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档案所有权变更的法律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同时还规定:“档案所有者可以向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县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倒卖牟利,严禁卖给或者赠送给外国人。向国家捐赠档案的档案馆应当予以奖…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前款所列档案,档案所有者可以向国家档案馆寄存或者出卖;向国家档案馆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卖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严禁倒卖牟利,严禁卖给或者送给外国人”…  相似文献   

3.
一、对<档案法>第16条规定的检视 1.法律现状.<档案法>第16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和不安全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权采取代为保管等确保档案完整和安全的措施;必要时,可以收购或者征购.  相似文献   

4.
档案代为保管属于行政强制措施,而档案征购、收购则不属于行政强制的范畴。目前,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仅对罚款决定享有一定的行政强制执行权,对当事人不履行其他档案行政决定所确定的义务的,应当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5.
目前,由于我国档案代为保管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实践中很难有效开展档案代为保管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对档案代为保管有关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防止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档案流失,1998年国家档案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国有企业资产与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规定了档案的归属与流向,其中对没有去处的档案以及部分党群、行政管理档案,要求移交给企业主为管部门或寄存所在地国家档案馆。一、寄存档案的隐患关于“寄存”档案,在《档案法》中第十六条规定:“集体所有的和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对于保管条件恶劣或者其他原因被认为可能导致档案严重损毁…  相似文献   

7.
《天津档案》2006,(3):12-13
上一期,我们就非国家所有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档案在管理上有哪些要求作了较全面的解释。本期,主要就非国家所有档案的所有,不具备保管档案备件的,自意向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托管,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强制代为保管所规定的一些原则进行讲解。[编按]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六条明确规定 :“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 ,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划 ,组织协调 ,统一制度 ,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事业 ,并对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在《档案法》第五章规定“法律责任”时 ,明确指出 ,对违反《档案法》的人员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显…  相似文献   

9.
现代行政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服务.”因此,对社会档案的行政管理,就是对社会档案产生与保管主体的服务. 计划经济下的档案行政管理是一种层级管理,不同级别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其对应级别相同的行政辖区政府及其部门的档案工作,省(市)管省(市)级机关,市(地)管市(地)级机关,县(区)管县(区)级机关.  相似文献   

10.
《上海档案》2007,(10):32-32
马从敏在《档案与建设》2007年第3期撰文说,为维护国家档案资源的完整.使私有档案管理日趋规范化和法制化.国家应将私有档案的形成、积累、整理、鉴定、保管、开放利用等纳入监控范围。要在对私人档案立法时,明确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私有档案的监控主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承担起私有档案的监管职责.把私有档案纳入法制化监管范围。  相似文献   

11.
SARS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它给人类带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防治“非典”的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医疗卫生及有关部门,迅即行动起来,同疫灾进行艰苦斗争。作为档案工作者,在这非常时期,应以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加强对“非典”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做好抗击“非典”时期的档案工作,为明天能够顺利地制服“非典”、彻底消灭“非典”留下科学、可靠的参考凭据。  相似文献   

12.
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保存技术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面临着承载载体的退化而带来的数字档案信息丢失的危险,以及因数字档案信息格式的多样化与读取、利用这些档案信息所使用的软硬件设备更新换代频繁而造成管理与使用上的不便.我们应当从技术手段方面加强有利于档案馆数字档案保存的基础设施建设,借鉴现行做法中的经验教训,从存储载体、迁移技术、转换技术和管理工具四个方面加以考虑,建立一个有利于档案馆数字档案信息长期保存的、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存史乎?利用乎?——档案馆核心职能论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主体,档案馆理论理应是档案学理论的主体.但长期以来由于档案馆的封闭性没能凸现其主导作用,再加上我国的档案事业是由基层档案室发展而来,各种历史原因所致,人们把研究的主要精力投向了基层档案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对档案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因此在我国目前的档案学理论中,档案馆理论显得较为薄弱.为有效推动我国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本文站在社会与历史角度,从社会职责定位、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就档案馆的核心职能进行对话,以期引起同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档案形成规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形成规律是档案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我国档案学者对档案形成规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问题档案形成规律的名称与内涵、档案是有意识形成的还是自然形成的、档案与文件的关系、档案形成规律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比较、电子文件(档案)的形成规律等,文章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学术观点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档案编研选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要考虑效益 ,要以材料为基础 ,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要结合形势和重大纪念活动 ,要贴进群众 ,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6.
对档案打假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几年,从档案刊物传出档案也要打假,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这似乎是一个不该发生而发生的问题,我认为是值得深思的。○能说说其所以然吗?△说不上所以然,倒可以谈点感想。关于什么是档案的问题,在50年代即已解决,因为档案是历史活动的证据,其内容真实可靠或虚假不实,都是活动者留下的证据。或者说档案内容的真实或虚假都可以使用,没有什么假不假问题。可是,近些年来,对什么是档案,什么不是档案,就是在同一本书里,一会儿这样是,一会儿那样又不是,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时难以把握其是非,要弄准其真谛,似乎是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和产业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档案产业化问题也开始引起档案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就档案产业与档案事业的关系及档案产业发展的主体——档案中介机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寺庙档案的定义、作用、分类、归档范围以及保管期限等。  相似文献   

19.
公路工程设计档案是公路工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公路工程勘察设计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材料.具体指公路、桥梁、隧道、地质、交通工程、环境保护、工民建筑以及其他独立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通知书、协议文件、合同、设计(作业)计划、技术指导书、调查报告、方案论证报告和图表,各阶段设计及改建(包括修复设计)扩建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文件、标书、图纸、照片、设计计算书、说明书、地质勘探报告、设计的原始依据资料、审查意见书、质量鉴定书、检查验收报告、工程概预算及有关工程来往文件,等等.  相似文献   

20.
档案学理论认为:"档案价值鉴定工作,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并据此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1]"鉴定解决档案实体的存毁问题",[2]对经过鉴定"没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已经保管期满的档案就要进行销毁"[3].<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机关应定期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鉴定工作结束后,应提出工作报告,对确无保存价值的档案进行登记造册,经本机关领导人批准后销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