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 ,文学教学偏离了文学的本位 ,失去了文学应有的魅力。文学的教学必须依靠文学的手段 :灌注文学情感 ,生成文学意象 ,运用文学语言和文学手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体育文学的流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体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反映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文学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通过对一系列体育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对体育文学3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发现体育文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冠军文学,问题文学和网络文学,文章最后探讨了体育文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新时期文学,经过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几大思潮阶段,进入了一个多元开拓的发展阶段.那么,这个“多元开拓”到底是什么呢?寻根文学之后,有没有一种主导地位的文学思潮呢?如果有,它是什么?它和前面几个阶段的文学存在什么样的联系?所谓先锋文学和新写实文学,在新时期文学流变中意义怎样?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几大思潮阶段,实质到底是什么?审美嬗变的机制又是什么——如果不进行“人学”考察,不对新时期文学各个时期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深入的探究,就很难回答上述问题;就无法对新时期文学,作出整体性实质性的把握.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多元开拓文学这一新时期文  相似文献   

4.
受到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影响,使得中国文学存在着复杂性,主要体现为文学与历史、文学与道学、史学与经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自明朝以来,文学受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复古之风,以文学历史研究而展开,并将史学作为文学复古的理论支撑点,逐渐诉诸于实践。在史学研究的作用下,文学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充,使得文学突破了传统的理学局限,不但被道统所制衡,而是走向文学独立性,并超越了史学思想而带动史学文学化方向发展,由此而突出了文学独立性。本论文针对明代文学复古和史学复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发生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以及运动结束后所留下的各种“后遗症”,直接促成了新时期大文学格局中知青文学现象的产生。从知青文学第一篇作品到九十年代,知青文学经历了由传统意义上的知青文学向后知青文学的演变。本文着重从主题这一角度来论述演变的过程,并分别对知青文学尤其是后知青文学的特征、表现、作家作品以及概念本身做了一次适当的界定,有助于推动知青文学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均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文学瑰宝,尽管这三类文学的分类与语言有所不同,但是这三类文学对人们发挥的作用却是相同的,为人们的文化、教育事业提供良好的资源与教育理论依据。对于翻译文学来说,如果一味地以翻译者的国籍为依据对译本的国籍进行判定,则还是没能将中国文学的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摆脱掉。若承认了翻译文学国籍的双重性,则也跳不出二元论的圈子。翻译文学的独特性决定了翻译文学的地位,在我国学术界呈现出翻译文学、外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三足鼎立的多元姿态。  相似文献   

7.
旅游文学是反映旅游生活的文学,它主要通过对自然、人文景观的描绘,抒写旅游者及旅游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是文学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旅游文学的概念作为研究的基础,紧扣旅游文学反映旅游生活这一核心要义,对旅游文学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释,深化了对旅游文学主要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探讨了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使幼儿文学显示出迥异于其它文学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德国文学是世界文学之林的瑰宝,关于他的研究可谓异彩纷呈。在如何研究德国文学及其特性的过程中,以世界文学背景,通过宏观化的比较能够更为深入的解释其本质。本文从德国文学的文化背景及心理基础及处罚,剖析了带有浓厚哲学化的风格特征,并探究了重要人物原型的价值意涵。从而进一步把握德国文学的文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文学教育是指培育、养成文学现象与文学主体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实践活动。它对于文学主体的成长、文学现象的形成、文学风格潮流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柳宗元是中唐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教育家。作为一名文学教育的受教者,中唐时期良好的文学教育机制及其环境促进着他文学素养的养成与文学创作的成熟。作为一名施教者,柳宗元的文学教育思想与实践培育着中唐文学创作者的成长,推动了中唐诗文创作的发展,对于中唐若干文学现象的形成演变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空间意识在人类思维与社会活动中无孔不入,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话语表达,空间理论的渗透显而易见,空间转向下的空间诗学改变了文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空间诗学的文学逻辑亦成为当下理论研究的热点,遂以文学生产、文学表现、文学精神为视角探讨空间诗学在本体论、形式论和价值论方面的文学演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当前英美文学教学脱离社会生活被逐渐边缘化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生态批评的语境下进行英美文学教学,使文学与社会接轨,发挥文学课程的思想导向作用,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最终使文学课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13.
对西部和西部文学理解上的不同使西部文学的概念界定争议颇多。在当代中国文学史的构建中,西部文学先后以四种不同的历史形态给人们以印象深刻的记忆。在研究的视觉选择和目的设计上,许多西部文学研究程度不同地表现出了一些问题。立足西部而又不局限于西部,将西部文学的关注还置于更大也更为根本的中国文学乃至文学本身的思考是西部文学研究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文学有自己的发展逻辑和规律。在19-20世纪之交,俄罗斯文学出现了再辉煌的"白银时代"。十月革命后,在"白银时代"多元美学思想的推动下,出现了20年代的文学复兴。斯大林体制占统治地位后,苏联文学经历了曲折发展的道路,波澜壮阔的文学大潮被分裂为三个支流。斯大林去世后,文学家掀起"解冻"运动,三流汇合,俄罗斯文学又登上世界高峰。俄罗斯文学的高度发展是国家存在的历史条件同独立的文学家队伍相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早在五四时期就以《人的文学》为其文学宽容观奠定了基础。他重视文学的个性化,要求充分尊重各种不同的艺术个性与创作主张,认为文学是永恒发展没有止境的。由于这一文学观始终与时代潮流相悖逆,因而遭到误解与非议。但是,正是这一文学观,为我们提供了时代潮流所未能提供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华文文学在表达与传播华人文化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当前学术界对华文文学的命名却有多种,这种名称的多样性正好反映出了华文文学命名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这一学科至今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本文主要首先梳理了华文文学的命名历程,并对其进行了再定义。在此基础上,理清了华文文学的主体发展脉络。旨在为华文文学学科的稳定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墨子的文学观念——兼论孔墨文学观念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受孔子思想影响,其文学观念中有与孔子文学观念相近的内涵.然而,由于其所处阶级立场不同,核心价值观念有别,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憧憬很不一样,因而对文学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也就有颇大的差异.墨子在形式上保留了孔子所揭橥的文学概念,却抽掉了这一概念的核心内容--礼乐制度和礼乐文化,将文学变成"出言谈"的手段或工具,大大压缩了孔子文学观念的内涵,但同时增加个人言论创造作为文学的新内容,又使文学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墨子的文学观念不强调情感和审美,也与孔子的文学观念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8.
在英美文学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与研究是英美文学教学的一项工作重点与工作难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人文思想以及文学素养,不断渗透英美文学中体现的良好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语言的学习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探究了我国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思想的重要意义,最后,为英美文学教学渗透人文思想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翻译的基本使命角度审视了变异的异化翻译策略,分析了这种以异化为主、归化为副的文学翻译策略的可取性和可行性,认为文学翻译的基本使命是满足广大普通读者的审美需求,传递异域文化和引介表达方武则是文学翻译应承担的微不足道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文学经典的价值维度中,文学精神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而悲剧精神及其衍生的批判精神构成了五四后中国文学精神的某种核心。悲剧精神的深化,表明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达到的高度。如将战后海峡两岸文学纳入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整体研究视野之中,可清楚看出:正是文学的悲剧精神、批判精神在解决文学与政治、传统与现代的紧张性对峙矛盾中,延续了“五四”后中国文学典律构建的命脉,而它的失落也造成了经典性的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