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全员德育"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动向、新功能,校长理应是全员德育"的"领头雁",并积极推进人人都是德育管理员,人人都是德育受益者",从而实现学校德育工作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嬗变。要落实"全员德育",培养灵性德育,校长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传统美德为具体内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标,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追求,不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全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德育中,"想要德育干什么"与"德育能够干什么"似乎总是有些差距.我们往往习惯于抱着一种对学校德育的高期望,却忽视德育对象的未成熟性,忽视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差异性.事实上,学生不是被教化的物品,而是未成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多年的德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通过学生自主道德培养,实现学生自我发展,是实现德育目标、培养现代合格公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活动中落实"生活德育",就是以活动为突破口,整合生活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探索寻求一条切实有效的德育之路.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德育"可围绕学科"以写促读"、校园"我行我秀"、节日"纪念与记录"等主题活动的开展,结合"常规+特色"实践活动、"学校+家庭"共同体活动,解决德育教学流于说教和知识性教育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入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是困扰德育自身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在众多制约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影响因素中,"去生活化"无疑是导致学校德育实效性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德育"去生活化"主要表现为德育目标圣人化、德育过程智育化、德育内容抽象化、德育方法简单化。德育"去生活化"是制度化教育与科技理性合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求真、向善、尚美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理念,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追求。班集体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基点,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品质的生长点,它以体现先进文化理念和价值取向的人文精神作为依托,注重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以班集体建设为平台,充分挖掘、整合、利用校本德育资源,构建以班级为中心的德育体系,能增强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一、建立支点,寻求班级德育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修订)》的贯彻落实,为更好地适应中职德育管理新形式和新常态,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江阴市华姿中专校围绕培育"积极向上、有爱心、懂礼仪、能担当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一德育主题,积极探索育人有效模式——"点面结合,全员育人",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实现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负责、全员参与、全员育人良好共育局面。  相似文献   

7.
提高学校德育的效果,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使每个教职工都用心、用情、用力投入到学生教育中,真正把德育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致力于学生的发展。只有强化“全员德育”意识,才能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建造“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学校德育系统工程,实现“以德立校”的教育宗旨。一、全员德育的内涵建立和完善教师教书育人的良好工作机制,让全校的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学校的德育理念、德育目标、德育计划、德育管理、德育活动等信息应是全体教职员工、家长和学生共同知晓、共同关注并认同的。全校的教职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要求上海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实践体验"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理念,遵循德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树理想信念之魂, 立民族精神之根,努力开创上海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探索和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这一切都建立在校长们学校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的更新上。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要求上海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实践体验"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理念,遵循德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树理想信念之魂, 立民族精神之根,努力开创上海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探索和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这一切都建立在校长们学校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的更新上。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要求上海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实践体验"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理念,遵循德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树理想信念之魂, 立民族精神之根,努力开创上海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探索和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这一切都建立在校长们学校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的更新上。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要求上海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实践体验"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理念,遵循德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树理想信念之魂, 立民族精神之根,努力开创上海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探索和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这一切都建立在校长们学校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的更新上。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53):156-157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本校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开展了德育测评工作,作者根据班级学生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注重发展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全员参与,让学生"实用";组织构建,让学生"会用";结合实践,让学生"活用";注意激励,让学生"乐用"。通过这四方面的一些小举措达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这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正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要求上海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实践体验"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理念,遵循德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树理想信念之魂, 立民族精神之根,努力开创上海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探索和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这一切都建立在校长们学校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的更新上。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要求上海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学生为本"全面发展"实践体验"全员育人"全面渗透"理念,遵循德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树理想信念之魂, 立民族精神之根,努力开创上海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积极探索和解决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这一切都建立在校长们学校德育工作思维和方法的更新上。  相似文献   

15.
将德育与儿童生活有机融合,并让其成为能够改变、改善儿童生活的"因子",是学校德育研究与品德课程研究共同关注的话题。要改变学校德育碎片化的现状,需要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理念,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品德课堂"和"主题活动"为两翼,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结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之首,德为先。在学校德育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制度建设为手段,各项德育活动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人人关注和参与德育工作的局面,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可以大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一、建章立制,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建立《班主作工作量化细则》、《优秀班主任评选办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行的德育体系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缺陷,有必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原理和现实情况对学校德育体系重新认识,加以改造.文章认为,"德"需要学说是德育的理论基础,必须从学生"德"需要出发,按社会对不同成员道德要求的标准,结合学生道德的客观状况重新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面对"重智轻德"、"重分轻人"的社会倾向,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成人是成才的前提、欲成才先成人的道理,而道德品行作为成人的核心,必然将学校的德育工作推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某些社会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也因为学校德育的内容和方法不结合学生的实际,缺乏真实的内涵,知、行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的效果.为了让德育改变事倍功半的被动局面,我们思考把整合德育资源、寻求鲜活的德育内容作为改革学校德育的切入口,通过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德育资源,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沟通,逐步形成了"活活泼泼、实实在在"的德育特色.  相似文献   

19.
欧阳爱湘 《教师》2012,(21):14-14
全员德育即人人都成为真正的德育实施者。学校德育是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参与的工作。在德育为首,提倡全员德育的今天,我们依然会发现在全国各中小学,德育工作在整个学校工作中却是自成体系。如今,不能再将"德育"孤立,应让"诸育"相连,整体推进;在推动学生发展的每一项教育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工作应该是"政治德育——生活指导——心理辅导"的有机结合。为了落实全员德育,我校在每班成立以班主任为核心、两名任课教师为组员的三人德育管理小组,其中两名任课教师为"打包"教师,分别担任生活指导教师、心理辅导教师,接受班主任的领导和考核。这一模式加强了学校管理力度,也为学生提供了资源更为丰富的德育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