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引言有一位犹太老人,是一位退休的心理学工作者。纳粹分子鼓动一群孩子去骚扰老人,在他的屋外大叫"犹太佬"。老人想了个办法,他拿了一些零钱去给这些孩子,并对他们说:"我一个人挺寂寞的,以后你们每天来喊几声,我都付点钱给你们。"就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与这群孩子商量:"我的退休金不多,只好少付一点给你们了。”见此情形,这些孩子挺不乐意,他们说:“不干了,就这么一点钱,谁高兴天天来叫!”就这样,老人的奖赏使这群孩子改变了对骚扰行为意义的感受,本来是自己取乐,后来变成了为别人卖力,将自主性的行为演变成了受控制的行为。这个故事反映的就是过分肯定现象。  相似文献   

2.
孙冬梅 《成才之路》2012,(23):38-38
闲暇无事,读到一篇《踢油桶》的故事,颇有感触。故事大致如下:一位老人,因为楼下孩子们经常踢空油桶的咚咚声而痛苦不堪,但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孩子的"激情燃烧"。冷静下来,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将5块钱奖励给踢得最响的孩子,孩子们来劲了,第一天比赛很激烈,以后老人的奖金越来越少,来踢的孩子也越来越少,最后,老人说自己出现经济困难,不能给奖金了,  相似文献   

3.
[心理故事]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研究》2011,(7):58-58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和老人发生矛盾。批评孩子时,老人会站出来阻止,我们既不能总是妥协,不管孩子,又不想让老人着急,有时会在老人背后教育孩子,但因为离开教育场景,效果往往打了折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5.
谈隔代教育     
陈笑颜 《幼儿教育》2012,(26):13-15
在我国,祖辈往往承担了全部或部分教养孙辈的责任。孩子要不要交给祖辈带呢?祖辈带孩子会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呢?祖辈和父辈如何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形成合力,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支持方观点1老人帮忙带孩子,做父母的可以安心工作2岁之前的孩子还不到入托年龄,而家长又往往上班,所以大部分年轻父母选择了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3岁以后,大部分幼儿入园,隔代抚养的比例有所下降。可见在孩子3岁以前,老人参与教养孩子的程度非常高。老人带孩子能  相似文献   

6.
李娟 《班主任》2013,(8):40-41
邻居是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们为子女们照顾着四个孩子——两个中学生、一个小学生、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一天晚上散步时,我发现这家的孩子都下楼了,却没见到爷爷奶奶,于是便问孩子,回答是:"在家刷碗呢。"并且还露出一0"与我无关"的神情。孩子的话语和神态触动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主题。"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文教育。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需要发扬团队精神。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乃是实现三位一体沟通的有效途径,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动态,采取恰当的措施,保障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让我们用"心"来爱孩子,"教""育"成"人"。  相似文献   

8.
郭静超 《父母必读》2013,(8):128-130
无论再怎么细致地照看孩子,生活中还是难免会出现一些小意外。不要手忙脚乱,用科学、有效的办法及时应对、处理,就可以把伤害降到最低。建议老人把这些"第一步处理法"剪下来贴在冰箱门或其他便于查看的地方,用得上时马上就能找到。  相似文献   

9.
盛桂娟 《辽宁教育》2014,(11):70-72
一个孩子总是不愿意吃饭,让家长很苦恼。有一天,爸爸无意中把一个椰子壳锯成两半,给孩子当饭碗,结果那天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这就是有趣的"椰壳效应"。"椰壳效应"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同样是吃饭,用孩子感兴趣的椰壳碗,孩子就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吃下去,反之就难以下咽。反观我们的课堂,我们一定也有同感: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课堂氛围、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最终的目标达成度也会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烦恼     
刘璇 《青少年日记》2014,(11):29-29
2014年5月15日晴常见到大人们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会大发感慨,说:"如果我们是孩子就好了"。他们哪里知道,令我们孩子"烦恼"的事也多着呢。最大的烦恼就是学习。我已经三年级了,每次考试总是我最"伤心"的时候,我经常会独自品尝因粗心而"吃败仗"的滋味。看着别的孩子在操场上玩,那种感受的心理谁能懂?有的时候,我恨不得把妈妈买给我的练习册撕得粉碎!这样可能就能多给我一些自由呢?  相似文献   

