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期刊编辑应建立的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峥 《传媒》2002,(10):27-27
网络时代带给各种期刊编辑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全方位的,而最主要的是促使其编辑意识和思维发生了巨大变化。期刊编辑只有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吸取网络传播的优点,精心选择主题和制作版面,才能应对网络媒体的挑战。 编辑意识是指编辑主体所特有的一种对编辑客体的系统化的、自觉的、伴随着情感体验且具有能动性的心理反映形式。它主要包括主体意识、危机意识、受众意识、策划意识、经济意识等。  相似文献   

2.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编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编辑意识殷峻【广州】一个完整的编辑过程,从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到编排、装帧等,自始至终离不开编辑意识的指导和约束。编辑,作为编辑行为的主体,在对编辑对象进行技术操作时,编辑意识起着统率作用。因此,一本书、一种杂志的畅销,一篇文章、一幅插图的不...  相似文献   

4.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青 《编辑学报》1994,6(1):1-3
编辑活动是知化信息为知识的文化建构活动,具有结晶人类思想成果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导联、导向作用。而它的内在运行机制,则是编辑的主体认识活动。在编辑活动中,编辑凭借主体内在的意识对作者以文稿形式输入的信息进行识别、鉴选和评价。然后对之进行符合主体认识的加工整合和改造,以出版物形式输出。编辑活动的本质属性和功能特征,是以编辑的认识活动为内在机制的,是编辑主体认知的建构对象化外现。本文从文化建构的宏观背景和多重交织的社会关系格局中,探讨编辑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出版物,是适应精神文化领域生产和消费的需要而逐步形成发展的一种社会分工,在这种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编辑主体起着中介和联结的作用。因此,无论从整体出版工作还是从出版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的传播关系,还是就与其改造对象——社会文化环境来说,编辑都始终处于主体地位。编辑主体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出版物的质量、声誉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当代新闻出版业的急剧发展和演变,编辑观念的更新,已日益清晰地表明,编辑作为新闻出版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地位和作用已开始发生明显的改变,编辑主体地位和编辑主体意识越来越被强化。  相似文献   

7.
高虹 《编辑之友》1997,(1):14-17
如果把出版业比作一个系统工程.总编辑就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对总编辑而言,每个编辑都是实施这个系统工程的执行者或叫作操作员。而就每项工程而言,编辑又是其项目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可见,职业特性决定了编辑实践之际的主体地位,编辑的主体地位进而要求编辑应培养并强化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编辑主体是指在编辑活动中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个人或群体。他们在编辑活动中选择、整合、优化和输出人类的精神信息和文化产品,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社会文化心理的建构、大众文化意识的培养、知识及技能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编辑主体所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具有文化  相似文献   

9.
编辑主体意识及其强化认识方面存在误区。其一,对编辑主体意识的界定有些混乱、机械、片面;其二,强化编辑主体意识提法笼统、混淆不清。其实,编辑主体意识就是编辑人员在其编校出版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观能动意识。以理推之,不同的编辑,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自然就有不同的主体意识;由此又可推出编辑主体意识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既如其然,强化包括两者在内的主体意识的提法显然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新闻出版业的急剧发展和演变,编辑观念的更新,已日益清晰地表明,编辑作为新闻出版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地位和作用已开始发生明显的改变,编辑主体地位和编辑主体意识越来越被强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社会,作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编辑所起的作用日益彰显。编辑工作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和职业特点,而编辑主体意识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编辑工作的价值和质量。可以说,编辑主体的发展是编辑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当前,在编辑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存在着一种片面强化编辑客体、编辑过程的倾向,从而忽视了编辑主体的能动作用,忽视了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笔者认为,正是由于编辑主体意识的淡化,导致了“编辑误区”的产生。“编辑误区”的主要表现所谓“编辑误区”,是指有违编辑活动自身的运作规律…  相似文献   

12.
论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及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 《四川档案》2006,(3):42-43
学报编辑的主体意识体现在学报策划、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决定着编辑主体以何种方式去实现工作目标,随着学报的大发展,编辑主体意识的内涵也在不断更新、扩充。重新认识编辑主体意识,探讨编辑的主体意识创新,在当前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编辑活动的主体是编辑,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在社会文化生产中,编辑活动的主体作用的特征是什么?它是不是也同其它的文化学科那样作为一种独立自主的文化力量而存在?近来,在编辑学研究的“圈子”里,称编辑为“家”的情形多起来了,这反映了急于提高编辑社会地位的愿望,但是成家的理论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要成为家,首要是应该具有一种强烈的学科意识,专注于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致力于发现、认识编辑活动本身的独立价值和重大意义,这种在思想观念上的开拓,表  相似文献   

14.
段乐川  路畅 《出版科学》2016,24(3):40-43
媒介融合使整个编辑实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发编辑主体重构、编辑主体地位和职责等方方面面的变化。编辑主体的构成日益从一体多元走向立体多样。编辑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强化,编辑中心制悄然成型。编辑职责逐渐从以选择完善为中心向兼容聚合交易转型。  相似文献   

15.
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新闻编辑主体面对大量的新闻稿件,不仅要对各类作品的特点有较清楚的认识,而且要对这些稿件进行整理、分析、选择、修改等。新闻编辑的根本性原则是对真实性的把握。《新闻学原理》的作者卡斯伯约斯特提出:“一切新闻主要因素是真实。如果一条新闻并不真实的话,刊登这条新闻的报纸也就和这个荒谬的报道一样荒谬。”从另一个角度说,导致假新闻出现的,除了作品主体的原因之外,就是编辑主体的原因了。因此,新闻编辑主体应运用自己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以及思维意识,对杂乱无章的新闻稿件中的信息进行选择,进而判断稿件所反映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客观,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等。对新闻编辑的真实性把握可以从不同层面入手,从不同角度切入。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王梅 《出版视野》2005,(3):36-37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正在和将要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出版业刚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正处在机制转换时期,对于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编辑的角色和作用,编辑界存在着一些困惑,突出表现为放松甚至放弃编辑主体的创造性作用,没有了自己的个性、理念,没有了自己明确的生存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面对当前编辑主体性的困境,非常有必要建构一种契合于当前语境的编辑主体性理论。文章尝试从哲学的角度来建构编辑的主体性,强调编辑的主体性构成包括三个方面的矛盾统一,即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市场意识和审美意识的统一、个体主体和交互主体的统一。这三重对立、六个方面不仅是对既有编辑主体性特点的有机整合,也是对当前编辑主体性困境的一种系统的理论回应,具有整体关联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江凌 《新闻传播》2007,(9):27-27
英国科学家德波诺认为,思维的技能,它同手的技能一样,是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的。发现力作为编辑主体的一种思维品质,同样可以通过思维训练得到改善和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新闻业的发展变化,编辑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编辑主体地位和编辑主体意识越来越被强化。是否有一种整体性、超前性、独特性的创意和创新追求,成了新一代编辑基本的素质要求。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体会,谈一谈作为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四个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20.
编辑意识的主体性本质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波 《编辑之友》1997,(4):42-45
近几年来,期刊界对编辑意识的讨论时有所见。有人认为,编辑意识是“一切编辑活动的原动力”;有的则认为,它“是指编辑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等等。这些表述均来准确回答编辑意识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因而也来触及编辑意识的主体性本质及其表现特征。我们认为,编辑意识的主体性是编辑主体最本质的规定性,它在编辑认识、评介和改造文稿的过程中,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占据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