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A、B的语法功能将《绿野仙踪》中的AABB式词进行分类,并将其与《金瓶梅》中的AABB式词作比较,可以发现,到《绿野仙踪》时代,AABB式词结构组合中A和B的语义限制已被突破;由语法功能相同或相近的A、B组合成的AABB式词能产性最高;与《金瓶梅》相比,《绿野仙踪》中AABB式词的结构方式和语法功能更为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说文解字》中联绵词进行了分析 ,研究《说文解字》中联绵词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的演变是联绵词构成的主要方式 ,了解许慎及汉代人对联绵词的认识 ,探寻部分联绵词语素结合的最初语法模式以及文字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预习要求:1、高三年级学生大都读过苏轼、辛弃疾等宋代大词人的一些词作,对宋词有点滴了解,这两首诗,课本注释较为详细,因此,课前可让学生结合注释,先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2、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视其具体情况,布置学生阅读有关文章或某些书籍的有关章节,使学生对这两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这些文章和书籍是:《唐宋词一百首》前言及29、105页;《宋词小札》第54页;《宋词赏析》第26页、162页;夏承焘《漫谈柳永的〈雨霖  相似文献   

4.
O 0.1古代汉语中,居状位的“俱”、“具”有总括范围的语法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副词“都”、“全”等相当。然而,这两个词的作用和意义是否就毫无区别,怕是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未必有定论的。《辞源》(修订本)第一册第316页“具”词条下载:“具……⑨副词。都,全。通‘俱’。《诗·小雅·节南山》:‘民具尔瞻’。《史记·项羽本纪》:‘(张)良乃入,具告沛公。’”这条释义有两点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作者把《诗》和《史记》中的这两个“具”认为是  相似文献   

5.
小议"抢婚"     
《咬文嚼字》2005年第8期第14页有篇文章名为《"抢婚"抢错了对象》,指出《齐鲁晚报》上的文章《妻子提出离婚,丈夫执意不从法庭上上演"抢婚"闹剧》中"抢婚"一词用得不准确.  相似文献   

6.
常常发现有人把本体、喻体、比喻词误认为是比喻的三要素。最近在阅览室随便翻翻,又看到一篇题为《打个比方就知道》的文章(《小学生阅读报》1994年1月15日第5版,吉林出版,作者:陆桂林)。作者说:“比喻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又称比喻三要素,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喻词,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著名语言学家张涤华、胡裕树等主编的《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在“比喻”词条中说:“被比事物、比喻事物和相似点是比喻的三个基本要素。”(见该词典第14页)可见,比喻的第三个要素是“相似点”,而不是“比喻词”。  相似文献   

7.
离合词是处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中间状态,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对离合词的认识存在分歧、离合词的扩展形式多样以及对语法特点认识不清等原因,使留学生在离合词学习中容易出现偏误。在教学中,离合词的分级教学应依据离合词在日常交际中的使用频率、离合词使用的正确率、离合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分布以及其涉及的相关语法点在《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中的分布进行。  相似文献   

8.
按照A,B的语法功能将《绿野仙踪》中的AABB式词进行分类,并将其与《金瓶梅》中的AABB式词作比较,可以发现,到《绿野仙踪》时代,AABB式词结构组合中A和B的语义限制已被突破;上语法功能相同或相近的A,B,组合成的,AABB式词能产性最高;与《金瓶梅》相比,《绿野仙踪中》中AABB式词的结构方式和语法功能更为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察了《诗经》中"莫"的语法和语用功能,得出的结论是:"莫"在《诗经》时代其实词的用法仍占主要地位,但已有虚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10.
量词,过去被人们称为单位词,之所以称之为单位词,是因为它所表示的是事物的单位;今天人们称之为量词,重点看在它所表示的计量单位上。量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极为频繁,无论写文章、说话。均离不开量词。但如果翻一下各家的论著,就会发现他们给量词下的定义也有区别。量词是能否放在数词后头的粘着词。(朱德熙《语法讲义》48页)表示数量计算单位的词叫作量词。量词可以  相似文献   