11.
《父母必读》2014,(2):130-132
正如果你能理解到现在帮我们带孩子的老人们,下了多么大的决心,作出了怎样的牺牲,也许隔代育儿中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便能自然而然地化解,甚至被忽略。隔代育儿是中国式育儿的典型模式,似乎有种种弊端。可是现实又让大多数年轻父母只能无奈地作出这种选择,因此经常会因为养育观念、养育方式等和老人闹矛盾。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本期我们暂不探讨"技术"问题,只想和大家聊聊,该怎么看待"老人帮我们带孩子"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12.
随着当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和长辈住在一起,由老人来管教和照顾孩子。据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最新的一份调查表明,55%以上的成年独生子女家庭都选择和老人同住。如果父母善于引导孩子学会敬老尊老,不仅能营造更为温馨的天伦之乐,进一步传承中国文化中的敬老传统,还非常有利于找到大家庭家教的平衡点,克服隔代教养的缺点。家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父母的榜样是孩子学习各种态度和行为的重要来源。如果连父母自己都不知道尊敬老人,孩子就更不可能知道为什么要对老人有礼貌了。所以,我们父母首先要把尊敬老人作为一…  相似文献   

13.
范怡 《上海教育》2014,(33):69-69
"激趣健体"课程理念的提出首先是长期教育理念积淀的结果,学前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具有奠基性和启蒙性,幼儿不能过早定性培养,而应是全面整合发展的。此外,面对东展幼儿园"高收入、高学历、高要求"的"三高"的家长群体,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太忙,孩子完全由老人和保姆照顾。更有甚者一味地满足宠溺孩子,孩子们进出都是自备车,几乎不用自己走路。  相似文献   

14.
易金芳 《考试周刊》2010,(29):61-62
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新课标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应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理想课堂。我们将这种理想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我们呼唤丰富多彩、独具个性的"绿色课堂"。  相似文献   

15.
在实际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遇到聪明的学生,有的时候教师们不易解决的数学问题他们都能解答出来,真就是这些孩子天赋异禀吗?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的聪明在于他们掌握了大量的解题策略,有的孩子只有一把"钥匙",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能用这一把"钥匙"去解,而聪明的孩子则有几把或者十几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我们之间怎么了"孩子回家就守着电视或者电脑,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说上几句话,还是被我们追问着给挤出来的。""我们给孩子能提供的只有物质上的了,  相似文献   

17.
朱友婷 《考试周刊》2011,(71):235-236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越是接近孩子生活的东西,越能激发起孩子求知的欲望。生动鲜活的场景既能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为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提供轻松自由的环境和广泛的空间。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社区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教育素材。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中,我们常见有些孩子寡言少动,也不愿跟其他的孩子一起玩儿。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孤僻、不合群。我的孩子当初也有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从他3岁时就由老人带他造成的。他要出去,老人不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天真的,老人是深邃的。老人的昨天是孩子的今天,老人的今天是孩子的未来,而童年是他们共同拥有的。亲爱的辅导员们,伸出手,让我们一手牵着孩子,一手拉着老人,细细去聆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关爱故事,静静去品味“火炬映晚晴,夕阳暖童心“的关爱内涵。  相似文献   

20.
姚月琴 《宁夏教育》2011,(7):153-153
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应尽到的责任和义务,而如何教育好孩子又是我们每个家长时常感到困惑的难题。现代教育家陈鹤琴说过:"若能依据小孩子的心理而实行教育,那教育必定有良好的效果。"的确,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好孩子,只是他们有时找不到学习、进步的动力。而作为家长,不要过多的去责备孩子,要给孩子一个进步的理由!这个理由可能是一句话或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