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为了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艺术,推进皮影风格动画产业的发展,促进泰山皮影艺术的传播和动画教学实践,采用数字影像学技术和Photoshop、Flash软件数字手绘技术,构建了不同于数字照片的泰山皮影数字元件库,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艺术与数字技术的有机融合,为在Flash软件中从事二维皮影动画的创作提供了实用的素材。  相似文献   

2.
望奎县皮影已被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并在2007年被国家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望奎皮影戏是集弹、唱、拿影、雕刻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戏曲艺术,自清朝同治以来,已有近150年的历史.它不仅对剪纸、雕刻艺术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还对京剧、评剧、龙江剧、舞台姊妹艺术的繁荣有着重大影响,保护和传承望奎皮影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独特的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它以世代相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世代间的智慧累积与创新实践。贵州省都匀市归兰水族乡银饰制作技艺,就是这样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唯美形态、复杂工艺和富含象征意义的设计,引领我们探索水族人民的历史轨迹、社会规范以及美学观念。然而,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人口流动、知识更新的增速,全球经济加快一体化。这些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被遗忘、舍弃、破坏、失传甚至消亡的危机。本文将以贵州省都匀市归兰水族乡的银饰制作技艺为例,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与创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呈现其在我国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因为专业的关系,我曾完整仔细地观看和聆听了一个晚上近四个小时的道情皮影戏演出,并与几位艺人及村民做了较深入的交谈。据他们讲,皮影活动的时间,主要是在农村的庙会、婚丧嫁娶和农闲季节,与农村人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一个区域里的社区、家庭和家族,相对固定地聘用某家道情皮影戏班。一个戏班所演的戏目有限,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出现较高的重复率。但大家并不觉得重复有什么不好,反而在反复之中加深了印象,巩固了认识。在文化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人们对历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组成分支,蕴含了博大精深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历史,本质上是民族审美意识和理想美感的集中化体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高校美育指导进行结合,不仅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促进学生拥有更强的民族情怀。该文首先分析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其次介绍了高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和原则;最后从形成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精心设计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内容,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活动,组建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美育中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策略,以期给相关研究带来条件支持。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在我国劳动人民实践生产中诞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从活态保护视角下进行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研究,可以在保护与推广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升经济效益,有助于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继承、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经岁月形成的文化沉淀,展现在众人面前的独有的以非自然形态存在的文化形式,在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纪念品相结合,对于喀什市旅游经济的提升和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如何开发喀什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纪念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内涵、精神、艺术的所在,因此,各地区应该重视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传承,并在信息社会中寻找适应社会新环境的保护与展现途径。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主要论述了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以及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路径,以为其他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俊 《文化交流》2017,(12):44-47
正自2003年初"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启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始走入全面、整体性的保护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不是物,也不是人,而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10.
李荣启 《文化学刊》2012,(5):117-122
生产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它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特点和传承发展规律。要实现科学的生产性保护,就要坚持正确的保护工作原则与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审慎处理好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坚持可持续性的保护原则,走正确的生产性保护之路;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与时俱进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群体共同创造的特色体育项目,具有该民族或群体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这些内涵和价值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形成"完全人格"和落实"立德树人"。当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外来文化冲击高校应承担起传承中国本土体育文化的责任。在传承过程中,高校应根据地理位置和自身专业特色,选择优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避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形式化传承。高校还应建立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团队,并与地方政府合作,保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体性与流畅性传承。  相似文献   

12.
颜峰 《文化学刊》2011,(6):116-1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播或言传身教等非物质形式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历史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一起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厦。目前,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处于难以为继地步。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本真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其本身价值的判定准则之一,然而在具体保护工作中不能固化地执行这一准则,不可简单粗暴地认为一成不变地传承下去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保护;也不能出于各种所需就随意地"建构"它,否则它就会被歪曲而变异,失去其本真性与相应产生的社会价值.该文拟采用文化人类学中"他者"...  相似文献   

14.
本真性一词自被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以来,就伴随着激烈的争议。许多学者认为本真性概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动态变异性存在矛盾,强调本真性则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趋向僵化保守,不符合它的传承发展规律。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本真性包容动态变异性,但又将文化事项某个时间产生的某一事物或功能作为它固定不变的构成要素,逻辑本身就存在矛盾。事实上,这些都是对本真性的误解,本真性即真实性,本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是真实来自于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判断的惟一标准是社区是否认同该文化事项。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世界文明古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继承和创新的产物,既有民族性也有时代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民族性、民众性、民生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重要文化根基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肖瑜 《文化学刊》2010,(1):124-12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大力开发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大连市旅游业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文化内涵开发不够、宣传促销力度不够、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者需要以及旅游产业的特点,提出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七大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中华民族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各民族都拥有丰富、独特的优秀文化遗产,造就了我们这个文化遗产大国。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我国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在国务院明确了文化遗产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是与人类生活繁  相似文献   

18.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开发文化产业事业的资源基础。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体系需要横向的、纵向的、多元立体的广泛整合,如此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利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融入相关学科,是促进学科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举措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人类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当代人的职责,更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围绕成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漆器开发的价值、问题和策略,阐述应用3D打印技术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人类文明,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文化财富。营口地区目前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3项,亟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本文首先主要论述营口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第一,做好普查工作;第二,强化人才培养;第三,加强数字化保存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