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是一部非常独特的小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部描写女性闺阁生活的小说,她从诞生以来就感动了无数的读者,并力压诸多描写须眉英雄的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也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巨大的影响力。《红楼梦》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书中所描写的女子个个都是貌若仙子的罕见奇才,但结局却是个个都被摧毁了,由此体现出强大的悲剧性。而作者曹雪芹正是要通过这一悲剧来揭示封建制度的罪恶。  相似文献   

2.
论贾宝玉出家的悲剧结局朱树玲,胡福星《红楼梦》是一部以人为中心的书。作者曾雪芹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塑造了一个"梦醒了无路可走"的觉醒者的悲剧形象,从而表现出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及其必然灭亡的趋势。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出家是对自己家...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后四十回关于林黛玉之死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情节和场面,是整个小说悲剧结局的重要契机。对于黛玉之死的情节构置和场面及其气氛的描写,在艺术效果上,必然会揭示出许许多多的社会本质问题,使整个悲剧具有更高的美学意义和认识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就黛玉之死这一情节、场面以及气氛的处理,高鹗的续作是成功的,具有艺术摇撼力的。而最近张之的《红楼梦新补》却作了不同的处理,且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对这一情节的处理据悉基本随张作,这一情况很值得做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唐晓琴 《文教资料》2010,(12):10-11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悲剧性。在所表现的各种各样的悲剧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宝黛的爱情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由封建的婚姻观所造成的,封建婚姻观否定了黛玉,同时也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宝玉,从而否定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本文将从封建婚姻观的角度出发,对宝黛的爱情悲剧进行一些探索,在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下,宝黛之间超越现实世俗的爱情必然为社会现实所不容,必然遭到封建家长的残酷扼杀,必然会有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妇女被置于被压迫的地位,是封建制度的产物。通过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从文中女性身上体现出的悲惨命运,洞悉中国古代女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在《红楼梦》的人物画廊中,晴雯只算得上是一位小人物,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小人物,作者却赋予了她特殊的使命:映衬黛玉,象征大观园中众丫鬟主子的悲惨结局,推进宝玉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7.
张劲松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5):43-48,97
一般认为《红楼梦》具有反封建和反传统的思想意识,但其实恰好相反,小说意在维护和固守传统道德的价值取向。以黛玉和赵姨娘的性格命运作一比较,意在寻绎出作者欣赏黛玉厌恶赵姨娘背后所隐藏的“阮籍人格”及其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执著。黛玉以孤傲蔑视贾府礼教的堕落,而赵姨娘以“犯上”的行动挑战了宗法秩序,两人结局都很悲惨。但作者对她俩的态度却完全不同,因为作者蔑视和伤心的只是礼教的“堕落”和“虚伪”。传统礼制在他心中依然是神圣的。小说的宗旨是要匡扶正教而哀叹家庭伦理的失坠。《红楼梦》并不是一个时代的超越,它恰恰是写出了人难以走出传统桎梏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读者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哭印象深刻,但林黛玉也有笑的时候,如果我们从林黛玉的笑入手,会发现悲悲戚戚、尖酸刻薄、“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也有其舒心畅悦、真诚友善、委以礼全的性格的另一面。曹雪芹正是以塑造人物的多面性格使形象更具有魅力,并且也让读者在领略人物真善美的同时看到其悲惨结局,从而使作品的悲剧内涵更深刻。  相似文献   

9.
《金粉世家》一经成书,便被人们誉为是"民国时期的《红楼梦》",其中的人物设置和《红楼梦》的人物也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冷清秋和林黛玉在很多方面就比较相似。很多读者都为黛玉夭折而遗憾。本文通过比较冷清秋和林黛玉的结局,论证了黛玉之死是黛玉的最好结局。  相似文献   

