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优绩主义是现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正义观念,主张在教育中以个人的智力和努力作为资源分配的原则,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优绩主义主张开放教育机会,实现了教育的形式平等。以优绩为标准的分配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合法性,体现了道德应得。优绩主义肯定了自由意志,给予了个体改变命运的希望。但在现实中,优绩主义对教育公平的承诺沦为了空头支票,并且激化了教育内耗。优绩主义给大多数人打上了“失败者”的标签,造成一种文化上的羞辱。优绩主义塑造了“公正世界信念”,一味迎合社会现实,掩盖了结构性不正义。教育要想从“优绩的暴政”中突围,必须营造宽容的文化氛围,接纳多元的价值追求。同时破除公平即正义的观念,超越教育公平的话语。最后要承认教育的限度,不能仅把教育视作利益分配的工具和阶层逆袭的杠杆,使教育回归育人初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正义观经历了一个转变与重建的过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中,马克思从早期的法律正义转向经济正义,解构了传统自由主义的正义观,并从经济基础、实现路径和价值目标等维度重建了科学的正义观,认为经济正义是社会正义的本质内容,经济增长是实现正义的基本前提,公平分配是实现正义的根本路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正义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承认正义”的理论视角,采用分层线性模型(HLM)的方法探讨教师的分配与程序公平行为以及学生的个体能动表现对于学生公平感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公平感受学生个体及学校层面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的核心要素在于教师能否以平等、差异和成就引领的公平理念分配学习机会、履行教学程序,“承认”学生个性与差异的存在,并在日常的教学互动中保障学生的自主权利、公正评价学生的成就。应不断提升教师对于教育公平的理解与实践能力,在师生交往中以平等对待相同、以差别对待不同、以承认引领成就,加强对学生参与和公平感受的关注,从学校文化、资源补偿和生涯指导等方面促进师生互动过程公平。  相似文献   

4.
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该项工作意义重大。评定标准不明确、评定过程不科学、评定结果有失公正,是当前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科学分配名额,合理制定评选标准,保证选拔程序公平等改善建议,以真正实现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观引领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的理解与追求。当前主导我国高考公平实践的“平等主义”与“功利主义”两大公平观引发了一系列公平性问题,我们应根据高考这一教育活动的独特性,树立“应得的公平观”,公平分配高校入学机会,有效实现高考公平。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追求社会经济秩序的同时,公平决不可偏失.经济法的公平观是一种和谐的社会公平观,它不同于形式公平、机会公平、代内公平,而强调分配公平、结果公平、代际公平.笔者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进一步追诉以社会整体利益与社会正义为目的的经济法如何进行体系建构和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就是坚持所有人受教育与培训机会的平等,使每个人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艺的机会不受家庭出身、家庭境况、个人所处的阶层、地位的影响,消除社会偶然因素对人所受教育的影响。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公平是每个人获得平等的自由全面发展机会的基础,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化保障机制,教育公平的主旨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教育公平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正义的基础。教育公平与分配正义存在着内在的因果关系,教育公平是个人形成资质才能才干方面机会公平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主要是由资质才能决定的,因此,教育公平是收入和财富分配正义的基础。没有教育公平就不存在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分配正义的一种程序正义原则与设计。人们通过享受平等的受教育与培训的机会,消除社会的偶然因素对人生的任意影响,让自然的偶然因素即个人通过遗传获得的自然资质与潜能在个人勤奋的条件下来决定人生前景,实现职务地位向资质才能开放,保证实现社会价值分配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高考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集中体现为高考的"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之间的矛盾首先表现为"差异原则"的公平观与"补偿原则"的公平观之间的矛盾。对同一资源的分配,很难兼顾两种公平原则,但高考本身包括一般性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与专业的分配三个方面的问题。以不同的原则处理不同的问题,能够兼顾两种公平原则的要求。具体而言,高考公平应以"为了教育状况的整体改进"为判断标准,采取一般性高等教育机会以"区域公平"为主、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以"考试公平"为主、专业资源分配进一步重视"考试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具有历史性,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其表现形式和治理方式各不相同。新时期教育领域的主要矛盾已表现为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严重短缺且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教育主要矛盾的转变,需要树立以"人"为核心评估域的新教育公平理念,超越以经济发展或政治权利等为评估要素的传统教育公平观。新教育公平倡导新的教育发展观,关注以育人质量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秉承新的教育正义观,注重对人的尊严的承认;树立新的教育公平评价观,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公平感。  相似文献   

10.
班级管理中“分配正义”问题的解决不是以“差异性公正”来代替“普惠性公正”,而是按照自由交换、应得和需要的复合平等原则来维系班级权利的流动性,通过保障弱势群体学生利益去体现一个社群如何以相对正义的方式分配资源、建立联结。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没有集体和个体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就没有“正义”的实现可能,班级分配价值要从对“物的依赖性”走向对“人的依赖性”,以关系的正义来保证分配公平,从而树立班级内部寻求理解和认同的凝聚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