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5月16日至18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市地记者管理部在济源市举办了“区域经济报道”研讨会。研讨会以报业集团驻济源记者站站长史颂光的区域经济报道为实例,专题探讨和总结了区域经济报道的普遍规律。19个记者站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共53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了41篇学术论文。大家重点剖析了史颂光同志的新闻实践和报道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切身实践,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与会专家和记者认为,这次研讨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为驻站记者提高新闻采编水平,营造钻研业务、学习业务的环境和促成学术氛围的形成,开了一…  相似文献   

2.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4.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5.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7.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 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我是2001年大学毕业后从<扬子晚报>开始记者职业,进入单位半年后就被先后派到江苏经济最发达的苏锡常三个城市的记者站工作,在每个城市都呆了1年,为了帮助年轻记者快速、健康成长起来,单位特意从总部给我们年轻驻站记者派来一位德才兼备的老记者做指导老师.工作一年后,再调回总部南京工作了一年,又被派到无锡记者站工作.以达到锻炼驻站记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省级党报分布于全省各地的记者站,是报社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名驻站记者,是报社一支善于打硬仗的主力部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宣传事业的需要,记者站工作也呈现新的态势,编辑部工作人员如何为记者站做好服务工作,是一个新课题。 我以为,在具体工作中,要处处体现一个假设:如果自己是一名驻站记者,身在记者站,有哪些困难,最  相似文献   

10.
张剑 《新闻前哨》2003,(11):51-52
2002年,我在报社编辑部工作6年后,来到襄樊分社工作,成为驻站记者中的一名新兵。对于一个写惯了“经济分析”、“市场观察”,跑惯了政府部门、企业和市场的青年记者来讲,一下子面对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起初的确感到有些无所适从。一年多来,我逐渐适应了记者站的工作,迈出了  相似文献   

11.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2.
屈指数来,我从学校毕业到<湖南日报>长沙记者站当驻站记者,已整整23年.当记者苦,当省会驻站记者更苦,尤其是作为一个女记者,可谓苦上加苦.23年,如何在省会长沙这块新闻竞争硝烟弥漫的热土上,保持竞争优势!又何以在星移斗转、岁月交替中,坚持在新闻一线的锐气不减,果实频仍,我认为离不开抢、挖、跑"三字经".  相似文献   

13.
出“精品”,是每个有追求的记者在业务上孜孜以求的目标,是记者自身价值的“显示器”,也是社会对记者进行总体评价的重要“标尺”之一.笔者对近几年湖北日报所出的“精品”作了一番考察之后,发现一个十分明显的现象,这就是,在所有“精品”中,出于驻站记者之手的微乎其微.有些记者,在编辑部工作时尚能“精品”频出,可一下记者站便“偃旗息鼓”了.不少长期驻站的记者,基本上没有什么“精品”.  相似文献   

14.
杜鹃 《新闻采编》2012,(1):13-14
我作为党报一名驻站记者,在山西日报晋中记者站工作的两年中,切身体会到驻站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感。最亮丽的风景在基层,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活水。期间的艰辛与成就,升华了我对记者职业献身  相似文献   

15.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4,(10):38-38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战斗在前沿阵地的士兵。 驻记者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我经过半年的驻站实践,初步领悟了“必修课”的含义,收获了在“前  相似文献   

16.
具有强烈的大局意识、用良好的大局观指导日常的新闻采访写作,是对党报记者的基本要求;培养和锤炼自己的大局观,也是多数党报记者都很重视的基本功。作为派驻在省辖市记者站、长期远离本部工作的省级党报驻站记者,工作范围处于全省的一个局部,工作性质又要求把自己所在城市的工作放在全省的大局中来观察思考,存在从“窗口”看全局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这是毕志伦同志到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工作一年来,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报业集团工作的根本指针,总结国内报业集团成功经验,联系报业集团工作实际,对集团全局工作从指导思想层面上的一些思考,阐述了报业集团发展中应正确把握和处理好10个方面的基本关系,现予刊登。  相似文献   

18.
当了4年多的驻站记者,本人常听到记者站小兄弟们这样的慨叹:“我们不如编辑部记者发稿方便”、“遇到采访,我们也不如编辑部下来的记者受重视”云云。果真如此吗?不然。地位是你自己通过努力争取来的。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说:“少年心事当拿云”,这一句,诗人道出了自强不息立身世间的满怀豪情。驻站记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心和豪情。唯如此,才能把报道工作做好,为自己和所在的记者站谋取较高的地位。胸怀全局才能天高地阔偏居一隅,驻站记者采写的新闻很容易由于受地域之限,驻站记者很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出现新闻不新、没有深度…  相似文献   

19.
《新闻前哨》2007,(5):61-61
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新老主要领导4月17日传递“接力棒”。省委决定:江作苏任湖北日报报业集团董事长、湖北日报社社长、党委书记。同时,江作苏继续担任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毕志伦因为年龄关系,不再担任集团的领导职务。在集团全体干部大会上,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崇堂宣读了省委的任免通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昌尔代表省委讲话,勉励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4年前,我怀着对记者这个职业的景仰与尊重走进大众报业集团,走进经济导报,之后便一直在青岛记者站任驻站记者. 刚入道时自己两眼一抹黑,有位前辈告诉我:"你先别急着动笔,用两个月的时间去拜拜'码头'",政府涉及经济的部门要去挂号,企业的宣传部门要一个个去跑,同行中的前辈记者要拜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