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域文化资源和区域文化产业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区域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池州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构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深度挖掘与整合文化资源、创新文化资源的开发模式和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是实现池州地域文化资源这一"比较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皖南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并以池州区域舞龙民俗体育为个案,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法,分析当地民俗、宗教对舞龙发展的影响,及其在当地的辐射力和区域文化认同感.池州区域舞龙主要有板凳龙、草龙、滚龙、拼字龙灯4种形式,深受地藏佛教文化影响,形成颇具地域特色的舞龙民俗文化特征,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和破坏.在此基础上,探寻保护措施,力促池州舞龙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并为其它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交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永州八记》堪称游记散文的典范之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柳宗元仕途失意后的思想和心态,阐述《永州八记》的内容和情感及其体现出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其间,他的思想经历一个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彷徨前行的过程,本文把这一过程称为"永州心态",具体表现在:"东山再起"与"甘于现状"的矛盾、"忧患元元"与"实现价值"的矛盾、"顿悟"与"迷失"的矛盾等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5.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玩抒写胸中郁愤的游记散文。这些文章反映了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千万孤独”的心情,他将自我的心态情绪、人生体悟、生活见解与山水融为一体,借山水自喻,托物言志,寄情感怀。从独特的心情、独特的山水、独特的文章、独特的贡献四个角度去分析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呈现其寄情于山水,绘山水以奇异;融情于山水,赋山水以灵魂的特色。作为山水游记里程碑式的发展标志,《永州八记》彰显了柳宗元作为一代文豪对山水游记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湖南永州阳明山是湘南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阳明山表面看来是一个地名,但她实际上是文化的代名词。阳明山文化底蕴来自于其秀美的自然环境与宁静的自然生态对人的生活情境的影响。永州阳明山文化彰显为四个基本维度:对阳明山上自然物加工形成的有形物而彰显其物态文化,阳明山上因释道二教教徒遵守教规而彰显其制度文化,因善男信女对佛道二教笃信而彰显阳明山上之行为文化,因人之宗教情怀而彰显阳明山之心态文化。阳明山文化彰显的四个维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阳明山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化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之一,以柳文化为代表的永州文化属于地域文化,它历史悠久,蕴涵很多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通过增强文化认同感,主体文化熏陶,以及地域文化研究对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4年6月15日,永州市舜文化研究会召开2014年年会暨换届大会,文章为永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蒋三立为大会所作的书面讲话。蒋三立对舜文化研究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他希望研究会在普及舜文化的同时,能够将学术研究和地域研究结合起来,以舜文化为依托进一步提升永州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历代众多的历史文献记载,一千多年绵延不绝池州明俗"昭明会"的文化习俗,保存至今昭明太子圣迹地面遗址,以及近几十年专家学者和文史爱好者的探索、研究,从不同角度证明了梁太子萧统曾到(游)池州,《昭明文选》的广泛传播是池州地域文化昌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教育组织形式。池州是安徽最早建有书院,也是书院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池州书院,兴起于南宋,昌盛于明清,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书院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很多特点,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1.
以池州傩戏为研究对象,从实体符号、行为符号、色彩符号的隐喻特征等方面分析池州傩戏的文化符号,从再现、意蕴表达及象征等方面分析影像传播对池州傩戏文化的呈现与表达,从池州傩戏的原貌呈现、文化内涵的重点展现和池州傩戏文化传播等角度分析影像传播如何促进池州傩戏文化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在永州的十年贬谪生活中,写了大量的山水诗。这些诗不仅描写了永州城周边诸多景点美景,也记录了柳宗元的游踪。更重要的是记录了柳宗元在永州的心境变化的心路历程。从初到永州的“千万孤独”、“叫叫羁鸿哀”。到几年以后的“稍与人事间,益知身世轻”、“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这种由思想意识的转变所带来的心境的转变,是柳宗元亲近大自然、特别是亲近下层农民生活之后的必然结果。而这种思想意识和心态的转变。奠定了柳宗元后半生的基本心态,此后十余年,柳宗元带着这样的心态走完了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3.
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接到朝廷命其返京的诏命,迫不及待离开永州,沿途写了不少诗作。但是,诏命什么时候到达永州?沿途到底有多少诗?又以怎样的形式体现他当时的心态?都还有待厘清真相。是为三考:1.返京诏命到达时间考;2.诏追赴都诗歌考;3.体现沿途心态的四种形式考。  相似文献   

14.
魏徵在文艺思想方面,主张质实求真,反对雕饰浮华,以开放成熟的文化心态整合地域文化,为唐代文学的发展确立正确方向;诗歌创作慷慨大气,带有北方地域特色;散文创作促进了骈文文体文风改革的进程,他的文艺思想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由零陵师专柳宗元研究室举办的“零陵师专柳宗元研究室学术规划会”于2001年5月20日在永州芝山举行。永州市、零陵师专党政有关领导和柳学研究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人员认为柳宗元在永州的10年,是他政治上最为落寞与文学上最为辉煌的10年,从而,柳宗元在永州留下了大量著述,这是永州人民的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20多年来,零陵师专在柳学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新世纪的伊始之年,零陵师专柳宗元研究室制定了新的柳学研究规划,这将更有利于弘扬永州地方文化,促进永州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年),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长达十年。这十年,是他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深沉思考的十年,也是他在思想文化和文学创作上作出巨大贡献的十年。他身居楚地,浸染其气,头著南冠,因袭楚风。当永州的奇崛山水,与  相似文献   

17.
沈辽与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士人不同,他既在精神上与陶渊明契合,又在形迹上仿效之,最终走上了归隐的道路。沈辽与陶渊明的归隐都受道家委运任化思想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沈辽参杂着道教的以归隐求长生不老的思想,这与陶渊明坚持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与无神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诸因素通过不同途径渗透到作品中,影响创作者的创作心态、接受者的审美心态,进而带来地域文学此地特有、彼地所无的特色。贵州地域文化与现代文学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贵州山地文化、世俗文化、通道文化以及边缘文化特征的分析,深入探讨贵州地域文化对民性的濡染,成为创作者和接受者之间重要的沟通中介。  相似文献   

19.
明末清初是皖江作家群形成与发展期。这一时期,桐城、宣城和池州作家群形成并活跃于当时的文坛,由于地缘的关系,三地作家有着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从而形成了更大规模的皖江作家群。但由于基础性研究工作的不足,致使这一地域的作家研究总是以个案的形态呈现。编写作家活动年表,或许可以为这一地域的作家群体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加快推进对皖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我国唐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柳宗元,在参与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谪居永州,时达十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写下的大量关于永州名胜和风土人情的游记诗文,增强了人们对于永州的认识,丰富了永州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