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煤矿事故频繁发生,而事故的发生大多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又受不安全心理的控制。为了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应用安全心理学分析了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心理因素,以及造成这些因素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给出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9)
从国内外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统计分析,70%以上的事故与人为因素有关。人为因素一方面表现为作业现场的不安全操作行为,如在人机系统中,人的操作超越或违反系统所允许的范围时就会发生人的行为差错。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安全监管措施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等。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需要监督和管理人员操作行为,从而消除或减少人为操作事故。可以说,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是控制事故发生根源,强化源头管理,落实管理重心下移,安全标本兼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李文 《科技风》2013,(16):94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行业永恒的主题,有效遏制煤矿事故是生产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也是最根本的问题,所有事故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所导致。为了有效遏制事故发生,应用双基建设管理模式,从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强化安全基础管理,规范员工安全行为等方面着手,制定规划,落实任务,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机械生产中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尤为重要。但是个别企业仍忽视生产安全,导致员工在作业时存有不安全行为,造成安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人的心理因素和管理因素等原因造成。因而要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则应做好人员的选用和配置及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以控制不安全行为,做好现场管理。以此来预防和纠正生产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预防和制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首先介绍了事故致因理论模型的种类和各自特点,并结合事故致因理论与海因里希法则分析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认为企业奖惩机制的不完善和对人的不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忽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有效措施,为如何正确、合理的解决安全生产事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论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指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管理者通过对生产因素具体的状态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使人受到伤害的事故,使施工项目效益目标的实现得到充分保证.  相似文献   

7.
安全生产事故重在预防。事故的发生主要有四个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机械设备的不良状态,环境的不安全,管理行为的欠缺。其中,涉及人的两个要素是最重要的。要善于从历次事故中总结教训,对照本单位问题找差距,查到隐患认真整改,避免类似的事故在本单位发生。要做好事故防范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同时要组织安全自检,通过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后,马上要提出事故隐患整改方案。  相似文献   

8.
事故致因理论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随着事故致因理论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起生产安全事故之所以能够发生,除了人的不安全行为外,一定存在着某种不安全条件(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基于此,本文从事故致因轨迹交叉论基本观点出发,提出了预防建筑生产安全事故“三控制三切断”的对策措施,以防止和减少建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9,(12)
"物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两大根本原因。而在企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对5S管理理念的运用可从这两方面消除大量事故隐患,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0.
人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温床,环境是事故发生的客观条件。对事故的预防必须首先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等。诸如:安全意识淡薄的麻痹行为;安全技能缺乏的糊涂行为;不按标准作业的蛮干行为;危险面前碰碰运气的侥幸行为;玩忽职守、偷工减料的懒惰行为;不负责任,姑息迁就的好人行为等。这些违章行为是安全管理的重点目标,必须具有预测思想,超前防范措施,控制不安全行为,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1.
冯杰  宁书铭 《预测》1993,12(3):56-59
煤矿生产是多项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的综合地下作业,具有复杂的管理和特有的不安全因素。就其生产事故频度而言,往往要高于其它行业.当前在生产领域以控制事故为目的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学科不断涌现,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也应有所发展。煤矿生产中的人身伤亡事故,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及  相似文献   

12.
在人、机、环境这个系统中,生产经营活动虽然各种各样且复杂多变,但人是总占主导地位的,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但同时人也是三者之中最难控制和最薄弱的。据有关资料统计,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与人为因素有关达到80~90%。而在很多事故中我们也发现,造成事故的经常是经验丰富、行为谨慎的人员,大家都想不到能出事,也不理解怎么会出事,其实这大多是和人的心理状态有关。为此,一门以专门研究人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与安全有关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为目的的科学诞生了,这就是安全心理学,重视并正确应用安全心理学可以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改善安全生产状况。  相似文献   

13.
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创造一种和谐的安全氛围,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等形成积极的影响。通过不断改变人的观念,规范人的行为,不断创新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构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一定的控制作用,达到减少生产事故、促进生产安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普遍应用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来防止事故发生,二是事故发生后通过采取控制、消除等措施减少事故损失。这两种管理模式都是从事故系统出发,运用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屏障来阻止整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以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但是系统的安全管理还应该包括从安全系统出发的主动管理。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的屏障式(包括有形屏障和无形屏障)事故系统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指出这些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这种被动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需要引入主动的具有创造性和前瞻性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即安全生产管理的另一个角度,设计和改进安全系统,以便能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就发生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机器因素、环境因素和人自身的因素进行一些分析,以便从中找出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的有效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煤矿安全是以人、机、环境为对象的系统工程,事故是由于人、机、环境异常接触造成的,其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背景原因是管理的缺陷,所有的事故中都涉及到一系列的管理缺陷,这些管理缺陷使得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得以存在和发展。控制人、机、环境的异常接触是安全管理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作业及安全管理缺陷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极易造成事故隐患,并进而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较大的危害。所以需要加强对事故隐患的治理,对事故做好预防和控制措施,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现,强调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治理,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虽有好转,但依然严峻。调查统计近30年国内重大事故结果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6.5%以上。为了预防和控制煤矿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减少煤矿重大事故的发生。文章分别从个体和外因两个层面对影响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构建煤炭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借助ANP法构建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网络结构模型,运用MATLAB软件对权重进行计算,并进行重要度分析。通过研究有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不安全行为预防措施,同时也有利于提升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竖井是矿山生产的咽喉要道,也是事故易发的危险之地。常常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提升设备的亚健康状态和管理上的疏漏,导致竖井提升事故的发生。在矿山提升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中,江西下垄钨业有限公司采用闭环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司乘人员、维修人员安全意识,从而保证了公司的长期安全生产。实践表明:竖井提升系统运行安全可靠,生产维护成本不高,故障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高速路事故发生主要由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与车辆不良性能造成,驾驶员的心理素质与其安全行为关系密切。本文以芙蓉西高速公路为实例,实测驾驶员行驶过程中的心率变化,以及事故发生原因调查。对实测结果与调查原因进行驾驶员心理分析。分析得出:驾驶员心理负荷同路段有很大关系,事故多发生于货运车辆,事故发生于驾驶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关。鉴于此,本文在增强驾驶员心理承受能力方面引进了安全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