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志勇 《档案》2013,(1):38-41
藏里的皮毛云南的茶, 茶叶(啦)换了个骏马; 河州的商人走天下, 尕生意做了个潇洒。 这首流传在河州的"花儿",形象地反映了河州历史上"茶马互市"中商贾活动的情况。古老的河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连接中原农区与青藏牧区、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枢纽之区。  相似文献   

2.
甘晓芸 《大观周刊》2013,(5):277-277,178
明代是西北地区茶马互市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河州的茶马互市,因其地理位置特殊而成为西北茶马互市最重要的地区。河州茶马互市繁荣了西北地区民族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代西北地区的民族融合,稳定了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来以来,茶马互市作为中原汉族农业区与西北少数民族游牧区之间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经历了从兴起到发展的历程,至明代而趋于鼎盛。然而经过明末的社会动乱,茶产凋敝,册籍荡然,茶缺牧空,茶政日非。清初统治者出于军事政治需要对茶马贸易极为重视,从当时历史条件出发,对茶马制度进行了整顿。现主要依据档案史料对顺治年间的茶马制度作一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4.
讯息点击     
《档案》2011,(3):62-64
临夏州档案馆翻印《河州志》为社会利用提供史料临夏州档案馆本着古为今用、熔古铸今的原则,继翻印明嘉靖《河州志》之后,近期又翻印了清康熙四十六年《河州志》。该《河州志》原本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木刻本,分六卷,开首有"凡  相似文献   

5.
图书贸易文化是中国古代图书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中国图书贸易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中原古代图书贸易文化经历了先秦至汉代的萌芽、曹魏至唐朝的发展、五代至北宋的繁荣和南宋至清代的缓慢发展四个阶段,与中原古代政治、经济、学术、教育等因素相互影响,具有根源性、正统性、开放性和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封华 《档案》2008,(1):35-38
临夏州档案馆现保存一帧清代光绪年问《河州二十四关图》,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由河州(今临夏)官府绘制的最早的一张原始地图,是馆藏最珍贵历史档案之一。  相似文献   

7.
走进天方     
《新闻世界》2012,(6):298-298
天之道 七千年时光,有多少瑰宝,可以璀璨至今,历久反而弥新?九万里大地,又有多少经典,可以世代珍藏,传承乃至不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中华文明的时光长河中,我们的远祖曾无数次地仰首苍穹,追逐日月星辰,叩问这万物造化之道,他们认为“天”为圆,“地”为方。“茶,发乎神农氏。”这是对中国茶最初渊源的记载,也是对茶的最早定义:茶者,荼也,起始为药用,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茶经》中将“荼”改为“茶”,并认为是天赐良方矣。  相似文献   

8.
马志勇 《档案》2013,(4):25-29
临夏古称河州,以黄河而得名。不过古代的河州,辖区比现在大很多,譬如前凉时期的河州,辖境包括今甘肃南部和青海省东南部。  相似文献   

9.
王飞 《兰台世界》2016,(11):142-145
从明代实行"开中制"后,晋商贩粮运盐靠贸易兴起,并在《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抓住俄方市场需求从事茶叶贸易,茶叶贸易是晋商从事的主要商品贸易,晋商从中获得了巨大收益。文章对晋商茶叶贸易情况进行概述,对晋商茶帮兴盛、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没有国家为商人提供基本权益的保障,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晋商的衰落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刘畅  张婷婷 《兰台世界》2014,(5):146-147
本文从宋代茶马贸易发展的原因着手,对宋代实施榷茶制的意义加以分析,并对宋代实施茶马贸易的机构及贸易政策的措施进行讨论和研究。从而得出,茶马贸易属于互惠互利和互通有无的商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