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四个学期以前,我校就开始了备课工作,备课工作已经逐渐变成了每位老师的良好习惯。在加强领导,相互帮助督促之下,备课工作逐渐有了改进,也逐渐显出了备课工作的功效。下面介绍我校四位教师在重视备课工作后改进教学的实例。1 郑如玄老先生,五十几岁了。他的备课工作做得挺“认真”“细腻”。老先生不是一大清早,就是晚间在火油灯下研究教材,写好他的六年级语文备课笔记。他除了写学校里规定的一本外,还自备一本“详案”,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行政领导上布置“备课”工作的初期,我校老师的思想认识是多种多样的。教龄较长,业务水平较高的老师表现得自高自大,认为“自己教了几十年的算术,课本中主要的内容和定律几乎全在肚皮里了,莫说用不到备课,就是不带书本进教室上课也不成什么问题;只有没经验,没能力的人,才用得着备课哩。”有的老师认为“领导上要我备,就只能服从领导,不得不备。”有的认为人家都备,自己不备也不好意思,抱着敷衍的态度。有的公开说:“备课笔记是形式主义,徒然浪费时间,增加麻烦,倒不如备在肚子里来得灵活、机动。”个别老师很想备好课,但又不知从何处着手。因此,在开始写备课笔记时,就流於形式主义,效果很不好。通过较长时间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同时在学习中逐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加上行政领导一再强调加强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的重要,因而老师们在思想上转了一个弯,多种多样的思想也逐渐统一起来了,大家一致认识到只有认真备课,才能提高教  相似文献   

3.
要想上好课,就要备好课。但是,写好了备课笔记并不等于备好了课,更不等于上好了课。有的校长片面认为,看一位教师的课上得怎样,主要就是看他备课笔记写得怎样,写得详实、规范,那他的课也一定上得漂亮;写得简略、不规范,那他的课上得一定很差。  相似文献   

4.
一、备课≠备教案什么是备课 ,顾名思义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项目填得齐全 ,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 ;如果谁没有写教案 ,那一旦发现 ,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 ,不仅要受批评 ,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面临解聘的危险。于是乎 ,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本文不打算探讨教师年年重复写教案这种行为的实效性如何 ,单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 ,写教案决不就是备课…  相似文献   

5.
“教学常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认真地遵循着约定俗成的常规来教学,于是教学常规就成了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规则和保证。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到考核,都有一系列的常规。教师备课的教案要规范,怎么复习旧知,怎么传授新知,怎么巩固练习,怎么测评达标,怎么布置作业等等,整个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写得清清楚楚,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需要用几分钟,也要分配得准确无误。那些字迹工整,写得有条有理的自然就会被评为“优秀教案”了。教师上课时,就要一板一眼地按照备课设定的程序进行。即使是上一个环节的问题没有解…  相似文献   

6.
深思熟虑课乃成──小学语文教师备课谈牡丹江市教育学院初教部田常泰备课是教学链条上承上启下、关联左右的重要环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的教师把备课理解为“写教案”、“写讲稿”,这有失偏颇。顾名思义,备课包括上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写教案”、“写讲稿”...  相似文献   

7.
曾有幸翻阅过师范里一位有名望的老教师的备课。老先生的备课很特别,不用备课纸,不大的书页上被写得密密麻麻而又工工整整有教学目标、重难点,有教学内容的详细批注,有亲自做过的习题答案,等等。每每给学生上课,总能引来阵阵热烈的掌声,听老先生的课总是百听不厌。现在想来,这是老先生备课有深功啊。又未知从何时起,教师的备课却走了样:一提起备课,就比谁写的字漂亮,上级还设奖相待。于是校园立刻掀起了赛字、练字的热潮,厚厚的备课笔记上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工工整整地写。至于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教具的选用,教学过…  相似文献   

8.
备课笔记该怎样写?近些年来教育界人士对此一直争论不休。笔者以为,写备课笔记还是应该先规范,再讲个性。我初登讲台时,不知道怎样写备课笔记,更不知道怎样上课。每次备课,即便看了几遍《教师用书》,感觉还是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9.
不管新教师老教师,都承认备课的重要性。有些教师在备课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备课不得法的也大有人在。目前在写备课笔记的问题上,不少教师感到很为难。写少了,怕学校领导说他马虎;多写点呢,往往写得很烦琐,实用价值不大,徒然耗费时间。我希  相似文献   

10.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准备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但备课备得充分与教案写得规范,又不是同一概念。本人从教多年,经历了多次教学改革,切实感受到,对备课笔记,还是不要作规范化要求为好。  相似文献   

