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方各国的戏剧不是由宗教仪式直接演变而来,而是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活动与已经发展成熟的文学样式相结合的产物,这样的起源基础和发展过程,对东方戏剧的文体特点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从文体的角度看,东方戏剧大多具有诗乐舞混合的综合性特点,与西方戏剧相比,东方戏剧不重情节重表演,不重叙事重抒情,不重崇高重和谐。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戏剧的东渐,既促成了东方传统戏剧的裂变,又带动了东方新型戏剧样式的产生和发展.东方戏剧所面临的困惑是如何在文化的变迁中保存自己的东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朱良 《高教论坛》2003,(3):169-172,175
从中国文化对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和理论的影响这一视角,分析了布莱希特戏剧实践创作上的东方渊源和特色,探讨了中国文化对构建布莱希特史诗剧戏剧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艺复兴以后,西方化理性主义的兴起,导致西方戏剧在逼近生活真实的路子上迈开脚步,逐步确立了建立在求真原则基础上的写实观,而与东方戏剧原则拉开距离。  相似文献   

5.
汤显祖是杰出的戏剧大师,是东方的莎士比亚。本文从对《汤显祖全集》的分析,论述了汤显祖与泰州学派的渊源关系及其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6.
面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的“深刻矛盾”,曹禺通过对中西文化的吸收、融合和剥离,形成了他具有民族特性和时代特征的思想文化和戏剧美学观念,构成了他戏剧作品的独特的文化意蕴。这种影响明显地表现在他的富有个性特征的戏剧结构艺术上:一类是单线倾斜动态封闭式,如《日出》;一类是复线守衡静态开放式,如《雷雨》、《原野》、《北京人》等。从曹禺前期戏剧所表现的“深刻矛盾”和艺术结构特征来看,那种“动力的动力”正是构成他前期戏剧创作的诗化现实主义文化内涵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7.
名歌剧《蝴蝶夫人》是西方戏剧史上的世纪绝唱,代表了西方的“东方主义”思想。这种思想被固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名音乐剧《西贡小姐》中。然而,美籍华人黄哲伦以舞台剧《蝴蝶君》对前二进行东西方化倒置和反拨,以迥异的解读手法和舞台表现形态对抗百年来西方幻想中的原型母题,以新颖的东方式阐释超越和改变西方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思维定势,重塑东方形象。  相似文献   

8.
王晶 《外国语文》2023,(6):12-18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旅行文学兴起的时代,旅行写作成为最受民众喜爱的文类之一。这一时期戏剧中有大量的旅行记述,但并未得到国内学界足够的关注。本文以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为例,探讨戏剧中的旅行叙事表征。剧中的旅行叙事兼具事实和想象的双重话语特征。异域东方成为英国海外探险的主要目标,表现了英国殖民者到东方寻找财富、进行商贸活动和殖民扩张的主题。英国文艺复兴戏剧中的旅行书写是全球地理大发现和海上冒险时代的产物,体现出早期现代英国殖民扩张意识、民族身份认同和现代世界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早期话剧移植前后,整个东方戏剧舞台对这种西方的艺术形式都进行了引进,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话剧移植虽然以西方戏剧为旨归,但却是通过日本这个中介来完成的,具有间接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门外看戏剧     
与西方的戏剧相比,中国的戏剧没有华丽繁复的舞台背景,没有复杂的人物形象,但那水袖,那马鞭,那唱腔,那一招一式,却具有东方独特隽永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以鲜明的平民意识成为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代戏剧美学则以其平民主义倾向成为中国戏剧美学史上的第一个高潮。从元杂剧作家、观众和作品内容三方面可以探析元杂剧的平民意识与元代戏剧美学平民主义倾向之间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明戏时期的家庭戏与五四时期家庭戏,在家庭戏反映社会、人生、政治,家庭内部的矛盾冲突,家庭戏的人物刻画和悲剧意蕴四个方面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些不同较为多方面的反映出从文明戏时期到五四时期家庭戏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3.
齐鲁地区是水浒故事的重要发生地,水浒旧事流传甚广,为水浒戏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基础;崇尚仁义礼智的齐鲁地域文化影响形成了水浒戏勇武报不平、主持正义的主题倾向;东平等运河之沿岸经济的繁荣为水浒戏提供了创作演出的现实需要和土壤。由此产生了众多水浒戏作家和作品,使元代山东地区成为水浒戏创作和演出的中心之一。齐鲁文化为水浒戏的创作和繁荣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凭借,也对其风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创造社同人的戏剧注重主观抒情,长于表达个人感叹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戏剧风格平淡而深沉,戏剧语言诗意化。如将日本现代戏剧与之比较,能看出创造社同人戏剧探索观照日本戏剧艺术的匠心,也能了解其创作的时代及个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好看"和"耐看"是李渔戏剧的重要特色,也是其戏剧的美学追求.李渔戏剧的"好看",表现在角色丰富、情节曲折、故事奇特、语言俳谐等多个方面,具有浓郁的趣味性、娱乐性;李渔戏剧的"耐看",表现为立意具有新颖性、厚重性特点,能将人生真知灼见和生活智慧贯穿于剧作之中,给人以极大的启发性."好看"、"耐看"的戏剧理念,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仅为清初李渔赢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和广泛的社会赞誉,也为今人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艺术标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简论西方现代“哲理化”戏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理化”是西方现代戏剧区别于传统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西方戏剧向来排斥哲理,单纯追求一种动情的快感。直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出现了戏剧“哲理化”趋向,开始追求一种思考的乐趣。易卜生的“讨论”式戏剧、布菜希特的“间离”式戏剧、萨特的哲学化戏剧、荒诞派的“直喻”式戏剧作为“哲理化”戏剧的代表,在戏剧哲理化的探索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婚恋题材是最能体现曹禺戏剧天才的领域之一。文章将曹禺剧作中的婚恋故事分为主仆型、志同道合型、才子佳人型等,通过这种分类研究,指出曹禺在通向"现代"之路的历程中的思想和情感矛盾。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史学意识的支配,中国古代人创作历史剧以展示历史材料、总结历史规律为主要价值取向,而以戏剧的艺术审美取向为辅。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演史、补史、改史。由于创作中坚持史学意识的主导性,所以,即使在补史、改史中有与正史记载出入的成分,也并不因此而改变历史剧的本体属性。形成以曲为史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庸讳言,以曲为史存在着缺陷,然而其对现代历史题材艺创作所提供的经验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坡杂剧在元代历史文人剧中占有突出地位,本文通过现存3部东坡剧的解读,清理了元代东坡剧所构成的颇为复杂立体的苏轼形象,揭示了其在文人话语、国家话语、民间话语三种话语结构中隐含的不同指向,以更广泛的视域审视苏轼被贬黄州这一历史事件的文化意义,揭示了元人观照历史的多元属性。  相似文献   

20.
戏剧小品是前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中提出的。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被确定为一种新兴的戏剧艺术形式。如今,戏剧小品仍在我国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愈来愈重要。为此,我们试从两个方面探讨戏剧小品的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