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讲成就而不引起怀疑, 讲缺点而不引起泄气, 讲发展而不引起攀比, 讲调控而不引起忧虑, 讲先进而不引起反感, 讲问题而不引起恐惧。  相似文献   

2.
用字要恰当     
从前有位老夫子,写文章好用‘而’字,他的徒弟专爱模仿他,可又用得很不恰当。老夫子便在卷子后面批道:‘应而而不而,不应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后来有个人看了,笑道:‘而字好比钉耙,用得恰当可以松土插秧,用得不  相似文献   

3.
[原文]天下之事,胜于惧而败于忽。惧者福之原,忽者祸之门也。陈侯以宋、卫之强而惧之,以郑之弱而忽之。遂以为郑何能为而不许其成。及兵连祸结,不发于所惧之宋、卫,而发于所忽之郑。则忽者岂非祸之门耶?然则推郑何能为之一语,实国败家亡之本。古人所谓一言而丧邦者也。秦弱百姓而备匈奴,岂非惧匈奴之势强而谓百姓何能为乎?然亡秦者非匈奴也。汉抑宗室而任外戚,岂非惧宗室之势迫而谓外戚何能为乎?然亡汉者非宗室也。晋武帝以戎狄何能为而不徙,故卒亡于戎狄。隋炀帝以“盗贼”何能为而不戒,故卒  相似文献   

4.
警策,亦称精警、警句。即用精练而奇妙的语言,来表达一个确切而深刻含意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能使新闻标题语言精练而表意深刻,词面通俗而意味无穷,词句平常而富有哲理,能引人思索、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基本功之一——深入采访深度报道具有这样一些鲜明的特点:“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描述事物,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反映事物,全方位而不是单侧面的透视事物,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扫描事物,深层次的而不是浅层次的剖析事物,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认识事物。  相似文献   

6.
不争而善胜     
老子讲究"不争",但他不是让你在竞争中失败,而是让你了解、运用、掌握这道道,从而正如他说的"不争而善胜"!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  相似文献   

7.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写作,除完成指令性的任务,余者往往是心有所感而发为文章的。钱钟书举陆机《文赋》“思涉乐而必笑,方言哀而已叹”,加以阐发,指出情动而形于言,感生而发为文,“乐”而后“思涉”“哀”而后“方言”。所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相似文献   

9.
劝学     
[原文] 君子曰①:学不可以已②。青,取之于蓝③,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④,鞣以为轮⑤,其曲中规⑥。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⑦,輮使之然也⑧。故木受绳则直⑨,金就砺则利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1),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2)。吾尝终日而思矣(13),不如须(?)之所学也(1);善尝跂而望矣(1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16)。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7);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8),而闻者彰(19)。假舆马者(20),非利足也(21),而致(?)  相似文献   

10.
朱静丽 《大观周刊》2012,(17):44-44
在青花陶瓷创作之中,民俗思维因素影响是重要的。青花陶瓷色彩的清幽、朴素、典雅,特别合符民间审美情趣。青花器特别是民窑青花器淳朴无华,自然天成,简练而不简单,朴拙而不呆板,天真而不幼稚,奔放而不草率,通俗而不庸俗。  相似文献   

11.
[原文]天下之事,胜于惧而败于忽。惧者福之原,忽者祸之门也。陈侯以宋、卫之强而惧之,以郑之弱而忽之。遂以为郑何能为而不许其成。及兵连祸结,不发于所惧之宋、卫,而发于所忽之郑。则忽者岂非祸之门耶?然则推郑何能为之一语,实国败家亡之本。古人所谓一言而丧邦者也。秦弱百姓而备  相似文献   

12.
侃话连篇     
酒圣:理论奠基者,队伍培养者,酒质鉴定者,酒场指挥者。酒仙:理论执行者,喝酒不醉者,酒场活跃者,醉态潇洒者。酒徒:多而不乱者,晃而不倒者,呕而不吐者,忘而不丢者。酒鬼:见酒就喝者,一喝就醉者,醉而不醒者,醒而不忌者。——喝酒的四个职称  相似文献   

13.
编辑手记     
早春三月,春意又悄悄走近,《出版参考·新阅读》伴您度过了三载书香岁月。编辑们因读者而自豪,因书香而满足,书因读者而传承,读者因书而雅味。  相似文献   

14.
国际评论贵在"大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评论不能为写而写,率性而写,应是着眼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服务外交工作大局.为写而写,是一个职业要求;率性而写,则很难把写作与国家和民族利益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一、要"为留住民族记忆而征集",不要"为征集而征集" 近年来,区县档案馆逐渐开展了口述史资料的征集工作,但大多浅尝辄止,或为某项热点工作而征集,或为完成本职工作而征集,"为征集而征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很多流传民间的、珍贵的、前辈的知识财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失,从而造成无法填补的历史断层.  相似文献   

16.
治学,是一个古老而年轻、陈旧而新鲜、深奥而浅显、抽象而具体的永恒话题."学以为耕,文以为获."唐代大家韩愈一语道破了治学的要义.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3,(3):133
在中国的广告圈,闪烁着这样一群魅力女人,她们美丽而刻苦,她们智慧而职业,她们微笑而坚韧,她们原  相似文献   

18.
论新闻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新闻文风,有必要弄清“文风”一词的含义。文风之说,自古有之。《文心雕龙·宗经》篇提出“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其笔力所指,正是文风的基本要义。文风问题一直伴随着历史的进程而存在,在  相似文献   

19.
刊林撷英     
南振中说“第一境界”的短新闻,通常有六种毛病:短而空,短而轻,短而淡,短而干瘪,短而琐碎,短而陈旧。“第二境界”的短新闻,首先应具备三个要素:有较大的“含金量”;“现场描写”必须是读者渴望了解的现场情景,必须是新闻本身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应该是人为地嫁接到短新闻上面的点缀和小零碎;必须短小精悍,不枝不蔓,言短意长.除此而外,还应抓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不如无书"栏目,辛苦经营而不见繁盛;细究个中缘由,可见其苦衷.每每与诸位学人相聚,大家酒酣耳热之际,不免激扬文字,批评种种新著或翻译花样百出而不着边际、或行文语言不通而辞不达意、或论述东拼西凑而毫无见地、或冒名顶替而道貌岸然……我闻之喜不自禁,立刻作揖求稿:答日:不敢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