10.
以“宝玉出家”这一《红楼梦》中男主人公的最终结局作为出发点,探寻《红楼梦》中深层叙事的因果关系,可发现这一条因果关系链—黛玉之死直接导致了宝玉出家,而黛玉之死是由宝玉成亲一事造成,宝玉成亲又是封建家长们一手促成,封建家长们之所以酿成悲剧,是因为男权中心、男尊女卑思想以及拥有权力和财富是他们的核心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作为一部文学巨著,由清代著名文学家曹雪芹创作,高鹗、程伟元整理完成,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在诸多章回中,"黛玉葬花"给笔者的感触颇深,作为《红楼梦》的重要一部分,对整个作品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调。本文中,笔者首先从《红楼梦》这一文学著作出发,对其进行了简单地阐述,然后以"黛玉葬花"为线索,对其中蕴藏的情感进行了分析,从而表达出笔者自身对葬花这一回合乃至整部《红楼梦》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2.
黛玉的死是文学艺术的必然,是思想内涵里最有价值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如果黛玉不死,那么封建社会那残酷的吃人本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揭露,所以,黛玉之死,使《红楼梦》有了更深邃的思想,使读者用心去触及到了社会灵魂的更深之处,更使《红楼梦》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13.
论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银 《文教资料》2014,(29):53-56
林黛玉是《红楼梦》悲剧中的核心人物,她的死是贾府破败、诸芳流散的情节故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佚稿中,这定是作者一腔血泪、惨淡经营的大文章。然由于原稿的迷失,黛玉之死便成为了难解之谜。不过,依据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书中精心留下的种种“草蛇灰线”和脂砚斋等人的关键点评,还是可以大致勾勒出黛玉之死的原貌。探寻其死亡的时间、原因及方式,有助于我们排除续书的干扰,重新认识《红楼梦》深刻的悲剧主旨和伟大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4.
晴雯是黛玉的影子,她的模样的娇好,心灵的聪慧,心性的高洁,结局的悲惨,同黛玉相似。袭人是宝钗的影子,她的“似桂如兰”的品性,得不到宝玉的爱的结局都似宝钗。晴雯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袭人的悲剧则揭示出封建文化的荒谬和罪恶。  相似文献   

15.
二月河在其"皇帝系列"小说中创作了许多以"凄艳"、"残缺"为美的悲剧爱情故事,形成了"才子佳人"和"风尘知己"等多种悲剧爱情模式。它们既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对爱情的体验、认知有着密切关系,又深受《红楼梦》中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的影响。对此进行严谨的分析,能使读者更加深刻地领略"皇帝系列"小说及其爱情悲剧的浓郁魅力和强烈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牟宗三的《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是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后20世纪30年代极少数对《红楼梦》悲剧问题再次进行研究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回应和发展了王国维的观点。牟宗三就《红楼梦》悲剧演成的问题提出"思想矛盾之冲突"和"人生命运之无常"两个维度的原因,并以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两幕悲剧为例进行说明。牟宗三从悲剧内涵方面对《红楼梦》悲剧的发展与深化,不仅做到了对《红楼梦》悲剧问题的本土化,更发展了中国早期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和《红楼梦》是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伟大作品。完全不同的两个作者却对主人公爱情悲剧命运的结局有着极其相似的处理。本文旨在以这两部小说的爱情悲剧为切入点,对《呼啸山庄》与《红楼梦》相似性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同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在时爱情婚姻的描写上有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通过时《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中婚恋模式的比较,揭示了造成其结局一悲一喜迥异的社会根源和制度根源。《红楼梦》中的婚恋悲剧是由封建制度及畸形的一夫一妻多妾制造成的,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恋喜剧则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一定范围内,有条件地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华章》2008,(1)
《红楼梦》是清代长篇小说感伤之作的杰出代表,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它揭示了社会的悲剧、道德文化的悲剧和人生的悲剧,也包括了女性的悲剧。其中,丫鬟的命运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红楼梦》中的所有丫鬟,不论结果如何,笔者认为她们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她们的命运悲惨情形却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悲剧,其中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一直为学界和读者所关注。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黛玉自身健康与性格角度出发,对宝黛爱情悲剧成因做一些粗浅的探索,认为黛玉自身的性格和健康状况是造成宝黛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