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06,(31):104-104
人民网:大学生创业不是主流取向;新华网:导师质量和研究生质量谁更堪忧;江南时报:高考尘埃落定状元神话何时终结?;中国新闻网:中国高校“近亲繁殖”严重危害学术研究创新能力;光明网:“硕士城管”:学历与职业无关  相似文献   

2.
本刊接到一些读者来信,咨询关于考研的问题,下面请有关人士答复如下:问:我国研究生有哪几类?答:⑴按攻读学位等级的不同,分为“硕士生”和“博士生”两级。⑵按学习方式的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脱产研究生指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在职研究生指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⑶按在学期间提供经费的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国家计划招收研究生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简称“定向生”)。问:报考硕士研究生有哪些…  相似文献   

3.
一天深夜,物理学家卢瑟福走进实验室,看见一个研究生仍旧勤奋地在实验台前工作,就问:“这么晚了,你在做什么?”研究生答:“我在做实验。”又问:“那你白天做什么了?”研究生答:“白天也在做实验呀。”卢瑟福语重心长地说:“你很勤奋,整天都在工作,这自然是很难得的,可我不能不提醒你,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呢?”  相似文献   

4.
一位担任新闻工作多年的人士,想到新闻专业来从教。我问他:“您是做何种工作的?”答:“做新闻工作的:”“您做过新闻学吗?”我又问,却未立即回答。又曾遇到一位教师,他称自己可以指导教学论的研究生。我问:“你搞过教学论吗?”答:“我搞过20多年教学了。”答非所问。于是,我不再问了。从侧面讨论了几个很容易对答的问题:我们学校从事教育的人多少?数以千计吧?从事教育学的人多少?仅仅数以十计了吧?相信能指导研究生的人,会因这些问题而想到另一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为科教兴国兴省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剖析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着重的指出:“十五”期间江苏将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江苏研究生教育将担负起“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作贡献”、“建设江苏教育强省”、“提升人才竞争平台”等重任。文章论述了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是确定“精英教育、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思路;二是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模式;三是坚持学科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文章最后强调,要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必须切实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自考走过了20年的辉煌历程,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自考毕业生以其文凭含金量高、具有真才实学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甚至得到海外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机构的认可。然而,她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不和谐的音符。“自考一族”在个别专家学者眼里.还只是“怪胎”“另类”;在“正规军”的眼里,“自考一族”只是“土八路”;个别地方政府公务员招考也将自考生拒之门外:某名牌院校的学者甚至以录取自考生为研究生为不光彩等等。难道自考一族,真如有的人所说的是“劣币”?2005年研究生录取工作尘埃落定,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在中国海洋大学某专业研究生考试中拔得头筹的是一名自考毕业生:在国内一所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复试中自考生占了大多数……这说明了什么?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对在读的通过自学考试考取研究生的自考生进行了寻访,或许通过他们拼搏的酸甜苦辣和成长的历史轨迹,给我们也给社会带来一些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到来之际,女性群体成了大家关注的对象。女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就业、科研、婚恋家庭等方面总会遇到很多的无奈。就业面临着性别歧视;谈婚论嫁时又面临“剩女”的尴尬境地;在科研中会出现诸如家庭、事业方面的矛盾等等。女研究生们何以会遇到此种尴尬?又应当如何去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曾数次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不断反映任课教师中有一些人“水平实在太低”。然而反观这些老师,大都是有数十年的教龄,有相当成熟的教学经验,工作上也兢兢业业;还有的人在教学上取得过一定成就,为同行所共认,与学生的反映反差太大。难道是徒有虚名,或是“老眼昏花”?笔者百思不得其解。   近读曹莜、金开诚二先生发表在《文史知识》第四期上关于语言学习的文章,其中说,听一些研究生反映:他们的导师“业务素质太差”,许多应当知道的东西都不知道,怎么能指导研究生?曹、金二先生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作为研究生导师,知识不会太…  相似文献   

