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宁波市江北区中城小学,由市名师带徒学员上的一堂语文教学探究课。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选学课文《看浪花》。以下是我对这堂课案例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的句子: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1.请把这个句子换个说法,进行比较。 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看,海边上泛着白色的浪花。  相似文献   

3.
正出示学习目标师:(模仿小朋友的声音)小朋友好,只有小朋友的声音是最好听的。刚刚跟小朋友见了面,李老师很高兴,你们是几年级啊?生:二年级。师:看,天底下怎么有这么巧的事情!我在台湾教的也是二年级哦。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台湾的课文。你们读过了吗?生:读过了。师:课题叫什么?生:北极熊学游泳。师:下面,我们来看看,今天40分钟里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呢?(课件出示四个学习目标)这是一个楼梯,希望这40分钟我们能够把楼梯爬完。第一,自己读书,自己提问与追问。第二,  相似文献   

4.
教法一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每当春姑娘到来的时候,她的使者———燕子(板书课题)就会从南方赶来,你看到过吗?在你眼中,燕子像什么呢?2.我们再来看看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眼中的燕子是什么样的?二、初读课文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听了课文之后,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什么?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东西?请读课文。2.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个生字。(2)划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它们的意思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用。(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4…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唱一唱:领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2.找一找: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北京的位置。3.说一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小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她深深地吸引着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这节课,我们也一起去北京看一看,玩一玩,不过得先过识字关。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默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通课文,把要学的生字画上记号,多读几遍。2.试读课文,同桌合作,相互矫正字音。3.反馈交流:①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谁能听出这个小朋友…  相似文献   

6.
问题教案一、出示课题,提出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葡萄沟在什么地方?那里产哪些水果?2.自学生字,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3.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二、检查自学情况1.指导学习生字,重点指导“疆、蜜、够”。2.出示“吐鲁番、葡萄沟、新疆”,让学生练习说“葡萄沟在什么地方?”3.出示中国地图,教师指出吐鲁番的位置。4.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齐读这一段,说说葡萄沟产哪些水果?2.填空练习这段话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第三句话是按水果成熟的___顺序写的,写出葡萄沟水果___的特点。3.葡萄沟那么…  相似文献   

7.
一、数字引趣,谈话导入(出示写有2、4、6、8、10的CAI课件)同学们看,这是数学上学习的数字,大家认识它们吗?那么在语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古时候,有位诗人很巧妙地把这些数字写到了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么写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看图读拼音识字’2 一去二三里”。二、初读古诗,掌握节奏1.读通诗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音节读,把古诗读通、读顺。2.让学生朗读。谁愿意来为我们读一读。3.老师范读。小朋友,现在听老师读,看看每句诗的什么地方停顿时间比较长,再请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三、借助媒体,步入诗境1.边读诗…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录:一、出示小闹钟导入新课1.这是什么?2.板书课题,看老师怎么写课题的,学生齐读。3.问:你怎么记“闹”字?怎么写的?学生练写。4.评一评学生的作业。反思:用实物导课直接了当,指导写“闹”这个范字并由学生评一评,突出一年级写字教学这一重点。二、读课文,学生字今天呀,小闹钟有个想法,他想找个朋友。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都找到了哪些朋友?那就赶快读课文吧!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①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并且多读几遍。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反思:在读课文中让学生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2.同桌合作…  相似文献   

