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习凿齿所撰是《襄阳记》而不是《襄阳耆旧传》或《襄阳耆旧记》。《耆旧传》、《耆旧记》是《襄阳记》失传后,后人辑录时所用之名。裴松之注《三国志》引录《襄阳记》之文,可视为习氏原作。其它当视为疑似之文,宋玉传即属后者。有人主张删除,但欠缺道理。习凿齿为宋玉立传,天经地义;耆旧记所辑,无可厚非。  相似文献   

2.
宋代的疑古思潮和《宋玉集》在南宋的佚失引发了宋玉作品真伪之学案,即《古文苑》所收宋玉六篇真伪学案与《文选补遗》所收《微咏赋》真伪学案。本文对这两个学案进行了梳理与评析,并指出了学案的疑古文化背景与其对南宋以来宋玉批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宋玉的《九辩》开创了中国文学悲秋的主题,其影响源远流长。通读柳永的《乐章集》,不难发现集中频频以宋玉自况。在其创作中不只直接引用或间接化用宋玉作品的句子,同时也在创作中屡屡涉及宋玉的轶事,其羁旅行役词尤其继承了宋玉悲秋的主题。柳永的文学创作主要从创作精神、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等几方面,提现出对宋玉《九辩》的借鉴和继承。  相似文献   

4.
<高唐><神女>二赋为宋玉之作本无疑;然其"序"均非宋玉所撰,而是昭明或之前的某人摘相关著作的文字以为之.苏轼、王观国等人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故均责昭明以"玉日‘唯唯一以上为序,可谓责非其所当责;而持相反观点的何焯等家以<诠赋>仅就大赋说的"履端于唱序"说此,则昧于别矣,且未甚明此"序"异于彼"序".刘大白、陆侃如诸学者否定这二赋为宋玉所作,其失主要的仍缘未明此两赋"序"与所"序"者非出同一人之手所致.  相似文献   

5.
关于《招魂》的作者及其所招对象,虽历经学术界千数百年间的探讨与论争,但至今尚无定论.彭德《宋玉生平考》一文,经过多方面的考证,提出“宋玉是宋国的末代之王”等诸多个全新的观点,为本文立论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6.
关于《招魂》的作者及其所招对象,虽历经学术界千数百年间的探讨与论争,但至今尚无定论.彭德《宋玉生平考》一文,经过多方面的考证,提出“宋玉是宋国的末代之王”等诸多个全新的观点,为本文立论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7.
从史料记载来看,宋玉主要生活于楚襄王和楚考烈王时期,他一生的重要活动在楚都北迁至淮河流域的河南淮阳和安徽寿县两地,其创作的黄金时期也在楚都北迁之后。这些作品在襄王死后,经过宋玉或宋玉的弟子、后学们重新整理并在作品前面加上"序言",才变成今天的面貌。魏晋南北朝时期传世的《宋玉集》是一部汇集宋玉所有作品的文集,这本集子也是梁人萧统《文选》和唐代无名氏《古文苑》所采宋玉作品的来源。在《宋玉集》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误入其他非宋玉的作品,最终形成今天17篇署名宋玉作品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舞赋》并非宋玉所作:一、除唐人无名氏所编类书《古文苑》之外,自战国晚期至清朝的文献典籍中,未见宋玉曾撰写《舞赋》的记载。且《古文苑》将《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并未被后世学者所接受。二、《舞赋》记载的《激楚》、《结风》是汉代初年方才在楚地流行的舞曲,宋玉不可能是其创作者。三、《舞赋》所记载的"材人",亦称"才人",即宫中女官名,多为妃嫔的称号,最早设置于西汉汉文帝时期。因此,所谓宋玉《舞赋》,实为后汉傅毅《舞赋》的摘录。唐代类书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二书均将所收《舞赋》的作者题为傅毅,当确凿可信。而唐代总集《古文苑》成书时间较晚,其编者将所收《舞赋》作者题为宋玉,实为在传抄时失察而造成的讹误。  相似文献   

