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她教育了两代人──记“小箩卜头”的姐姐宋振平田沾霖当她被孩子们叫“阿姨”的时候,她就在“痛说革命家史”;当她被孩子们称“奶奶”的时候,她还在“痛说革命家史”。去年,她去高陵县中学作报告。一位中学生的父亲正是30年前在这里听过她报告的县委副书记。在陕西...  相似文献   

2.
当我的一位朋友的六岁小女儿无意中听她父亲告诉别人,我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时候,她问我,以前是否得到过它。父亲回答这种奖是那种人一生中只能得一次的东西,于是,这小女孩想了想:“噢,”她说,“那么它就像水痘一样。”  相似文献   

3.
心存感恩     
感恩喜欢捉迷藏,她总是躲起来,让别人找不到她。可是,当你不想找她时,又会在某个角落发现它。感恩是爱的大女儿,是幸福与快乐的姐姐。如果你发现了感恩,同时你也会惊奇地发现,幸福和快乐这两个感恩的“小尾巴”。  相似文献   

4.
家有升学女     
做父亲,真正是一门“做到老学到老”的学问。最惨的是像我这样,年近“知天命”了,女儿才刚要考高中,对如何做父亲忽然没有把握了。当她到夜里十二点多还不休息的时候,我一方面感到欣慰:她自己知道用功,我就可以省点心了。同时又感到心疼:小小年纪没黑没白,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  相似文献   

5.
偷饼贼     
他人是一面镜子,在别人那里,我们照见了自己。一天晚上,有位妇女在机场候机,离飞机起飞还有好几个小时,她在机场商店里找到一本书,买了一袋甜饼之后找了个地方坐下。她沉浸在书里,却无意中发现,那个坐在她旁边的男人,竟然如此无耻,他未经许可就从他们中间的袋子里抓起一两块甜饼,塞进嘴里。她试着回避这件事,避免大发脾气。她读着书。使劲嚼着甜饼,看着时间——当那个“偷饼贼”继续消耗她的甜饼的时候。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她越来越气愤,她想:“如果我不是这样宽容,我一定打得他鼻青脸肿!”她每拿一块甜饼,他也跟着拿一块。当只剩一块时,她…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的“好”老师,一定是孩子们喜爱的老师——她~出现,孩子们就蜂拥而至,个个争着与她“套近乎”。幼儿园的“好”老师,一定是位会“偷l赖”的老师——她工作很轻松,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博览》2012,(17):57-58
向后看 当他打她一巴掌的时候,她知道,他们的爱情,已经走了。她开始通宵加班,通宵上网。父亲担心她,“孩子,不要一味地向前看,向后看看,你身后的人,才真正值得你去深爱。”她默默转头,她看到了她的父母,以及在她加班时给她冲热奶茶的他。  相似文献   

8.
回头看见爱     
有个女孩儿一直抱怨父亲对她严厉,从小到大,父亲没抱过她几次。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父亲的怀里撒娇时,她却要自己洗衣服,还要帮母亲干家务。读中学时,她甚至已想不起来父亲什么时候对她笑过了。  相似文献   

9.
有个女孩一直抱怨父亲对她太严厉,从小到大,父亲没抱过她几次。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父亲的怀里撒娇时,她却要自己洗衣服,还要帮母亲干家务。读中学时,她甚至已想不起来父亲什么时候对她笑过了。住校后,她心里很高兴,终于可以不必面对父亲了,也可以少让父亲生些气。她一直认为因为自己是女孩,父亲才对她冷漠的,她知道父亲想要个儿子。她每周回一次家,家离学校不算远,步行大约半个小时的路程。每次从家返校时天已擦黑,没有公交车,她步行。第一次时母亲不放心她一个人走,便让父亲去送她,当她把希望的目光投向父亲时,父亲却说:“街上的路灯都亮着,…  相似文献   

10.
哭泣的椅子     
我家有一把“哭泣的椅子”,这张椅子在我女儿的生活中利用率还相当高呢。当她不小心摔疼了的时候,当有人欺负她的时候,当她想念上班的爸爸妈妈的时候,当她和同伴吵架不开心的时候,女儿都会求助于“哭泣的椅子”。“哭泣的椅子”为我女儿提供了一个放下情感包袱的地方,能抚慰她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手     
小时候,父亲的手我一直叫巴掌。当别人问起我最害怕什么的时候,我会告诉他,我最怕父亲的巴掌。那每每痛彻心扉的巴掌,让我今生今世都难以忘记。和别的孩子一样,儿时的我十分淘气:偷园子里的苹果,偷田地里的西瓜,背着父亲到大河里去洗澡。可那时,父亲就像一位侦探,我所做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父亲问我做什么去了,我当然说谎,这时父亲的巴掌就会无情地扇过来。眼冒金星的我只能用号啕大哭来博得  相似文献   

12.
有个女孩一直抱怨父亲对她太严厉,从小到大,父亲没抱过她几次。当别人家的孩子在父亲的怀里撒娇时,她却要自己洗衣服,还要帮母亲干家务。读中学时,她甚至已想不起来父亲什么时候对她笑过了。  相似文献   

13.
家有升学女     
做父亲,真正是一门“做到老学到老”的学问。最惨的是像我这样,年近“知天命”了,女儿才刚要考高中,对如何做父亲忽然没有把握了。当她到夜里12点多还不休息的时候,我一方面感到欣慰:她自己知道用功,我就可以省点心了。同时又感到心疼:小小年纪没黑没白,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一熬多半年,怎么受得了!  相似文献   