11.
我刚从学校毕业出来担任语文教学时,拿到课本不知怎样备课,渐渐地从别人的和自己的教学中总算找到一个“窍门”:要教好一篇课文,似乎只须多找参考资料,抄参考资料,再照样搬到自己的备课笔记上,记熟了,然后在课堂上把这些抄来的东西背给学生听就成。自己对课文本身懂不懂,熟不熟,那倒反而无关紧要;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如何,更是没有想到。这样讲课就不是从课文本身出发,而是讲了许多外加的东西,当时心里还很洋洋自得,认为不照书讲是自己有“本事”。有些政治性比较强的课文,我就根据参考资料,从中抽出几条抽象的概念、口号来讲一通。如教《纪念白求恩》,我就先借了一大堆参考资料来翻阅,然后选定一个现成教案来参照着写备课笔记,这个  相似文献   

12.
“教学常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活动是有常规的。长期以来,我们认真地遵循着常规进行教学,似乎教学常规就成了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规则保证。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到考核,都有一系列的常规。教师备课的教案要规范,怎么复习旧知,怎么传授新知,怎么巩固知识,怎么进行练习,怎么布置作业等,教师都要在备课本上写得清清楚楚;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需要几分钟,也要分配得准确无误。那些字迹工整,写得有条有理的自然就会被评为“优秀教案”了。教师上课时,就要一板一眼地按照备课的程序进行。即使是一个问  相似文献   

13.
要检查一个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时下比较通行的做法是“三部曲”:听课、查阅学生作业、查看备课笔记。而在查阅教案时,如果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不少教师手中的教案已呈“古色古香”之态。问其所以,这些教师的回答往往是:教材未变,教案自然也就用不着新写。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教学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高质量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在深化教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备好课更显得异常重要。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教师唯有在备课上下大力气。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上课必先备课。授课效果不好的根源就在“临阵磨枪”,备课不充分,上课时“信口开河”。然而这个简单的道理长此以往并没有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此没有高度的认识。往往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尽管他们也讲备课,也在备课,但质量不高,谈不上认真,更谈不上精心,有的在备课笔记上草草写几行算作备课,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教学工作检查中,发现了一位中学校长的听课“备课笔记”。在校长实施教学管理活动中,方法和措施多种多样,而听课前做备课笔记却凤毛麟角,很值得议一议。纵观这位校长的听课“备课笔记”的内容,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详细笔记。这类备课笔记往往是校长本人的专业或  相似文献   

16.
一、备课抓“角度”老一辈的老师说:备课是备教材、备学生各方法。但我总认为说得太笼统了,没有揭示出备课的实质。从我的教学体会中感受到备课是对教材的重新“处理”。打个比方,《三国演义》是部历史小说,把它改编成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剧,就有一个对小说重新处理的过程,决不能把小说《三国演义》死搬硬套地搬上荧屏。备课也是把教材“处理”(改编)成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过程。当然把《三国演义)改编成电视剧,既要忠于原作,又要考虑到观众的“口味”,对教材“处理”也不能脱离大纲要求与教材内容,也要考虑到受教育者那一方面。…  相似文献   

17.
“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大量的读写是学生成长的根基,能使学生知识量成倍增长,可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从而带来智力的发展。读写笔记是学生读写的重要场地,同时也是演练作文技法的战场,可以说,学生写读写笔记好处颇多。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等等,对学生的读写笔记很难做到精批细改,有的读写笔记只能粗看略看,评语自然免不了简单、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写读写笔记就失去了原有的热情,读写笔记形同虚设,也发挥不了他应有的作用。究竟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相似文献   

18.
长宁区教育学院生物教研员严重威老师在本区教育界及全市生物教学同仁中都享有盛誉。他珍藏的几十本图文并茂的备课笔记,堪称“教师一绝”。放在我面前的几本备课笔记,外表极其普通,只是用一大叠白底上印浅绿条的教学备课纸装订而成。然而打开一看,我惊叹不  相似文献   

19.
(一) 小学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编辑意图,是使教师在备课时得到一些帮助,特别是为了帮助我们农村教师解决困难,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可是有些教师对它的看法却不同,认为它是教学中的“万灵丹”。例如上学期我们区里有几个学校的教师在参考资料未刊出时,不写备课笔记,专等待著它的刊出,好作为依据;又如有一位教师曾这样说:“有了它?这回可少花脑筋了。”有的教师说:“有了教学参考资料,可省得我们麻烦了。”还有些教师把它当作备课笔记带往课堂里去;也有的在教课前  相似文献   

20.
果戈里     
天天都写果戈里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一次,一个朋友问他:“您天天都写吗?”果戈里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如果一天没写呢?”朋友问。“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遍写下去,直到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万宝”笔记果戈里是有名的“笔记迷”。他有一本厚达490页的大型记事簿,名为《万宝全书》,实际上是搜集创作素材的笔记本,里面有天文地理、民族风情、贫民生活、趣闻轶事……内容极为丰富。出门时,他常带个袖珍笔记本。有一次,他请朋友到饭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