9.
<正>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一个词语:琥珀。谁会读?你们见过琥珀吗?谁来说一说。(课件出示琥珀图片)这就是琥珀,谁再来形容一下?那你们了解琥珀吗?学生交流。(板书:奇异,理解意思)。补全课题,齐读。二、检查预习1.读词语:琥珀、松脂、渗出、包裹、澎湃、黏稠、详细。2.指导书写:"澎湃"一词。书写时注意什么?学生交流。3.抽读课文3、4、5、7、8、10、11、18自然段,思考课文主要讲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课文出现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通过丑小鸭的故事,培养学生从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思想行为。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教师简介文章作者与出处。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布置预习,提出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再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划出生词。2.检查预习情况:(1)提问:这课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逐段读课文(随时纠正字音)。(3)检查划生词的情况,出示词卡认读。3.再读课文,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质疑问难。让学生说说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句和不明白的问题。 (四)讲读课文,抓住每段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11.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中看到一篇《画风》(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的教学设计,感触颇多。【案例1】……(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你们听了朗读后想说些什么呢?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师:同学们读中有悟了吗?谁来告诉大家?师:出示课件(赵小艺画风的句子)。赵小艺是怎么画风的?能感受一下吗?师:宋涛是怎样画的?(指名读)师:赵小艺又是怎样画风的呢?谁来表演读?师: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各抒己见)生:自读喜欢的句、段。生:(评价朗读效果、全班交流)……【透视1】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出示词语):旅行。借助拼音,谁来读读这个词。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说说,平时都跟谁到哪儿旅行过?2.(出示句子)我是一个旅行家,到过地球上许多地方。有一个小水滴,也和小朋友们一样热爱旅行。它常常对小伙伴说——3.小水滴都会到哪儿去旅行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小水滴一起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4.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轻松、欢快)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1.初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教学重点: 1.理解“我”与老爷爷的对话,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体会课文结尾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检查预习,初读课文,讲读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并审题。 1.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将告诉我们什么? 2.教师简介黄山旅游风景区以及天都峰。 二、检查预习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指名按自然段接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准字音,注意正音。  相似文献   

14.
片段一:识图、读文、质疑.[出示CAI课件:展示放风筝的动态画面]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天气怎么样?图上有哪些人?哪些风筝?图上的哥哥和我在做什么? 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15.
【课例简析】本课由一幅图和一组纯拼音句群及6个生字组成。教学重点应放在巩固拼音和识字,写字上。教学本课应充分利用图画,引导学生理解纯拼音句群及识字、写字。【导学构想】一、揭示课题引导自学1.复习:r z ch ou en an ing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想一想,这种类型的课文应该怎么学?3.自读课文:先看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什么?再拼读课文,看课文讲厂些什么?最后拼读生字,看谁最先认得它们。  相似文献   

16.
教材: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设境激趣,揭示课题课始,教师出示一束玫瑰花,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师生对话,使学生感知玫瑰的形状、颜色及气味,为阅读课文做铺垫。师:这束玫瑰花是小鹿送给同学们的。看一看,它是什么颜色的?闻一闻,它散发出什么气味?你喜欢这束玫瑰花吗?为什么喜欢它?想知道小鹿在栽玫瑰花中发生的事吗?板书课题:《小鹿的玫瑰花》正音:玫(méi)瑰(uī)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要求学生凭借生字注音多读几遍课文,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2.引导学生通过自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抓住以下几点导…  相似文献   

17.
一、揭示课题,认识大禹1.指名读课题。2.出示大禹的图片,教师简单介绍大禹这一人物。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九义”小语教材第二册13课)是学生首次接触的阅读课文.怎样引导低年级学生阅读这类课文呢 结合本文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先谈《大熊猫》一文的教学构想.一、指导学生初读课文.1.板书课题.出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挂图(或投影片),让见过大熊猫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见的大熊猫2.出示自读方法和要求,组织学生自读课文.①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②一句一句地读,把句子读通顺.③一段一段地读,认识自然段的标记.3.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①朗读课文(读后互评).②讨论:本文有几个自然段?读了本文后你觉得大熊猫怎么样?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课题。 1.板书并齐读课题。 2.提问: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谁知道孙中山是什么人?(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可简单介绍孙中山先生。)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指名接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流利,注意长句和问句的读法。思考:这一课讲了孙中山的一件什么事?(读后互相评议,及时纠正出错的字音,然后回答问题。) 3.出示生字词卡片,强化生字认读,以使学生牢固记忆。  相似文献   

20.
1 .出示画面 ,进入情境。2 .出示课题 ,认读“商场”。3.读准课题。1 .以小组形式认读商品包装上面的汉字。2 .展示生活识字。3.小结 ,出示句子 :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投影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 ,请你们仔细看一下图 ,并告诉大家 ,这是什么地方 ?投影出示课题 :自选商场 (“商场”两字注音 )教师指示“商场” ,问 :谁认识这两个字 ?请你大声读给我们听。在指名读后 ,再让全班同学认读。在我们认识了“商场”两个生字后 ,谁能把课题读得既正确又响亮 ?请小朋友把带来的商品包装材料拿出来 ,先在小组中把自己认识的字轮流读给小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