9.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06,(25):104-104
人民日报:大学就业率统计应取消;解放日报:“身在曹营心在汉”大学毕业生心理难“毕业”;文摘报:取消研究生论文硬指标只是迈了一小步;中国青年报:大学教育的“技工化”未必不对;中国青年报:中国的MBA,拿来主义已经不够了。  相似文献   

10.
导师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对加拿大三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分析,发现其研究生导师制度呈现出“合作与差异”并重的特色,表现在:导师角色上,以多方引导人、共同责任人为定位;导师职责上,重视规范职责与协商职责并行;导师时间上,提倡全程参与研究生教育;导师指导效果保障上,多维度促进导师专业成长。研究结果对我国研究生导师制度建设的启示如下:探索“自我询问”机制,引领导师理解自己;尝试“期望协议”,明晰师生的主体职责;落实导师合作小组,拓展指导效果;深化“分类指导”细则,关注学生多样性;打造规制、引导、自主“三合一”服务体系,促进导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07,(7):19-19
光明网:警惕“缓发毕业证”造成的恶性循环;新华网:在校大学生做义工有助于消除厌学情绪;中国教育报:知名教授“过劳死”为教师健康敲警钟;东方早报:研究生教育显露价值危机  相似文献   

12.
当前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目标与主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三大机遇”和“三大挑战”的新形势,江苏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目标与主要任务是:通过综合改革,创造条件,积极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强研究生教育的规范化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程度和国际化水平。文章就如何实现目标、完成任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现在,高校里面研究生流行管导师叫“老板”。我曾经就这个问题问过一些研究生称导师为“老板”的看法。大多数称“老板”的研究生为理工科学生,问及为什么?答案不外乎几种:跟老板做课题,拿工资;师兄师姐都这么叫的;老板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不称导师为“老板”的主要原因有:跟导师做课题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不知何时,“烟酒生”通过谐音的桥梁与“研究生”结下了难解之缘,成为社会指责研究生群体无所作为的惯用词汇。研究生真是“烟酒生”吗?真实的情形到底如何呢?作为局内人,我且“晒晒”我们寝室真实的研究生生活。  相似文献   

15.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06,(4):109-110
京城大学生保姆缘何争议中走俏;工人日报:招生困难文凭贬值舞弊严重 成教只是“摇钱树”?;北京青年报:博士生谈恋爱也需要上培训班?;工人日报:大学宽进严出不能靠“斩杀”;  相似文献   

16.
有个研究生来到秦岭的一所希望小学支教。 第一次上课,研究生为了活跃一下气氛,问道:“同学们,告诉老师,你们到学校要花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7.
当研究生就业“风光不再”:多元视角的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随一轮又一轮就业高潮的冲击,一批批硕士研究生仍行进和蹒跚在尴尬的求职路上,翘首等待,满腹牢骚,抑或自信打折!目睹他们谋职低就或投业无门的惨淡境况,不禁让人感慨几句:研究生就业到底怎么了?前几年还炙手可热的研究生头衔为何急还“失宠”?看似比较优势的研究生,就业何以遭遇如此尴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根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2000年9月 14日学会秘书处扩大会议的精神,总结“九五”期间学会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经验,决定“十五”期间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组织申报和审批研究课题、学会直接组织课题研究、组织课题研究成果评奖等形式推动和促进学会的科研活动。 “十五”期间的研究课题分以下几项:①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法制问题研究;④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过程、环节及管理机制研究;⑤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③学位与…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作为在知识经济资源竞争中占有特殊优势的研究生群体,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感受到就业的巨大压力。大学生创业作为就业的一条途径,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各个高等学校和毕业生的重视,变“为别人打工”为“为自己打工”也成为当下的流行。是创业还是择业?怎样从细微之处把握机遇?希望这组文章能对广大研究生朋友有所助益,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孕育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当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处于制度刚性与市场失灵双重制约下的系统性供需失衡,转型改革之路面临“二元困境”。提出面向“一带一路”的研究生教育供给侧改革:以供需匹配为理论视角,透视发展转型困境的核心机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探索“三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优化导向性制度供给,调整关键性资源供给,加大适用性人才供给,引导我国研究生教育从量的优势向质的飞跃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