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特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集中体现在戏剧创作上。这是由于存在主义者所倡导的“哲学的人学”中有关“人的存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的“自由选择”等哲学观念客观上与戏剧所要求的冲突、集中等特点相契合。因此,萨特的“境遇剧”理论也主要呈现于他剧作的思想内容上,从他的诸如“人的概念是新戏剧的动力”、“当代哲学本质上是戏剧性的”言论中,我们也足以见出他视戏剧为宣传自己学说的工具的明显意图。境遇剧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剧情中那种荒诞而又隔膜的人际关系。在萨特的戏剧中人物的性格往往  相似文献   

2.
张莎莎 《考试周刊》2007,(32):32-33
夏洛特是很多人熟知的莎士比亚戏剧中人物。他那残酷的言行举止几百年来深入人心。他不仅残酷﹑吝啬,而且凭借收高利贷聚敛财富,成为威尼斯的商人。他的这些特质来源于他自身的性格与一定的历史背景。在两千年前,犹太人因为他们的勤奋﹑聪明而导致了被怨恨和不信任。他们心中所具有的残酷就来源于日积月累的种族歧视。夏洛特也是其中一员。夏洛特因基督徒而带来的困扰从戏剧一开始就显现出来。他是一个犹太人,也是受压迫的少数人中的一员——残忍而贪婪。他的女儿杰西卡带着钱离开了家,从而加深了他心中仇恨的火焰。他无法接受谦逊的女儿与一个基督徒私奔,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复仇的行为。本文对夏洛特进行了人物性格上的分析,从而找到他做出的一些不能让人理解的行为的根源。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的戏剧在世界戏剧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他的《麦克白》时至现代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个弑君、残暴的人何以形成如此深刻而凝重的悲剧效果 ?着重从人的愿望、人类的激情给自己带来痛苦与毁灭的角度 ,分析麦克白悲剧的成因 ,可以看出作者围绕着麦克白的行为 ,渐次写出了他思想的变化及变化过程中灵魂的挣扎和痛苦 ,而这一点也正是此剧具有永久艺术魅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人物是戏剧创作的中心.曹禺曾说:"作为一个戏剧工作人员,多年来我倾心于人物。我总觉得写戏主要是写人,用心思就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上。"在戏剧创作中,曹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色彩丰富的人物画廊.这已引起了评论界的重视,大多数人物已被评论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过,他笔下的奴仆形象尚未引起评论界应有的重视,研究的成果不多.难道这些形象不足挂齿吗?事  相似文献   

5.
曹禺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一个杰出的贡献是他发展了我国戏剧的悲剧艺术,他将中国悲剧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带有较强的存在主义色彩,这是他的创作具有浓厚的现代人文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他的戏剧既有力地概括了19世纪俄罗斯人的生存处境与状态,又充分体现了作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表现出作家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  相似文献   

7.
哈罗德.品特的戏剧,特别是早期的剧本大多表现了人在这个世界上所受到的外来的威胁,他通过戏剧作品表达出自己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感悟。品特认为人的生存恐惧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几乎每天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品特作为戏剧家的戏剧思想核心。这种戏剧思想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荒诞派戏剧思想的影响,特别是贝克特和卡夫卡等荒诞派剧作家的影响,以及他的家庭和生活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是瑞典著名戏剧家,也是现代戏剧的开拓者。民国时期,随着向西方学习现代戏剧、译介外国优秀著作的潮流而被引进过来。他作品中艺术的高超与思想的深刻最初被当时的人作为一种学习对象,同时许多作家对他产生极大兴趣,出现一种译小说远多于戏剧的奇怪现象。因为他的古怪,常常将憎恶妇女作为写作题材,与易卜生戏剧风格甚至相反,在作品中流露出"厌恶女性"的倾向,所以他又有"女性憎恶者"的名号,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然而,他的戏剧与小说中思考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刻与探讨婚姻两性关系的主题,也激起不少作家为他辩护。总体而言,民国时期对斯特林堡的评论呈现出多声部合唱特征,其作品曾直接或间接影响过现代作家。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是 16世纪英国文坛上最伟大的戏剧大师,他的作品集中代表了欧洲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历史上有些人对他创作业绩的怀疑是不公正的,也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对其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繁琐考证更是违背了文艺理论的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10.
爱德华·阿尔比是荒诞派戏剧在美国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其早期剧作中,他继承了欧洲荒诞派戏剧的传统,把荒诞戏剧的主题与手法和美国的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先锋戏剧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当代美国人的孤独、精神衰亡、恐惧与绝望,从而大大丰富、发展了荒诞派戏剧。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离现代人越来越远,但不是消失.也不会消失。他和他的戏剧都打上了古铜色,越来越经典,巍然耸立在历史的云烟里。人们依然以他和他的戏剧人物为话语,道说个不停,不断改编重拍,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人们在重读莎士比亚。作为一个演员,他加工、改写出那么多杰出戏剧,让那么多故事成为戏剧经典,人类断不会忘记的。莎士比亚的悲剧有深度,他的喜剧也不仅仅是笑。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编选了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节选)。《威尼斯商人》属于喜剧,里面的人物、剧情都带有喜剧所必有的风格。莎士比亚的作品,每一次审视起来,都会让人有新的收获。经典作品,其经典就在于它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或许你们都知道大名鼎鼎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吧?他不仅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在平时的生活里,他还是一个非常风趣、幽默和机智的人。尤其是他的口才,让很多人都特别佩服。有一次,一个剧作家派人送给他两张戏院的票和一封信,他在信上告诉丘吉尔说,“亲爱的温斯顿(丘吉尔的名字),我最近拍了部戏剧,特意  相似文献   

