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类出版社是图书出版单位中的重要一类,全国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中将出版单位划分为社科、科技、教育、少儿、文艺、美术、古籍和大学八个类别[1]。2010年,全国有581家出版社(包括副牌社33家),[2]其中中央科技社120多家,地方科技社30家,科技社占总量的1/4还要多。新闻出版总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地方科技出版社因为政策灵活,改革力度大,在与中央社、大学社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局势中脱颖而出.但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央社的强力复苏和大学社的迅速崛起,地方科技出版社日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特别是一些民营书商渗入到图书策划发行领域,更是让地方科技出版社腹背受敌.在此冲击下,地方科技出版社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科技类图书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普遍做法是"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即以巩固原有优势领域图书出版为中心,以加大图书出版力度细分选题和扩大图书出版范围追求图书出版总量为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对于任何一个出版社来说,编辑核心竞争力还是一个专业化程度的问题,对少儿社而言,就是我们出的少儿书是否做到了位,是否能让其他非专业出版社望尘莫及.开卷公司的图书市场调查报告中提到少儿图书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原因:其一,这块市场大、回报率高,资本自然向高回报领域流动;其二,少儿图书出版的专业壁垒相对较低,非专业出版社比较容易进入这块领域,不像其他一些高科技类、法律类、财经类、外语类等等出版物,其专业壁垒相对较高,非专业出版社较难进入.但实际上,真正能在少儿图书市场上占据较大份额的还是那几家名牌大社.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出版医学类图书的出版社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医学专业出版社,二是科技类出版社(不少科技出版社将医学图书作为主要出版方向之一),三是大学出版社。医学图书细分市场主要涵盖医学教材、教辅、保健书、专业书和考试书等几大板块,对此,各类出版社结合自身实力和规模或有所侧重,或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5.
教辅图书无论在图书零售市场还是系统发行市场都是份额最大的一块蛋糕.据统计,2001年我国大陆566家出版社就已有528家进入教辅出版领域,近两年来这一数字又有所攀升.教材教辅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创造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正因为如此,许多出版社对教辅图书的出版情有独钟,正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述教育图书包括教科书、教学辅导书、教育研究专著及教师继续教育图书。教科书是系统发行市场的绝对主力:教辅图书无论在图书零售市场还是系统发行市场都是份额最大的一块蛋糕,2001年我国大陆五百六十六家出版社就已有五百二十八家进入教辅出版领域;教育研究专著及教师继续教育图书与其他类别的学术著作或普及性图书相比,固定的读者群也非常大一因此,教育图书是相当一部分出版社、新华书店和民营图书企业经济收益的“生命线”.它支撑着我国图书出版的半壁江山.在图书出版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国出版业生态的一个畸形表现,就是教材教辅图书市场份额大约占70%,而一般图书市场份额大约只占30%;而在这30%的一般图书中,也是赢利少而亏损多。由于一般图书不赚钱甚至赔本,所以,出版社就要靠出版教材和教辅图书所赚的利润来维持运营,久而久之,“杀富济贫”——以教材教辅图书来养一般图书,这种畸形现象在业内也就成了大家公认的“常态”。管理上也呈现出“杀富济贫”的特点。一、“杀富济贫”是企业管理粗放的表现,不利于集约经营、公正考核以教辅图书来养一般图书,这是全国许多出版社的惯例。出版社为了扶持一般图书的出版,在“…  相似文献   

