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作为非正式跨学科融合平台日益成为协同创新的重要途径。其专业异质性、知识整合性、素质结构互补性等团队特性为跨学科融合提供了逻辑起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跨学科实践中存在后续动力不足、主体能力局限、目标愿景缺失以及成果转化困难等阻碍因素。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从"开放性""不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性"四个自组织特征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的动力机制、培育机制、目标机制以及孵化机制是解决困境的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2.
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工科实践教学平台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针对地方高校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了综合实践平台在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依托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师资"等资源优势,为工科大学生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综合实践平台,并采用"打造平台文化建设、深化实践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管理模式、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付诸实施,全面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实践证明,建设综合实践平台是促进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4):154-156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以专业为背景,这是时代赋予高校人才培养使命的新内涵。专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应采用"五位一体"模式,即把创新创业能力纳入培养方案作为能力培养的机制基础、把"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能力培养的关键、把实践教学作为能力培养的平台、把项目教学作为能力培养的驱动、把产业前沿作为能力培养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万君  汪婧  程丽佳 《学周刊C版》2019,(15):181-181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通过探索和实践,围绕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了"一平台""二协同""三层次""四拓展""五结合"的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12345"培养体系,协同培养医学生。对此,可对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及其实践成效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新创业训练方向不明确""创新创业训练效果评价不科学"和"创新创业训练动力不足"等问题,以行为管理理论为依托,构建出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导向机制""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校正机制""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机制"和"创新创业教育行为动力机制"四种子机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其内在机理对高校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年来各级单位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着重挖掘和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拓展大学生创业的渠道,出台了各种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机制,加强学生创业平台建设,搭建展示学生创业风采的舞台,其中举办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就是重要体现.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对培养广大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真正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素质,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创业能力人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公益创业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探索构建"理论教育-立项运营-竞赛评比-入园孵化"四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业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机制、社会支持力度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高校应当为大学生创业注入"催化剂",通过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这个创业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引导创业学生开展实体经营,培养良好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进而扩大"催化"辐射,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现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高校希望在多种科研项目及教育活动的推动下,逐渐挖掘并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笔者以"挑战杯"这个平台来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方法,并基于挑战杯平台来探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成就动机理论和控制点理论等国内外学者关于创业者素质的理论框架,针对国内典型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情况开展问卷调研,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财经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构成,包括:"成就动机""内部控制点倾向""机会识别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创业续航能力"六个维度、两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素质构成测量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建议,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搭建"5+1"模式的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大学生创业训练基地和成果孵化器,成立创业指导导师团队,引导大学生将创新成果通过创业平台孵化,实现创新与创业紧密结合.在探索实践中,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高.基于特色创新平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对工科院校构建符合当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目前还存在学生参与度不高,大赛管理机制不健全,参赛团队的组建及管理亟待加强等问题。因此,学校应提高学生参与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科学组建参赛团队,使创新创业大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存在着"培养载体分散、资源整合平台层次低、官产学融合性不高"等问题,而"大学和大学科技园"联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机制是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培养的一条新途径:各方共营创新基础教育体系形成创新创业素养的生成源,打造精品创新实践活动形成创新创业的能力结构体,共推大学生创业园的发展形成创新创业的有效平台。构建"结构紧凑、各要素功能得以有效实现、创新创业内涵得以体现、创新创业智力人才得以生成"的培养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14.
创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高等院校需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和优惠。其中,社团承担重要角色。这主要体现在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发挥社团教育功能、开辟大学生创业教育新途径,扶持社团创新活动、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社团创业基地、丰富大学生创业平台,社会需要营造"创业光荣"的环境、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政府需完善创业政策、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等5个方面,探讨实现社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象学由胡塞尔创立,经海德格尔、萨特、范梅南及庞蒂等人的发展,成为西方重要思潮之一。现象学提出的许多主张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象学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企业家,而在于培养企业家精神;大学生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关注全体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应是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而应采取"苏格拉底式""个性化""对话式"教学;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不仅要注重显性知识,而且更要重视隐形知识,同时让学生成为知识和教材的支配者。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的不足,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心理过程。基于此,高校应以厚植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发展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倾向、强化学生创新性实践为落脚点,不断改进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从大学生创业的激励机制、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平台作用、开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相关课程以及指导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等来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场所,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存在能力不足、创新氛围淡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而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与社会、市场连接的纽带,其优越的创新环境、丰富的创业资源成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平台。因此,搭建和发挥好大学科技园平台作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广西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卓越班"为例,探讨其如何依托资源,利用优势,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载体培养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达到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的。通过讨论"卓越计划"专业学生依托重点实验室和虚拟仿真平台开展创新实验,培育创新精神,利用"校企合作"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创业能力,以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结合近些年在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一条将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体系.主要培育体系包括:以全方位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基地作为基础和保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和支撑平台;以多层次立体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作为载体和核心,为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实践机会和施展平台;以学生创新创业硕果和用人单位认可为效果体现,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