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0,(1):10-11
<正>2019年12月4日—6日,温州市体育与健康学科"促进有效学习"教学研讨暨浙江省"四地九室"体育名师工作室教研联盟活动在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由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乐清市教研室承办,来自杭州、温州、台州、舟山四地的九个体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学员,以及温州市各县、市、区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450余人参加。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原浙江省体育教研员董玉泉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0,(10):45-47
<正>名师工作室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着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师的合作共同体,是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及教学研究的结合体。建设和发展体育名师工作室有利于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培养更多的教育教学人才,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有利于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研究、服务群体,为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整体发展建言献策,有效促进了体育教育的公平发展。黄福娇体育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是在区级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王素娜 《体育教学》2022,(11):53-54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业务素质、能力水平等直接影响课程的落实与成效。浙江省体育名师工作室设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有人把它当成了一场机遇,于是名师工作室成了他的舞台;有人把它看成是一种学习场景,于是名师工作室成了他的教室。本文基于笔者参加浙江省温州市石峻名师工作室,通过共处、共行、共勉三方面来阐述四年的工作室学习感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21~2022年北京市通州区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的20位名师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与比对分析法,从“协同式行动研究”的主题确定、目标定位、推进方式、实施效果四个方面阐述通州区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与实施策略,与提升中小学体育名师行动研究能力与创新教学能力的两年实践探索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体育名师工作室是开展体育教学及教研工作、引领区域体育同仁更好发展的重要阵地。作为日照市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笔者在培养体育教师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笔者所主持的名师工作室成员共有18名体育教师,他们在工作室三年的引领和培育下,已成长为各县区的教学骨干,现把培养工作室成员的经验做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参加了以"促进有效学习"为主题的浙江省四地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活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现代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作为现代学习方式,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并运用于实践的一种学习方式。[1]本文结合教学联盟活动,温州市蔡景台名师工作室成员张雪丹老师《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课例,谈  相似文献   

7.
<正>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名师的重要载体。名师工作室已然达到聚起来是一把火,散开来是满天星的效果。2017年4月,由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周燕主持,昆山市各小学体育骨干教师16人组建的"昆山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以小学体育教育研究为宗旨,以促进体育骨干教师成长、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2013,(12):6-8
夏玲玲,浙江省特级教师,1959年出生,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教学分会理事,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组成员,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体育学科名师工作室导师,现任教于温州市瓦市小学(集团)。  相似文献   

9.
李海燕 《体育教学》2014,(11):14-15
2014年10月15~17日,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主办的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I暨长三角体育特级教师教学研讨活动在浙江嘉兴举行。来自浙江、江苏、上海三地的省、市教研员、体育特级教师及部分骨干教师近500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活动以“趣味课堂”为主题,以“疑难问题解决”为研讨重点,通过省际交流,旨在促进江、浙、沪三省市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在本次四地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研讨活动中,笔者代表蔡景台名师工作室,承担了水平三投掷单元第二课时《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的课堂展示。课堂上,笔者在传统投掷教学基础上,增加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层次性、科学性,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以及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都得到了展现,获得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课后,浙江省体育教研员余立峰进行了点评,对《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三维度"作  相似文献   

11.
<正>浙江省叶海辉名师工作室倾力打造的《居家锻炼健康战疫》系列课程,自推出以来被全国众多省市县的中小学直接运用于线上教学,并登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受到广泛赞誉,现将该系列课程整理分享给广大体育教师。一、课程背景当前,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或集中暴发的特点,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发布停课通知,采用线上教学模式。为此,停课不停练,叶海辉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借助体育学科的优势,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积极筹谋策划,推出《居家锻炼健康战疫》线上体育课程,让广大师生足不出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共同助力战胜疫情。  相似文献   

12.
专业发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其中名师工作室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之一。本文以江苏省昆山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为例,从内涵、价值、实践三方面系统阐述“全要素课程化”研修模式,旨在提升名师工作室学员的专业发展,提高名师工作室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石峻 《体育教学》2023,(5):11-12
基于当下乡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需求及存在的课程散、环境差、师资缺等问题,本文以浙江省乐清市为例,提出了“一核两翼”的发展新路径,并着重从开发特色体育课程、开展大课间活动、变革学校运动会及借力乡村学校“小而优”创建工作与建设“村村达”名师流动工作站等方面阐述县域乡村学校体育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体育教师的教研需求,破除线下活动开展的局限性,浙江省温州市蔡景台名师工作室探索了以中小学体育发展为主题,以钉钉软件为载体,以工作室学员为核心,“月半谈”形式的线上教研分享新模式。通过主题的确定、学习单元的选择与组合、活动环境的选择、目标和任务的确定,设计合理的活动流程和步骤,最后进行成果展示和评价反馈。这为区域教研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新路径,实现了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余姚市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7年4月,由宁波市名教师邹军权领衔,现有成员22名。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创新管理举措,促进了区域内一批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多人获得宁波市教坛新秀、余姚市学科骨干教师等称号。笔者从文化建设、平台建设、评价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创新发展新策略,保障工作室正常、有序、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正>"曹强特级教师工作室"简介:组建于2012年。工作室先后进行了4个省级课题的立项研究,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运动竞赛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组织编写并出版了《足球》(3册)(经浙江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和《体育中考导航》,参与编写了《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及《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教师配套用书》;工作室成员获得各种奖励或发表的论文近百篇,先后有4名教师被评为"嘉兴市名师",7名教师被评为  相似文献   

17.
庞燕 《体育教学》2024,(1):65-66
主题式研修是实现工作室建设目标、助推工作室成员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对此,张家港市庞燕名师工作室以主题为引领,开展主题式阅读、主题式教研、主题式联动等名师工作室主题式研修活动,赋能“名师”,实现成长—成才—成名。  相似文献   

18.
<正>为通过以特级教师为核心的引领以及体育骨干教师之间的交往与互动,促进长三角地区间体育教学研究的协作与联动,有效促进长三角地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长三角地区体育教学、教研和大课间的质量与品位,长三角体育特级教师第二次教学研讨活动于2014年10月15-17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国际实验学校和三水湾小学成功举办。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是"趣味课堂",由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开发研究中心主办,嘉兴市南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承办,南湖国际实验学校和三水湾小学协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  相似文献   

19.
洪健平 《体育教学》2022,(12):59-61
学科工作“fang”是名师工作室推进教学研修的平台,以“fang”的形式命名,特指工作室研修团体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形式参与研修。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巧用学科工作“fang”进行教研活动,力求通过学科工作“坊”、学科工作“舫”、学科工作“仿”、学科工作“访”、学科工作“放”的这五条路径来实践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工作室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了一批体育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长三角体育圈”基本情况及现状。从政策学角度对“长三角体育圈”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外来人员子女选拔和培养、经济欠发达地区运动训练状况、学校体育运动练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长三角体育圈”竞技体育一体化趋势;制度层面的趋同、都市连绵带的形成和训练、比赛层面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