13.
因爱而失去     
前些天看见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有个谐星叫北原武,是个戏剧才子,少年时就一个人到东京闯天下,经过了一番奋斗,凭自己的实力获得了肯定的掌声。 北原武和他的母亲感情不好。自从他一个人离开家乡,到东京打天下以来,他的母亲就不断  相似文献   

14.
莱辛作为启蒙时期的思想家,其思想方法的多样性,使他的创造活动体现出零散性,具有思想动力学的特征。作为体系的思想家,他不注重其理论的形式结构的完整,而是注重其价值体系的完整。他对文学、美学和哲学的论述,反映了系统的世界观,他观察世界的方式,是和其认识论形式相统一的。他在戏剧理论中把许多艺术的概念提升到哲学的层次。他所确定并倡导的戏剧原则,建立在人性的完善的基础之上。戏剧不但要反映真正的人的生活,包括人的个性与情感,还要把民族生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戏剧源于历史但不是演绎历史,历史事件只为戏剧提供内在可能,所以剧作者不要盲目地利用历史,而要有选择地创作出戏剧整体,并以此来引导人们走向道德完善。  相似文献   

15.
梅特林克是象征主义戏剧的创始人 ,他首创的“静剧”理论及其影响下的戏剧创作 ,把象征主义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标志象征主义戏剧流派进入了成熟阶段。从创作实践升华为理论 ,是他戏剧理论的一个特色。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 ,挖掘“静剧”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特质 ,从而考察其“静剧”理论和戏剧创作的契合及戏剧创作对“静剧”理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萨特的戏剧是他哲学思想的图解和具体化。他在戏剧《魔鬼与上帝》中阐述了其存在主义自由观。萨特自由哲学的核心是“自由先于本质”,他认为人实际上原来是个无,什么部不是,等到后来才把自己塑造成了想成为的那种人,因此人注定是自由的。自由是人类存在的本质。实现自由的途径是人的自由选择,人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并通过行动担负起选择的责任。人类由于选择时无据可依陷入困惑,在虚空中孤独挣扎,终身为从自在自由过渡到自为自由而奋斗。  相似文献   

17.
张庆煌是老一辈福建莆仙戏民间剧作家,他所创作的莆仙戏剧本秉持草根的视角和话语,直面俗常大众,并从中展示了他曾经作为一名教育者的身影与立场。一方面,他从民间思维方式与民间文化入手,彰显民间特有的风貌;另一方面,他运用乡土生活语言和民间传奇,在潜移默化中蕴含了特定的教化功能。在戏剧文学与剧作家萎缩的当下,他的存在或许是一个值得探讨与借鉴的参数。  相似文献   

18.
大庆油田的工人剧作家杨利民,是一位具有人文关怀的黑龙江本土作家,他以黑土地和石油为关注对象,建构属于自己的戏剧艺术。在杨利民的戏剧中,其着重展示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冲突,并充分表现出了死亡这一现象对于冲突艺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社戏》中曾谈到在北京去看京戏的两次受窘的情形,并且从那时起自己就和中国戏剧告了别严但是,鲁迅从小喜爱传统的民间戏曲,后来他在教育部分管社会教育司的工作,戏剧是他必须关注的一个方面。如了解戏剧剧目,审阅剧本,甚至派人去看戏、调查戏剧演出情况等。鲁迅不能不关心中国戏剧的建设和发展,他对中国现代戏剧艺术的创造和改进曾有过极为精辟的见解户而在鲁迅感情积淀的深处,又有着对中国传统民间戏剧极为真挚的审美意蕴。所以,从1922年写《社戏》,1933年写《二丑艺术》,1934年写《略论梅兰芳及其他》,直到1936年逝世…  相似文献   

20.
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描写了旧中国一个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大家庭的悲剧。剧中错综复杂的周鲁两家的血缘或亲属关系和矛盾构成了全剧发展的条条线索,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要读懂《雷雨》先要读懂周朴园这个人物。他是矛盾扭结的一个中心,剧中各种冲突与他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戏剧的悲剧性结局就是在他一手操纵之下产生的。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