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春 《大众科技》2008,(2):103-104
中国环境正在经历一场绿色的变革,中国大众传媒,应勇敢地担负起环保传播的重任。加强大众传媒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传播,提高受众的环保意识,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根本所在。文章简要分析了加强大众传媒对生态环境保护传播的必要性;导入大众传媒与“CDM”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传播观点,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苏筱 《科教文汇》2013,(7):183-184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儿童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阳光。大众传媒作为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儿童的成长发展提供必要信息.同时也将儿童带入一个“娱乐”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已渐渐迷失方向,儿童和成人的界限也无迹可寻。本文立足于现实生活中大众传媒对儿童产生不利影响的具体事例,提出“儿童和成人的界限在哪里?”这个问题,并尝试找答案,分析原因,得出“学校和家庭应规范大众传媒,明确儿童与成人的界限”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网络群体事件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 《情报杂志》2012,31(6):52-58
目前针对网络群体事件的研究多以思辩性为主,科学研究论文较少,不足以支持对网络群体事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天涯论坛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回帖量的分布、最多十人所回帖量占比、回帖密集度以及情绪分布等指标,比较网络群体事件典型帖子和非网络群体事件帖子,发现参与网络群体事件的网民,其网络活动具有正常作息规律,网络群体事件的网络特征表现为具有阶跃特性,其指标“回帖密集度”值会远远高于非网络群体事件;最后,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的负面情绪,如愤怒、厌恶,明显高于非网络群体事件.本研究进一步指出,指标“回帖密集度”和网民负面情绪能够有效地区分网络群体事件和非网络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在数据驱动下开展群体行为计算,设计舆情传播建模方法,为网络舆情管理创新提供支持。[方法/过程]结合群体行为理论和收敛交叉映射算法,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建模方法。首先从群体结构、群体规范和群体过程视角提取舆情系统特征,之后根据最邻近方法和时间序列收敛判断法识别特征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舆情传播模型。该方法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强化机制计算化,通过系统特征的因果关系强弱和差异分析,揭示网络舆情事件的演化机理。[结果/结论]基于新浪微博平台中“双黄连事件”“白银越野赛事件”“十堰爆炸事件”和“青海地震事件”等4组舆情数据的实证结果发现,各事件中的群体交互持续能力和聚集度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即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典型的群体事件。此外,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系统特征的因果关系强弱程度不同,因果关系越弱舆情演化不确定性越大。  相似文献   

5.
汶川大地震中的范美忠老师,以极端利己的“自由”思想,把人性的弱点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实,自由和道德之间并不存在内在的矛盾关系,自由应包含道德这一基本纬度。范美忠逃跑事件映射出当代社会中群体身上所带有的一种普遍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签订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学报编辑部与作者签订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的必要性:①保护作者的权利不受侵犯;② 学报编辑部获得专有出版权和网络数字出版权;③ 有利于消除“社会分配不公”和“超国民待遇”;④ 可以制约“一稿多投”;⑤ 有利于与国际接轨。同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可行性:① 合同双方法律意识的增强;②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③ 有实践经验可以借鉴;④ 有合同双方的同意认可。最后,指出了双方签订论文著作权转让合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周斌 《科教文汇》2012,(29):184-184,197
独立学院学生群体事件的诱因来自学校、学生和社会三个层面。从群体事件发生过程的不同侧面看,独立学院学生群体事件表现出利益性更明显、爆发性更强、自由性更大、联动性更广泛的不同特点。从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阶段考察,不同的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摩罗 《百科知识》2010,(17):44-46
“替罪羊”是一个尽人皆知的词汇。这个词的历史从何而来,它反应着一种怎样的社会心理和人类习俗?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替罪羊”的事件屡屡发生,“替罪羊”心态不是某个特殊群体的特殊心态,而是人类非常普遍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作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主要来源的公共机构,大众传媒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社会的道德价值理念取向和实践行为方式,由此可见,大众传媒在行使其"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要考量"责任""伦理",即大众传媒实践活动中对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问题的伦理考量和道德追问。面对现实中大众传媒的种种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大众传媒、受众群体之间的相互协调、共同努力,构建起一个富有责任、勇于担当的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沉浸在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迅猛发展带来的各种便捷与喜悦时,却忽略了农村中产生的一个特殊未成年群体,它被称为“被遗忘的一代”,一个还在迅速扩大的群体,一个让中国值得深思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一、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孤单地留守着,少有依靠,内心的  相似文献   

