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深入地体验生活,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学习写作,这已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体验是学生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的一种内在活动。离开了生活体验,作文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一、积极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课堂体验课堂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主要阵地,但课堂这块狭小、封闭的天地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无形中也降低了作文教学的成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我努力打破这种封闭和界限,积极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一直是件让学生畏惧、老师头疼的事,费时费力而又见效缓慢。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费尽了力气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想写也不乐于写作文。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我认为,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使作文变难为易,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这样,写作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悦享受。那么,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结合我的我的教学经历和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背景下作文教学的一种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信峰 《现代语文》2009,(9):137-138
作文教学一直是一块师生难啃的骨头。教师教得辛苦,改得憔悴;学生也思绪枯索,无话可说,视之为畏途。于是很多课堂上的作文教学也相应地呈现出一种自发和无序的状态。究其原因,排除学生生活阅历少,思想层次浅的因素外,不外乎两个方面。学生方面: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有话不会说。教师方面: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材料的取舍到整体的谋篇布局,教师哪一点都放不下,哪一点都想说明白,也就极容易让课堂成为“一言堂”。教师自己也就不自觉地代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我们要反思作文教学,开放作文教学视野。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使教学突破课堂,  相似文献   

5.
情趣态作文强调从生态的视角审视和探讨作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优良的作文情趣生态环境,教师以情促情、用趣激趣,努力让学生持久地处于一种有情有趣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情趣态作文教学追求的是生命关怀的课堂、润泽和谐的课堂和体验穿越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是以学生为主导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操作活动,是学生个人情感、创造力的直接体现。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作为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思考如何才能丰富自身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写作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增加学生作文写作素材储备,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训练与指导,进而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认为,写作是一种对生活的真实感悟与真情表白的过程,现实生活应当成为作文教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让作文课堂活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和欲望,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想象,乐于表达,如此才能让教师指导得轻松,学生学习得快乐,从而使写作教学不再令人望而却步,好生为难!  相似文献   

8.
在作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先让学生表演,再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然后写作,最后让学生品评。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刺激,提高课堂作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接近生活、轻松、形象、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农村中学的学生比较感性,能从课堂作文教学中增长见识,形成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9.
练习作文的目的是为满足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 ,许多教师往往忽略了作文的这种功能 ,单纯从考试的需要出发开展作文教学 ,使学生作文陷入“概念化”的泥淖 ,挫伤了学生作文的信心和兴趣。其实 ,学生的任何一种创造性活动都是内在需要的集中体现 ,写作亦是如此。因此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从体会写作需要入手 ,使作文练习成为实现学生自身需要的有机载体。一、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言为心声” ,作文应是学生表情达意的一种工具 ,它与学生的思想、情感有着最真实、最朴素的联系。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要走入学生…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重 要组成部分,教师需加强学生的作文学习兴趣、注重作文教学 积累、重视读写结合模式,给学生更多地表现空间,让学生在作 文课堂上提升自我写作质量。就目前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写 作状况来看,很多学生在作文写作时仍然处于一种茫然无知的 状态,他们写作出来的作文是缺乏真情实感的。教师针对学生 写作的此种情况也应该加强整个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寻找新型 方法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语文教师都在探索高效课堂,语文教改在高效课堂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若干高效模式,但研究的切入点都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于是我就想,我们的作文,在课堂上能高效吗?借着高效课堂改革的东风,我对作文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通过实践,我发现让学生学生言之有物,并没有那么难。对于比较抽象的主题,我采用了引导讨论法。初二第一单元学习的是战争题材的文章,学完之后我打算让学生来写一篇与战争有关的作文。我也知道让学生  相似文献   

12.
作文在小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作文是学生抒发个人情感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种快乐。在教学中用一种宽松和激励的教学态度,去渲染学生,摆脱教师教,学生被动学习的教条。让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融入生活当中,在客观的实际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也是一种教学理想。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一、教师和学生要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  相似文献   

14.
小学是为小学生语文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从小为学生打好语文基础,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以及终身发展都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作文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如何使作文课堂活跃起来,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从而使作文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兴趣能使孩子产生学习动力,兴趣更是我们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关键点。这几年我恰当运用多媒体服务于作文课堂,收获颇多。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点,借助多媒体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作文课不仅使一些教师感到不容易驾驭课堂,也使为数不少的学生有畏惧心理。怎样才能让写作文成为学生的乐事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观点:一、激发作文需要,重视学生的习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学生低年级写句子、写话开始,就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在练笔时都有一种欲  相似文献   

17.
<正>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加自如,有话可说。如何让学生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如何打造高效作文课堂?我根据自己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实际调查研究,作了下面几点反思。一、改变作文教学观念当下的作文教学课堂,大部分的现象都是老师挑出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学生学习、生活及走向社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然而,目前的中学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如何改革中学作文教学,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深思的问题。一、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中学生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仔细观察身边的变化,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是很必要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创设一些作文情境,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作文空间,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素材,让他们有感而发,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于是我尝试着将学生喜爱的电脑游戏引进课堂,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作文材料,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形成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我们要反思作文教学,开放作文教学视野,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使教学突破课堂,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到更多的写作源泉,不断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