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当前的生态美学研究基本上使用的是西方环境美学的话语,与中国文化有着某些不兼容的弊端,所以紧迫的问题是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探索。中国古代是一种"生生"为其核心、以"天人之和"、阴阳相生"为其背景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几乎渗透于儒释道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方面,也渗透于绘画、音乐、诗学、建筑与民间艺术的各个方面,构成相异于西方古代实体论哲学与形式论美学的理论风貌,具有特殊的价值意义。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有着更强的文化自觉,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宝贵的中和论生态与生命美学,并在与西方生态文化的对话交流中建设新的生态哲学与美学形态,使之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以前,西方和中国都强调诗画相通论。18世纪,西方逐渐开始强调诗画相异论,而中国则继续坚持诗画相通论。王维从山水画创作实践开始了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画中有诗”路子;苏轼从文艺理论的高度引领了古代文人画的诗意创作,推动了诗画一律化进程;倪瓒的山水画创作达到了“画中有诗”和“诗画本一律”的艺术巅峰。中国古代山水画之“画中有诗”,就是象外之意、画外之音,是通过意象和意境所传达出来的画家的丰富意绪,是画家对历史、社会、自然、宇宙、人生等诸方面有了深刻体验之后通过画面所渗透出来的浓郁情感。画中有“神”,画中有“意,”画中有“我”的创造,也就是画中有“诗”。  相似文献   

3.
"乐"的超越与"仁"爱之美--孔子美学的"类"觉醒本质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美学通过人生的“乐之”境界 ,明确提出了其对美的形成根源的根本看法 ,指出了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奠定了儒家美学的“类”本体论基础。“里仁为美”体现了他的入世致用和境界物化的美学内容 ,是“乐之”境界的“仁”学实践。而“大同”理想则体现了他对人的“类”本质和社会发展“类”归宿的天才觉悟及对异化的断然拒绝 ,表明了人与人、人与自然感应相通、呼吸与共、和谐相处的可能性 ,即在与天“同一”的“乐”的和谐态中所达到的超生物和超社会的审美存在 ,这是人性在获得物质和社会的非异化满足后的美学归宿。  相似文献   

4.
论孔子儒学之精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民族思想文化的精华,都是历史地、有规律地逐渐积累、形成的。我们中华民族号称“礼仪之邦”,是世界上最大的文明古国,这是和孔子以及由他创始的儒学分不开的。孔子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远远超过秦皇汉武,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精神文明的主要奠基者。孔子所开创的儒学,不仅是先秦时期的显学,而且自汉武帝定为国学之后,直至“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为止,统治中国思想界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 对于传统精神,毛泽东有两点重要思想:一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二是“中国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对于孔子儒学的研究,应当坚持这种正确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根本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不是任何人可以随意加给它的,而是国家民族在长期群体参与互动中,历史地形成并认可的.如果把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意识形态划分为文化心理与文化观念两部分,那么,文化价值现属于观念形态的范畴,而文化精神则是超越欲望、目的、动机、情感、情绪一类文化心理,上升到无欲的形而上学高度,所获得关于真理、正义、大美、崇高、庄严、神圣一类思维形式.从贯通几千年文化历史根本存在意义上讲,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就是它的根本精神.中国文化"刚健、中正、仁义、和平"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它的根本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6.
阎纯德教授: 您好! 您寄来的《中国文化研究》1993年秋、冬两卷及信早收到了。本来早想写信表示谢意,并致贺忱。因为去年应约写两篇文章,拖了很久,刚刚脱手,至今才写这封信,实在是很抱歉的。 两期刊物,我都大体拜读一过,觉得编得很不错,选题好,面也较宽,文章有水平。可以想见您是用了很多心思的,很是钦佩。盼能继续前进,使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在文化的百花园中做出更多贡献。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我也常这样说,有时则说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因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当然不能离开中国既有的民族文化或民族优秀文化。这是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基点和出发点。然而这个“既有”,是既包括古代的传统文化,也包括近现代文化在内的。中国近现代文化自然走过曲折复杂的道路,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但毕竟较古代传统文化有了性质不同的巨大变化和发展,而且其内容范围要广泛得多,成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主自由和科学精神尤为重要。我总觉得,绕开近现代文化,而去从古代“寻根、找土壤”,那也不一定是进步,事实上恐怕是难于做到的。  相似文献   

7.
2005年9月,“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渊源”系列著作陆续和大家见面了,作为“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它们严格地遵循了文化诗学的研究路数。这套丛书是北师大文艺学中心多年来所抱持的文化诗学理想的一次认真实践。文化诗学有它在学理上和现实上的依据。古代文论话语是知识、意义和价值的结合体。这个性质决定了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立场,前者重在知识的清理和发掘,并采取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后者重在意义的阐发,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本来这两种立场不分轩轾,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但毋庸讳言,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古代文论的…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经济“全球化” ,不是说中国在 2 0 0 1年 1 1月加入WTO之后就算完成了 ,也不是说这个国际贸易组织有了中国就十全十美了 ,“全球化”仍然值得人们深入探讨。走“国际化”道路 ,是 2 1世纪多数国家别无选择的“现实”。这个“现实”如果发育成长正常 ,它将给人类社会带来繁荣和进步。历史地看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若以现在的话说 ,具有现代意义和前瞻意识的“全球化” ,是科技“爆炸”和经济高度发展为全人类酿造的“美酒” ,而不是为“个人”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栽种的菩提树。“全球化”的历史文化 ,可以从…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讲究生命的和谐共生,因此,儒家的"中和"思想在中国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主要从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的和谐;人类自我身心的和谐等方面阐述了"中和"美学思想在各个领域中所发挥的价值,以及其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历史、地理等条件下创造出来的。反过来它又影响着该地区该民族的全部生活与历史。中国文化和西方欧罗巴文化属于完全不同的两大文化体系,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即将迎来东西文化大汇萃的二十一世纪的时刻,把二者做一比较,对于相互弥补,把人类文化提高到一个更高新的阶段,是有一定意义的。 众所周知,《维那斯出生》是站立的,基督耶稣也是直挺挺地被钉在了十字架上。这一生一死代表了欧洲的文化基调——立式文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东亚的坐式文化。在汉文化圈内,释迦佛主是坐着的,老子骑青牛亦属坐式,孔子画像虽有坐有立,但孔子讲学时是以中国最古典的坐法——盘腿姿势出现在史书中,并深深地印在每一个东方人的脑海里。当然,罗汉多为立像,观音菩萨也是站着的,但这些并非东方艺术的主旋律。文化不是几何,能以一直线截然分之,只能看其主流而论其特色。在西方也有《入睡的维那斯》油画,也有著名的雕塑坐像《思想者》。“思想”是为了下一步的行动,是为了动,所以,欧洲的立式文化也可以用一个“动”字来概括,而中国文化则以“静”为美为尊。  相似文献   