11.
由于“索卡尔事件”的发生 ,“科学大战”被西方媒体传得沸沸扬扬 ,可以说在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大地震”。这场“大战”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大 ,是知识界少有的 ,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从表面上看 ,这场论战发生在“有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 ,似乎是一场科学与反科学之间的较量。实际上 ,当我们冷静地解读论战双方的文本时 ,就会发现 :论战双方阵线并不分明。在“科学卫士”中 ,有“科学”和“科学主义”两种倾向 ,而在“后现代思想家”中 ,也有“反‘科学’”和“反‘科学主义’”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建立起重大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中社会变化、导火索事件情景刺激、导火索事件社会认知、群体结构以及群体心理等关键影响因素相关关系的理论假设,结合石首事件,借助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技术验证假设。研究发现,社会变化作为事件的外在结构性条件作用于导火索事件情景以及公众的导火索事件社会认知,在认知中介作用下促使分散的“乌合之众冶形成暂时的“组织化冶群体,并激化群体情绪,最终在情绪与行为的结构性传导和相互强化过程中推动事件演化升级。  相似文献   

13.
向良云 《情报杂志》2012,31(4):64-69
借用扎根理论方法,在对所选取的近年来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典型群案例进行逐一的数据信息收集、比较、聚类和编码分析基础上,得出情景刺激、社会认知、群体结构以及群体心理四个重要且重复出现的关键影响因素,由此构建起重大群体性事件演化升级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其中情景刺激作为投射于社会公众心理的“现实事件”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对此的社会认知和集体解读成为聚集群众行为选择的中介变量,而群体结构和群体心理则直接推动重大群体性事件的演化升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手机新闻等自媒体越来越深入人心,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媒体、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如今的受众早已不再满足于原始的单一型线性交往和表达,网络中层出不穷的信息和其碎片式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迫切地希望参与到群体中来,以群体的意识来对热点事件进行围观讨论,以此参与到事件中去,形成网络围观行为.旨在研究传播于自媒体时代的网络热点事件中受众的“围观”行为,分析“全民围观”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太空里出现了交通事故了!这是真的!那太空里有交通警察吗?这是玩笑话。一起令人关注的太空撞车事件的确发生了。“事故现场”就在南极上空885千米处。肇事的双方一个是在太空中默默运行了31年的美国火箭废弃物,一个是中国6年前发射的长征四号火箭残骸,碰撞时间在2005年1月17日。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预报中心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肇事双方”(中美火箭残骸)碰撞瞬间的相对速度为每秒5.73千米,碰撞结果是:长征四号火箭残骸的近地点轨道下降了14千米,美国的火箭废弃物则被当场撞碎,一分为四。这是迄今通过轨道计算确认的第三起大碰撞事件。科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的大用户直购电试点运行的转运定价机制,建立了“网购”和“直购”两种模式下大用户和发电商双方的收益模型。比较了两种模式下双方的收益,提出购售双方应分摊转运费用,并建立了分摊比例讨价还价博弈模型。通过描述模型并求解,给出了大用户和发电商的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17.
肖强  朱庆华 《情报杂志》2012,(9):158-162
Web 2.0的出现使得“网络推手”现象已经成为目前网络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现象,并且随着众多网络推手公司等的成立,“网络推手”行业正逐渐产业化.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并经时序分析和逻辑模型分析步骤,通过对所选取的“天仙MM”和“我爸是李刚”事件的分析,研究得出“网络推手”事件的演进阶段;寻找出“网络推手”炒作的基本流程,并构建了“网络推手”炒作模式图.研究具有深入了解“网络推手”现象炒作原理和其中群体协作模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大众传媒与科技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国的情况看,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媒体与科技界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需要双方都采取措施,以便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科技传播方面的作用,进而更好地培育和提高社会公众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急剧转型而次生的社会风险日益加大,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新型危机不断地敲击传统的治理模式与结构。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必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不能简单地归结定性。近几年网络群体性事件本身也出现了新的一些变化,如敏感群体倾向、网络群体意识兴起、监督功能放大、社会动员能力增强等。这些变化需要政府管理在治理思维与治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如树立危机公关的意识、主动建立网络互动机制、完善网络民意的研判机制和协调网络舆论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对学校教学、工作、学习及生活秩序造成了很大影响,对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显的尤为重要与迫切。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基本以“95后”为主体,大家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对关乎自己的各项评选活动都十分关注,此类活动极易诱发学生群体性事件,本文从评比活动类型出发,主要论述发生此类群体事件后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