8.
周蓉  王嘉 《出版科学》2018,26(2):36-38
科技类精品图书在积累和传播科技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国内多家知名出版社的科技类精品图书及其出版经验为基础,从内容、作者、质量三个维度分析科技类精品图书的特征,总结出版科技类精品图书的有效机制:质量保障机制、出版运行机制、人才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在“三农”方面扶持力度的加大以及“农家书屋”工程的推进,除农业专业出版社和地方科技出版社加大了出版“三农”图书的力度外,一些中央科技社和大学出版社也跃跃欲试,加入到“三农”图书出版队伍中来。资料显示,2008年全国共有573家出版社报送科技类选题44908种,占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版权贸易特别是科技类图书的版权交易日渐升温。在本届北京图书博览会上,一个新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科技类图书已成为交易量最大的领域。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作为一家地方科技出版社,面对着引进版热潮,他们到底需要引进什么?到底应该如何搞好引进版图书的出版?如何处理好引进版与原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出版医学类图书的出版社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医学专业出版社,是科技类出版社(不少科技出版社将医学图书作为主要出版方向之一),三是大学出版社.医学图书细分市场主要涵盖医学教材、教辅、保健书、专业书和考试书等几大板块,对此,各类出版社结合自身实力和规模或有所侧重,或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12.
尽管波兰注册成出版社的公司8000家,但是波兰图书委员会的会员只有200家。在这200家会员中。有5家控制着40%多的市场份额。据估计波兰图书市场总值在3亿美元左右。近年来,波兰教育市场逐步扩大,一是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二是政府制定和实施的高教计划。不过,这一市场似乎还没有从90年代初的那场巨变中恢复过来。 发行依然是300家骨干教育出版社所面临的主要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全国约有400家出版社参与健康书市场的角逐.其中,有专业的医药卫生类出版社、科技类出版社,也有非专业的文艺类出版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并非我们想当然的专业类出版社,而是文艺类出版社.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小型科技类出版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有大量的销售码洋在 5000万以下的小型科技类出版社。规模小,资金少,是制约这类出版社发展的瓶颈。作为专业分工的历史产物,小型科技类出版社主要是一些小型地方科技出版社和一些理工类大学出版社。在过去严格的出版管制下,这部分出版社由于所出图书的发行范围有限和出版社成立时的角色定位不同 (如理工类大学出版社是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他们的经济实力在一二十年间赶不上其他类型出版社 (如教育社、少儿社 )那样壮大,家底不够殷实,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资金和规模成了…  相似文献   

15.
舟自横 《出版参考》2005,(1S):17-17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地方科技出版社因为政策灵活,改革力度大,在与中央社、大学社形成的三足鼎立的局势中脱颖而出。但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央社的强力复苏和大学社的迅速崛起,地方科技出版社日益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特别是一些民营书商渗入到图书策划发行领域,更是让地方科技出版社腹背受敌。在此冲击下,地方科技出版社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科技类图书市场抢占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6.
港澳台之窗     
台湾出版业和图书版权贸易总面貌 本刊记者徐雨报道:台北市出版商业同业公会,最近对台湾图书出版业市场进行了调查。他们采取大规模抽样调查和收集资讯的方法,同时还采访了一些较有影响的出版社。 在台湾登记有案的出版社,大大小小共计5400多家,但现在还营业的约有1534家。调查材料指出,1996年台湾出版图书22000种。其中新版占75.8%,再版占24.6%,改版占3.6%。  相似文献   

17.
林杰 《现代出版》2015,(3):38-40
将项目管理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等环节的先进管理方式引入到图书出版,将项目管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图书出版管理,是健全出版社管理方式,进一步赢得市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探索与实践为例,阐释了目前科技类学术出版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我国音乐图书的出版格局正在悄悄地发生着重大变化。 熟悉音乐图书的人士都明白,建国50多年来,我国音乐图书的出版已经经历了大约两个阶段的发展:建国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之前,音乐图书由两大专业出版社(人民音乐社、上海音乐社)一统天下,儿乎占据了音乐图书市场九成多的份额;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每年约有一百多家出版社涉足音乐图书出版,市场格局和图书品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两个专业社仍占据音乐出版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科技类图书的主要出版单位,国内大量专业出版社因其服务特定行业、特定专业人群的性质,作者资源、销售渠道、出版模式及读者群都比较稳定,但在市场变化及各类数字产品的冲击下,这种稳定对科技类图书编辑而言,一定程度上已引发业务及信心等多层面的危机.因此,本文提出科技类图书编辑需增强社会效益优先的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审美...  相似文献   

20.
图书营销是出版发行企业为满足读者对图书商品的需求,所进行的以图书为中心的,从市场调研、图书产品开发、图书定价、促销到将图书商品转移到广大读者的一系列整体性市场活动.因此,图书营销是贯穿从选题策划到图书制作、销售甚至售后服务整个过程的个性化市场活动.近几年,在大众读物领域出现了很多因为成功的营销而畅销的图书,但是对于科技类图书而言,营销的策略却少之又少,专业图书一直处于一种自然销售状态,严重制约了科技类图书的发展.@@一、科技类图书营销现状@@目前,科技类图书最常采用的营销模式是在订货会或相关的专业学术会议上发书目、宣传页,或进行图书展示;在相关的杂志上刊登书讯;通过数据库邮寄书目.这些传统的营销模式虽然在出版社与读者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信息传递作用,但是缺乏针对性,效果不明显,这也严重制约了科技类图书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营销来增加销售量,扩大图书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