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两篇小说的主人公杜十娘与李娃均是京城名妓,然而两人命运迥然不同.本文从两位主人公的自我认知、选择的爱人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等角度来分析造成二人不同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拉尔夫·艾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他生前完成并发表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无形人》在美国文学史中经久不衰。文章从文化背景和代表性人物两个方面分析造成主人公无形命运的原因,认为白人文化不仅影响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也为主人公的成长设置了许多外部障碍,是造成主人公无形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关注对这两部小说《远大前程》和《大卫·科波菲尔》的主人公匹普和大卫的性格对比,两人性格和命运的异同点将在此讨论。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对比探讨和分析这些异同的内在与外在原因,在本文作者看来,两人命运与结局不同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命运和生活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4.
王宇乔 《考试周刊》2014,(82):16-17
蒲宁是俄罗斯一位才华横溢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包含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充满了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理性探究。通过对蒲宁作品的深度解读,发现造成其笔下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就内因而言,主要是主人公自身固有的人性弊端。此外,还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人的命运的相遇和离别。本文从人性本身的脆弱及外在命运的影响两个因素切入,探究蒲宁短篇小说中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5.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是19世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茶花女》的主人公,而陈白露是中国戏剧家曹禺的名剧《日出》的主人公。两人都是文学中典型的妓女形象。她们虽然沐浴着不同的文化,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操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性格,但是她们却经历了几近相同的悲剧命运。她们都不甘命运的摆布,渴望自由,却都不幸成为命运的玩物。共同的身份,相似的悲剧性命运使这两个人物形象具有了可供比较性阅读的参照意义。本文将就这两个人物形象作初步的研究与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来分析《我的光辉生涯》与《简·爱》两位女主人公的性格及命运,发现西比拉与简.爱有着相似的自卑情结。虽然两位女主为了补偿自身的自卑感都采取了措施,但不同的补偿方式决定了两人最终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小说《廊桥遗梦》的主人公罗伯特.金凯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主人公奥利弗.梅勒斯为捍卫属于人类本原的“人性自由”和“灵性的独立”,以相似的特立独行与世俗世界进行的抗争充满了浓郁的悲剧色彩,但由于两人具有各自极为复杂的性格,以及作者创作心理机制的不同,两人的命运及抗争结局走向了两极。  相似文献   

9.
屠格涅夫"多余人"形象对中国新文学中的"零余者"形象的产生具有启迪作用。文章从屠格涅夫对郁达夫的影响以及两人气质的相似性出发,来对主人公罗亭和郁达夫小说《沉沦》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他们的悲剧命运的相似性和不同特征。最后进一步思考对"多余人"和"零余者"研究分析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命若琴弦》中两个盲人主人公的命运遭际,认为小说的文本意义在于作者通过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人类生存困境的永恒性,强调“注重过程”是消解生存困境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丝帕意象与黛玉等人的人格、命运息息相关,见证了宝黛的生死恋情,在作品中有多重美学功能:它是作品至美人格的象征,主人公传情达意的桥梁,人物悲剧命运的缩影,主人公爱情幻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俞雪芽 《家长》2008,(Z1):38-42
所谓命运者,是辛苦付出和积极拼搏的结果。命运的主人公永远都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在不断地创造着自己的命运。抱怨命运不公或者感叹自己命不好的人,肯定是一个懒惰、懦弱、不肯努力付出的人。时间改变不了一切,付出却能改变命运。  相似文献   

13.
《静静的顿河》充分体现了肖洛霍夫悲剧美的艺术风格,其中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更是发人深思,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作为悲剧性人物所体现的悲剧性格,以及她们的悲剧结局和命运,来探讨她们的悲剧美以及她们悲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中的主人公都是小人物,他们却有不同的命运。整篇论文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比较了两位主人公的命运遭遇,阐释了《许三观卖血记》与《活着》中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执着追求爱情却又被爱情所玩弄,这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娜斯塔西亚热烈追求爱情却又被伤害命运如出一辙。两位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是黑暗的社会现实所致,在社会等级分明、利益熏心的影响下,两位主人公的命运经历了大起大落,最终被残酷的社会现实所毁灭。  相似文献   

16.
曹七巧和司猗纹的悲剧人生有其婚姻不幸的原因,更有人类自身性格的缺失的原因。本文从这一点入手,分析由于人性的缺憾,尤其是女性特有的性格缺憾对两个人人生命运的影响,有别于从社会制度、社会背景等外部因素来分析主人公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伊坦·弗洛美》中的伊坦和《半生缘》中顾曼桢都遭受了西绪弗斯式的悲剧命运,两位主人公如此相似的命运遭遇来自作者相同的心态和经历,因为华顿夫人和张爱玲二人同样感受了自然主义的影响,同样怀有着边缘心态和末世情结,也同样未曾体验到母爱的温暖。  相似文献   

18.
人变动物的题材是古今中外作家借以表现主题的常用母题题材。《变形记》是表现主义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促织》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传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广为流传的名篇。这两部作品都采用了人变虫的题材,《变形记》中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促织》中主人公成名之子魂变促织。不论是人变甲虫还是人变促织,都是社会重压下产生的悲剧,展现了异化社会中人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文学作品。 作者塑造了两个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并以他们两个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日趋衰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爱米丽和苔丝分别是《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从语场和语旨入手探讨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