11.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第一部词典:《尔雅》;第一部方言词典:《方言》;第一部词总集:《花间集》;第一部语法:《马氏交通》;  相似文献   

12.
198 8年以前中学教学语法一直采用 1 956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 ,从 1 988年开始采用在《暂拟系统》基础上修订形成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 ,以下简称《提要》)。和《暂拟系统》相比较 ,《提要》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结合几年来的教学 ,谈谈《提要》的主要特点及不足。  一、《提要》的主要特点1、采用五级语言单位的提法——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暂拟系统》认为语法单位只有三级——词、词组、句子。词是最小的一级语法单位 ,所下的定义是“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学教师自考的本科助学院校,我们是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的。 中学教师自考中文本科现代汉语教材是哈师大中文系编写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论析》。全书仅156页,除27页《提要》全文外,其余部分是哈师大几位教授的专论。 《提要》是1984年秋季开始在全国中小学试行的语法系统。从文革结束至今,中小学特别是初中教材几经改变,语法内容也不断调整。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  相似文献   

14.
①今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开山之作《马氏文通》发表一百周年……(邵敬敏《八十到九十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4期,22页)  相似文献   

15.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不讲语素,把词作为最小的语法单位。《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增加了语素内容,把语素作为汉语的五级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中最小的语法单位。这样,在中学(包括中等师范)语法教学中,将引进语素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16.
<正> 传统语法认为:句子由词构成,一个成分一个词。所以词就成了各类语法教材论述的中心问题,这是“词本位”观点的表现。从1984年《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以下简称《系统提要》)颁行以后,短语在整个语法体系中约地位和意义开始得到重视。《系统提要》本身就以三分之一的篇幅重点论述了短语的有关问题。这几年,中学语法教学已由“词本位”转变到“短语本位”。 中学语法教学的重心的转移,说明了短语在各级语言单位中所处地位的提高。吕叔湘先生说;“传统的语法分析句子,从词到句,短语没有正式地位。”又说:“把短语定为词和句子之间的中间站,对于汉语好象特别合适。队语素到句子,如果说有个中间站,那决不是一般所说的词,而是一般所说的短语。”(《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短语本位”的观点认为,句子是由词或短语组成的,更主要的是由短语组成。短语可以直接作句子的成分,这就解决了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分析句子存在的一些矛盾。 由词构成的短语这一级语言单位在汉语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汉语中由小到大的五级语言单位,它们的组合规律具有一致性,而到了短语这一级,各种组合方式、组合手段和组合关系都具备了。短语前承词、后起句,它不仅可以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大多数短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带上一  相似文献   

17.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在《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基础上多划分了一个词类——拟声词,并下了定义:摹拟事物的声音。在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268页的《汉语知识》中,对拟声词下的定义却是:“拟声词是模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准确更严密呢?我以为,初中语文教材上的定义欠妥,“模拟人……的声音”这种说法很费解,并容易使人把拟声词与叹词相混淆。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词汇部分对比,本文从新增、减少、改动三个方面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用音节汉字词汇等级划分》中收录的大于词的词组、熟语、固定格式等“非词成分”的变动。认为这种变动背后体现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三种理念:大词汇小语法、重视语块收录、口语与书面语兼顾。文章最后对《等级划分》中“非词成分”收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下语法训练内容配合《海外英语》7月刊《冲击波英语语法体系之名词》撰写,请阅读该文中的十大名词问题后再使用A套测试题检验自己的名词语法掌握度。1。对下列名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作用分析进行对错判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对语法学界有关现代汉语象声词类属问题的研究作一浅略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一、象声词与叹词 吕叔湘、朱德熙两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把象声词分为叹词,应答词、狄义象声词(摹拟自然声响的词)。丁声树等先生《现代汉语语法讲话》把叹词称为象声词。诸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