9.
《高唐》、《神女》二赋,于汉魏献中就见于记载,此后流传于世,影响甚大,代有所论,自汉至明,未有疑之,及清始有人疑之,到了20世纪初则疑之更甚,然经当代学研究,所疑之理由,或失于深考,或主观臆断,故二赋实当为宋玉所作。考之二赋中地名,所谓巫山即阳台山也,地处云梦东北区,高唐观和朝云庙皆在此山之上。又考楚迁陈郢后,云梦东部并未沦陷,尚隶属于楚,在楚与秦议和后,襄王完全有条件有理由一游云梦。据此,我们认为《高唐》、《神女》二赋作于楚迁陈郢之后。此说,正与《史记》记宋玉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陆德明撰的《经典释文》共30卷,以《经典释文序录》(以下简称为《序录》)为首卷。首卷按内容分为《序》、《条例》、《次第》、《注解传述人》、《目录》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南京图书馆馆藏《宋玉集》,旧题明精抄本。然而经过我们的考证,该藏本当为清康熙间的抄本,而清抄本的祖本当是明万历末的抄本,而明抄本的祖本其来源有两种可能:一是录出于唐宋间尚传于世的二卷本《玉集》,二是辑录于早于存世的《选》、《古苑》等献刊刻年代的,现今已佚的,收有宋作品的献典籍。其抄录或辑录时间当与《楚辞集注》同时。这说明南京图书馆馆藏《宋玉集》是保存着唐宋古本风貌的,可以与研究看重的宋元本古籍相媲美的精抄善本。在楚辞学和宋玉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宋玉有"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的评介,学术界有人曲解太史公的本意,认为宋玉是没有气节的文人,我们对司马迁的宋玉评介,从客观依据和主观倾向两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司马迁对宋玉基本是肯定的,"从容辞令",肯定了宋玉的文学才能,"终莫敢直谏",则是在肯定宋玉微谏的同时,对其没有达到直谏程度表示了遗憾.因而,以司马迁宋玉评介为据来否定宋玉人格的说法,事实上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3.
宋词与宋玉     
宋玉感伤之形象、悲秋之意绪、文人才士沦落不偶之坎壈生平,以及宋玉作品,尤其是宋玉赋中对男女情事之描写,凝练为多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意象、语典,这些意象、语典大量出现在宋词之中,显示了宋玉及其作品的深入而持久的影响力。对《全宋词》中运用、提及"宋玉""巫山""巫阳""阳春白雪""云雨""高唐"等意象、语典的作者作品进行深入探论,必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细致地认识相关作者及其词作,并从中觇视宋玉及其作品的特殊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宋琬是清初的重要作家和诗人。从别集、总集、方志等各类文献中,共辑得其集外作品若干,凡诗7首、序1篇、书信1通,并对部分诗文中涉及的人物加以相应说明和考证。  相似文献   

15.
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种综合性的重要的文学体裁,亦是最早产生的一种专供诵读欣赏的书面文学.战国时代北方的荀况首创赋篇,成为赋体文学的开创者;南方的宋玉与之呼应,以其赋体力作成为赋体文学的完善者和奠基者.  相似文献   

16.
不可忽视舒本。舒元炜之序写于乾隆五十四年六月上旬,地点在北京。舒本是原抄本.而非过录本。舒元炜只是作序,当时的收藏者是玉栋。玉栋就是舒元炜序中的“筠圃主人”,原姓姚。是藏书家,乾隆五十四年正闲居在北京家中。舒元炜序中两提“当廉使”。“当廉使”或为当保,当保卒于乾隆五十年十月。“当廉使”或为陆耀,陆耀卒于乾隆五十年六月。无论“当廉使”是当保还是陆耀,“当廉使”皆卒于乾隆五十年。“当廉使”去世的时间,早于舒元炜为玉栋所藏《红楼梦》写序的时间,为我们探讨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时间提供了契机。舒序云“君先与当廉使并录者,此八十卷也”,就是说玉栋以前和“当廉使”一起抄录“这部”八十回本的《红楼梦》。因此,舒本的底本形成的下限可为乾隆五十年。  相似文献   

17.
刊刻于乾隆五十八年的《邗上题襟集》对扬州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记录了以曾燠为中心的文人酬唱的基本情况,并感召着其他士人前往扬州;另一方面,《邗上题襟集》的序跋也深刻地阐释了时人的文学观、地域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社会相交接中的文学演进。扬州文学在此基础上,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成为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詹安泰所编《李璟李煜词》,用诸词集及其他文献细注详校而成。其体式包括前言、词作、注释、校勘、附录等,对二主词做了全面整理。注释语言简洁明白,解说具有原创性和普适性。遵依校勘基本原则,以校异为主,勘校精审。附录材料从不同侧面增加背景知识,有助于读者完整理解作品。校勘方法多样,并"依律校词",丰富词集校勘理论。对李煜词的艺术特征和成就以及影响做探索,主张全面评价作家作品,凸显出编注者在词学理论研究的创获。詹安泰编注的词集既具有文献学价值及实践应用价值,也有词学批评价值,对建构完整词学体系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慈是中国古代著名法医学家 ,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一法学名医”;他的名著《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杰出的法医学专著 ,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一朵绚丽之花 ,而且对世界科学事业也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提出了一个困扰着僧俗两界的理论命题:佛教义理与艺术情感之间的对立关系能否得以消解。洪州宗圆通而巧妙地化解了这对矛盾,并由此发展出僧人和士大夫两条不同的艺术创作道路。细致区分两者的差别,既有利于深入认识僧人的艺术创作,也有利于理清他们在相互影响中各自不同的内在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