺院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作者对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的藏传佛教尼众寺院进行田野考察调研之一,书松尼众寺院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内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尼众寺院。本文主要以寺院志的格式编写,介绍书松尼众寺院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状况、寺院组织结构、寺院现状、修行制度、修行内容及经济状况,本文是调查第一手资料,可供宗教相关部门以及藏传佛教研究、藏族妇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论藏传佛教寺院的教育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藏传佛教寺院的教育文化功能王建民何波教育文化就是“人类教育活动的物质和精神存在物的全部总和,以及人类借助于教育为实现自身的理想而进行的追求与实践”。①根据这个意义来考察藏传佛教寺院,我们可以发现它具备上述这些功能。青藏高原藏传佛教寺院林立,大者若城...  相似文献   

13.
青海黄南藏传佛教宗教祭祀仪式羌姆乐舞音乐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姆的宗教文化已经植根于藏民族文化心理的最深层,从这种来自传统宗教文化的舞蹈和音乐中,我们不仅看到传统艺术文化的表面现象,更深的是来自这种传统宗教仪式所凝聚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宗教感情和审美情趣,以及深藏于藏民族心理结构中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辩论制度是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一种独特的教学与考核形式。本文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中的辩论制度的形成、方式方法等作了梳理,对比现代基础教育中的教学方法及其特点,并对现代基础教育的借鉴作用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是对四川省成都市一座藏传佛教尼众寺院——铁像寺的田野调查报告,从寺院的历史起源和形成背景、寺院修行、寺院组织及戒律几部分进行的调查。特别是对铁像寺为藏传佛教尼众寺院的历史起源和发展状况作了比较详细的田野调查。本文的调查资料可供宗教部门、妇联部门以及佛教领域研究、妇女研究、社会性别学等研究者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藏族教育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当今藏族教育的发展有着启示作用。在回顾有关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研究成果的整体状况基础上,分析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并探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清一代,由于清廷的大力推崇和扶持,新建和修复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遍布藏传佛教的主要传播和影响的区域。本文以六世班禅大师进京所涉及的相关藏传佛教寺院和建筑的叙述为主,简单涉及了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北京雍和宫、西黄寺、香山昭庙、承德外八庙的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等建筑文化交流和影响,希望抛砖引玉,有更多人能关注这方面的文化艺术交流。  相似文献   

18.
藏传佛教寺院因其拥有独特的组织机构及教育体系,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藏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角色,对藏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客观、辩证地分析藏传佛教寺院的组织机构及特点,认识佛教寺院的社会功能,对制定藏区有关政策,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藏区经济社会,从而达到稳定目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地处青海东部,安多腹地的青海塔尔寺也同样扮演着这种角色。  相似文献   

19.
寺院教育的历史非常悠久,分布也很广泛,并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独特作用。通过对世界三大宗教寺院教育(藏传佛教寺院教育除外)的简单回顾和分析,总结了寺院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以期对寺院教育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同仁县,两山夹一谷,蓝天白云、点点佛塔、藏式风格的民舍与街道、随处可见的浓艳民族宗教装饰、一座座藏传佛教寺院、一群群身披暗红色袈裟的僧侣、一片片身着五彩服饰的藏族群众和空中弥漫着的酥油的幽香,许多藏传佛教寺院就坐落在这些坡地上。清澈的高原雪水从峡谷中缓缓流过,相伴着寺院的晨钟暮鼓,人们在此生生不息。藏族人民把这片钟情的土地自豪地称为“金色的谷地”——热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