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张尧佐     
笔者不慎,在《“颜骨赵姿”还是“米芾为宗”?》(见《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8期,第25页)一文中,将张尧佐误作张皇后的父亲,其实张尧佐是张皇后的从堂伯父.而张皇后的父亲名叫张尧封。在此,谨向广大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2.
倪文东 《江苏教育》2022,(21):19-21
中国书法风格多元,有的富有“奇趣”,有的“反叛”逆行,有的尊古守正,有的创新开拓“。奇趣型”的书法风格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特点鲜明、个性突出,有时也带有一些反叛的特点“。反叛者”又称“逆反型”,是指反叛传统、变法革新,表现出极为突出的个性特点。他们都为中国书法史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曾居松江.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他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11,(9):48-48
魏晋以前的汉字中,是没有“脸”字的,当时表示“脸”意的字是“面”、“颜”等等。 其实,人的面部除了耳鼻口眼、额颊腮颔,还哪有脸可言。“脸”字最早出现时,也没有“颜”“面”之意,只是“颜面”上的某个部位。有的指眼皮,有的是指眼下可以施粉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书法中的“功”和“性”与“意象”,从书法创作的整体意义上说,是局部与大局的关系,它们是一个融合贯通的整体。就里论述的“功”是特指书法中的用笔功力;“性”则指作者在书法创作中所流露的学识修养。书法“意象”,是作者创作中主观之“意”和作者情感所依托的客观形象即艺术之“象”的和谐统一。功”和“性”蕴涵在“意象”中并贯穿于书法创作的全过程,它的强弱影响到书法作品最终的艺术品质。如果说“意象”是书法创作前行为的思想动力和艺术形态的显现,那“功”和“性”则是书法“意象”之美在艺术表现上的强化和升华:是技巧和情感在作品中的再现和流露。  相似文献   

6.
书法教学不同于书法教育,书法教学是手段和过程。书法教学包括书写和理论两大部分,书法教育则是陶冶性情,培养意志和书德。学书法的人首先要有高尚的书德和美好的情操。文学艺术讲风格。“风格就是人”。书法大师说,“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从书法方面来说,“风格”和“为人”是个人艺术修养的体现和书法教育的结果,字的雅俗,往往反映人的雅俗。因此,书法教学要达到书法教育的目标,才是成功的教学。 在书法教学中,不要忘记书法教育人的目标和作用,应该很好地学习书法大师们的高尚修养和深厚的造诣。像颜真卿的字,雄健、宽宏、厚重、端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颜的为人,学习颜体就应该培养这方面的襟怀与情操,还有二王,欧体等,各有其风格和独特的地方,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7.
“骨”是六朝书论的核心范畴,多指对书法笔力的要求。六朝书论中“骨”论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书法艺术美的根本在于力美。六朝书论中“骨”论的兴盛,缘于汉末魏晋人物品评的风习,也缘于六朝文艺批评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徐丽洁 《辅导员》2009,(7):9-10
同学们都接触过书法训练,知道学习书法有从描红”“临帖”到“自成风格”这三个阶段。其实,创新学习与学书法有着相通之处,也需要循序渐进,经历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9.
“书卷气”和“金石味”是书法创作中两大风格特点。“书卷气”的书法作品表现出轻松、流畅、灵巧的形式美,而“金石味”则表现出雄浑古拙、精豪朴厚之感。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李叔同“弘一体”书法的美学特质与美学价值的研究,在于结合其具体作品逐步达到对李叔同“弘一体”书法美学特质与美学价值的多角度剖析。在划分“弘一体”书法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由表入里地分析其书法的美学特质(形式…风格——意蕴),逐步向书法美学的高层次(意境,神采)深入,进而阐述牵叔同书法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三个学会”:“雏鹰行动”的目标颜凤岭颜凤岭,男,北京宣武区香厂路小学校长。曾创建香厂路小学“红领巾电视台”和“红领巾百米画廊”。先后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辅导员、全国“十佳辅导员”等。发表过《指导队员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地学赖宁》、《从少先队的基本功能看辅导...  相似文献   

12.
“欧风汉骨,东学西渐” 朱:您曾提出“欧风汉骨,东学西渐”的艺术思想,并把西方风格的绘画精神融入中国山水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及个人面貌。您还更大胆地提出“世界美术思潮东移”论,如此提法的根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从“雕宰铸颜”谈起李善成在某学校会议室的墙壁上,悬挂着“雕宰铸颜”的大字匾额。字体遒劲,位置显眼。每次到此会议室来,我都仔细端详,玩味其含义。雕,雕琢也;铸,铸造也。宰、颜,自然是指孔子的弟子宰予和颜回。生活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春秋、战国之际的我国古代伟...  相似文献   

14.
苏轼在《论书》中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的观点,但并未详细解释,而且当下书法理论更重视对“形神”“风骨”等形而上范畴的探讨,相对忽视了其书法、书论的物质基础层面,即对“血气”观念的深入阐发。立足于血气论的物质基础,深入开掘其具体内涵:“血”是墨色光泽的核心源泉,“气”是笔墨、结体及笔势运行的动力;由此形成“以骨为体”“以肉为用”的血气表现形态,生成刚健有为、勇敢担当的血气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描红”是儿童练学书法“初级阶段”的招式。通行的方法是用一张薄纸蒙在上面,“亦笔亦趋”,待得“知其大概”后,便让他们临摹了。如果想在书法上有点名堂的话,习书者还必须脱离字帖,这样才能逐渐创造出自己的风格来。由学书法的“描红”、“出入”之法,我不禁反思起我们目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来。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走出“描红”天地,  相似文献   

16.
统编语文教科书创造性地把“欧、颜、柳、赵”四大楷体代表碑帖编入其中,让高年级学生欣赏。本文针对碑帖欣赏教学实施中的困境提出了破解策略:教师主动学习书法专业知识、重点把握四大楷体的特点、按照“六步渐进”教学模式实施碑帖欣赏教学。  相似文献   

17.
“风骨”究竟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建安文学何以有“风骨”?它有哪些具体表现?提倡“建安风骨”在今天有无意义?这些问题我认为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风骨”究竟是指什么? 关于“风骨”的含义,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作了专门阐述,但对刘勰的阐述究竟怎样理解,很久以来就存在着分歧。清代的黄侃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后来的说法更多了。有人认为“风”指内容,“骨”指形式;有人认为“风”指形式,“骨”指内容;有人认为“风”和“骨”均指内容而言;有人认为“风”是对作品内容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8.
“书圣”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从魏晋琅琊王氏家族崇奉“天师道”的“家世遗传”和王羲之书法书、道合一的艺术追求可以看出,王羲之自然秀美、不露雕饰的书法风格,与其信奉“天师道”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颜、柳、欧、赵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他们的书法可谓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典范。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欧指的是欧阳询,这三位都是唐代的楷书大家;而赵指的是赵孟頫(fu),他是元代的书法大家。前面的两位大家本刊已作过介绍,这次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赵孟烦及其赵体楷书。  相似文献   

20.
颜、柳、欧、赵被称为楷书四大家,他们的书法可谓中国书法史上楷书的典范。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欧指的是欧阳询,这三位都是唐代的楷书大家;而赵指的是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