14.
家有升学女     
做父亲,真正是一门“做到老学到老”的学问。最惨的是像我这样,年近“知天命”了,女儿才刚要考高中,对如何做父亲忽然没有把握了。当她到夜里12点多还不休息的时候,我一方面感到欣慰:她自己知道用功,我就可以省点心了。同时又感到心疼:小小年纪没黑没白,没有周末也没有节假日,一熬多半年,怎么受得了!  相似文献   

15.
苦瓜是瓜吗?     
昨天晚上,家里吃白兰瓜。我的一个小孙女,还不到三岁,一边吃,一边说:“白兰瓜、哈密瓜、黄金瓜、华菜士瓜、西瓜,这些都是瓜。”我很惊奇了:她已经能自己经过归纳,形成“瓜”的概念了(没有人教过她)。这表示她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凭借概念,进行思维,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她奶奶问她:“黄瓜呢?”她点点头。“苦瓜呢?”她摇了摇头,并且说明她的理由:“苦瓜不像瓜。”我于是进一步想:我对她的概念的分析是不完全的。原来在她的“瓜”概念里除了好吃不好吃,还有一个像不像的问题(苦瓜的表皮疙里疙瘩的,也确实不太像瓜)。我翻了翻《辞海》,看到苦瓜属葫芦科。那么,我的孙女认为苦瓜不是瓜,是有道理的。我又翻了翻《辞海》的“黄瓜”条:黄瓜也是属葫芦科。苦瓜、黄瓜习惯上都叫做瓜;而另一种很“像”瓜的东西,在北方却称之为:“西葫芦”。瓜乎?葫芦乎?苦瓜是不是瓜呢?我倒糊涂起来了。前天有两个同乡因事到北京,来看我。吃饭的时候,有一盘炒苦瓜。同乡之一问:“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苦瓜。他说:“我倒要尝尝。”夹了一小片入口:“乖乖!真苦啊!——这个东西能吃?为什么要吃这种东西?”我说:“酸甜苦辣咸,苦也是五味之一。”他说:“不错!”我告诉他...  相似文献   

16.
今年暑假,我打算回老家,因为去年暑假我在老家玩得很开心。我的老家在农村,农村有和城里不一样的生活。我的父母都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们小的时候干过许多有趣的事,他们的童年好让我羡慕。这个暑假,我要把我父母小时候干过的事都干一遍。看瓜我妈妈小的时候,我姥爷种西瓜,一到夏天妈妈就去看瓜。瓜地里种着西瓜、黄瓜、甜瓜、茄子、辣椒和大葱,看瓜的时候,可以随便挑选着吃,最美的是在那小窝棚里一躺,边享受着南来北往的风,边看自己想看的小人书。不过,一定要把家里的小狗带上,有了小狗这个“警察”就什么都不用怕了,一发现有人偷瓜,小狗…  相似文献   

17.
学会感恩     
面对纷纭的生活,我们要学会感恩.首先,要把第一份“感恩”献给母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她用自己的痛苦,换取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使我们拥有了一个血肉之躯,拥有了生机和活力,更重要的是赠予了我们触摸世界的机会.以后,当我们再面对她的叮嘱时,请带着一份感恩去倾听,便会化烦躁为温馨.  相似文献   

18.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我家每年都种二三亩地的西瓜.那时候为了防止有人偷瓜,主要是防止猪、牛等大型家畜到地里祸害,每年一放暑假我都被父母赶到西瓜地看瓜. 看瓜的时候,父亲一般都会提前给我摘下一两个西瓜放在瓜棚里面,让我在一天里消暑解渴.但那时候小孩子吃西瓜是很厉害的,另外,为了方便相互照顾,好几家的瓜田都紧挨着,我们看瓜的小伙伴有好几个,经常会在一起比赛吃西瓜.  相似文献   

19.
父亲     
很久以前, 一个男人和他的心上人结了 婚, 随后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这孩子 非常聪明, 这个男人非常爱她。 女孩小的时候, 父亲总爱把她抱起来, 告诉她“,我爱你, 小家伙。“ 女孩长大了, 父亲还是会拥抱她, 对她 说,“我爱你, 小家伙。“每当这时, 女孩总要 撅着嘴说,“我可不再是个小姑娘啦。“这时 父亲总是笑着回答,“对我来说, 你永远都是 我的小家伙。“ 小女孩长大以后离开家, 自己闯世界去 了。无论女孩走到哪里, 父亲都会打电话给 她, 对她说“,我爱你, 小家伙。“ 有一天, 女孩接到一个电话, 她妈妈告 诉她爸爸病了。他现在已经不能讲话了, 并 且也无法肯定他是否还能听得懂别人的话。 现在的他不能笑, 不会走路, 不能拥抱和跳 舞, 也不能再对女孩说他爱她。 女孩来到父亲的床边。当她走进病房的 时候, 她发现病床上的父亲是多么的弱小, 一点也不强壮。父亲看着她, 想说什么, 但却 说不出来。 女孩做了她唯一能做的事情, 她爬上床紧挨着父亲, 伸出双臂搂住父亲无力的双 肩。 女孩将头靠在父亲的胸前, 想起和父亲 在一起的许多往事-那些备受父亲呵护和 宠爱的美好日子。 这时, 她听到了父亲心脏...  相似文献   

20.
巧妙的悬念让这篇神话走上了满分的奖台。当欣喜若狂的人们费尽心思都无法打开“奇迹之门”的时候,小女孩、员工和元首为何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呢?当读者疑云丛生的时候,上帝揭开了谜底:“奇迹之门”只为心存感恩的人而开。此时,我们才发现,小小的围巾、坚定的守护、虔诚的祝福.无不流淌着感恩的泉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