11.
孙庆 《文化交流》2006,(3):52-55
面对张静初才发现,女人还有一种美丽叫从容,一种恬淡的从容。去年第一次采访时,正值《孔雀》得奖归来,作为女主角的张静初一夜走红,几乎每天都能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她的新闻。但当我给她手机发了一条要求采访的短信,几乎是立刻接到了她的电话,她说她正在云南拍《芳香之旅》,现在正好有空,要不现在就开始吧。没有一丝的故作矜持和矫情,电话中的张静初淡淡的、静静的,不张扬,不做作,言语中透着坦然、冷静、谨慎,当她常常因为工作而中断我们的谈话时,总是满怀歉意,那份善解人意,为她冷色调的性格添上了一笔浓浓的暖意。一个演员,有了目标,有了自…  相似文献   

12.
原为浙江嵊州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的黄明发,竟然获得中国优秀摄影奖"十杰"的称号,这使我产生了采访他的冲动.一如他精心汇集的摄影作品,一种丰盈之美、力量之美、生命之美占据了我整个身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的灿烂,让人目眩神迷,品味时惊喜连连;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望而生畏,近而生敬,了解后便知"德先生"和"赛先生"早为中国的"老先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传承已久,发明创造之事历历可见;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每一位旅居中国的外国友人都备感温馨,如梦故里。  相似文献   

14.
岁月如歌,春华秋实;建筑艺术,薪火相传。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顾问、总建筑师唐葆亨先生,六十余年如一日,身体力行,孜孜以求,积极探索东方“美学建筑”的形与神,精心设计出既汲取世界建筑精华、又坚持中国特色的一个又一个“美学建筑”。  相似文献   

15.
童蒙之时,我们曾安足端坐,背直肩平,在一字一帖的认真临摹间,在一撇一捺的稚气笔触下,感受汉字之美;思念之时,我们曾舒展信笺,落下文字,在一言一句的淡淡诉说间,在一笔一画的慢慢沉淀中,流淌感情。今天,我们将大量的书写交付给了电脑、手机和各种便捷的输入法,提笔写字早已时隔多年。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庄颖昶 《文化交流》2012,(10):73-75
2012年6月,温州市博物馆举办了"当代温州传统工艺美术成果展".展品中,一件出自瑞安傅国焕的石雕作品《报春》,以精彩雕刻、完美构图,赢得专家连声称赞. 傅国焕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青田石雕技艺传承人倪东方的高徒.傅国焕今年50岁,从事石雕艺术30多年,创作了大量石雕作品,其中,《丹霞枫林曲》荣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天工艺苑 百花杯"银奖,《鸣秋》荣获第三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铜奖,此外,还有多件作品获国家级和省级金、银、铜奖.他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首批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  相似文献   

17.
徐永丽是青田石雕工艺美术大师.她很忙,几次约她采访都未成功.此番趁她来杭参加省人大会议之便,笔者在她下榻的宾馆作了采访.三句不离本行,徐永丽一开口便谈起石雕:"民间艺术家总是孜孜不倦地苦苦探索,追寻着破茧化蝶之路.正像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样,从理论上提出命题和假设可能并不难,但在求证中往往需付出几代科学人的心智和汗水.……  相似文献   

18.
周小林在旅游事业的发展中独具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他在大学是学历史的,但他对旅游却情有独钟,作过多年导游,曾被评为四川省十佳青年导游。他喜欢发现,擅长发现,也勇于发现。他把在大自然中发现的美,千方百计地转化为旅游产品推向旅游市场,并让当地的老百姓去开发,去致富。今年38岁的周小林,结婚已经12年了,为了追求他的发现,至今还没有要孩子。他有让人非常羡慕的工作,在广州、北京两处都有高档住房,但为了追求发现,他宁愿四处漂泊。强烈地拨动他去发现的这根神经,是周小林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次导游。那次,他从四川的四姑娘山下来,发现一…  相似文献   

19.
见到韩雪,是在偶像剧《爱情占线》位于杭州大剧院的片场里,她蹬着一双10厘米高的细高跟鞋敲击出清脆的声音,把170厘米高的身材衬得更加与众  相似文献   

20.
著名油画家闻立鹏为纪念他的为民族解放而献出宝贵生命的父亲,于1978年创作了一幅油画:学者、诗人闻一多烈士铁骨铮铮,身着一袭黑色长袍,嘴角边含着一支烟斗,一副金丝边眼镜后透出深情的目光,神色安详自若。在他身前,一支硕大的红烛在燃烧着,透过黑暗的长夜熠熠生辉,进而漫山遍野都是一支支燃亮的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