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布尔·道奇·卢汉──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沙龙女主人长风在美国历史上,有过一位杰出的沙龙女主人,同时也一位作家,她与斯泰因、邓肯和李普曼①等人都有密切的交往。在纽约和国外时,作为第一流沙龙的女主人,她周围聚集了一批文艺界和政界名人,她在自传中坦率地描述...  相似文献   

2.
友好的报答     
1956年我生儿子那时,在医院里和一位年轻妇女住一间病房,她在同一天也生了一个儿子。也许是由于我的双亲开有一家花店吧,我们的病房里很快就充满了玫瑰花甜甜的馨香。在第七次给我送来花束时,我却感到有些不安起来,因为和我住同屋的安从没有收到过一朵鲜花。她坐在床边,探身欣赏着刚刚送到的花束。她年轻、漂亮,但她褐色的大眼睛中的某种神情使我感到对她这样的年纪来说,似乎已经历了过多人生  相似文献   

3.
雪冬 《世界文化》2011,(1):44-45
面临人生转折 又一个星期六的傍晚到来了,餐厅里顾客盈门。我作为一名女侍者,一面与几名熟客打招呼,一面将围裙扎好,拿起笔和记菜本走向第一张桌子的客人:一位头发灰白的妇女和她的四个已长成青少年的孩子,他们以前从未光顾过这家餐馆。  相似文献   

4.
音乐的魔力     
妙曲起死回生 一位美国妇女因车祸而被送进了医院,经过数天抢救,她仍然昏迷不醒。最后,医生们急中生智,尝试着在她耳旁播放录音。磁带上录着她平时喜爱的音乐,以及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的声音。结果,这名妇女竟然苏醒过来,睁开了眼睛。  相似文献   

5.
20年前,意红艳还是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跟在父亲后面抱起琵琶时,就记住了父亲对她的期盼:好好掌握一门手艺,以便将来立业谋生。后来,经过“千里挑一”,她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4年如一日地走完了漫长的琵琶习练之旅,成为全国仅有的两名琵琶专业硕士之一,当上~名出色的琵琶演奏家和教师。“音乐学院就是我第二个‘家’,孙维熙、林石城等老师教我学琴,也教我做人,如同严父一般,学校的艺术氛围也很难得……”她说。的确,在这所著名高等音乐学府,有名师的指点、环境的熏陶,她得天独厚。“记得那时曾痴迷交响音乐,也喜欢歌剧…  相似文献   

6.
记得多年前的某一天,当我走近故乡那条曾经承载过自己欢乐童年时光的银江时,竟非常痛心地看到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再次将一袋垃圾轻轻松松地扔进河里.说是再次,那是因为在这之前,她肯定不止一次地向这条曾经十分秀美的小河倾倒过污秽和肮脏,否则.她的动作不会那样娴熟和无所顾忌,这让我看到她的无知与心灵的荒芜.我想,也许是她的父母和他人教会了她不计任何后果的行为,才使得一个尚未成年天真烂漫的小姑娘,面对一条美丽的河流时,不懂得爱护与保护,而是随意污染…………  相似文献   

7.
王军 《世界文化》2003,(3):9-10
不久前,我的一位新近离了婚的男性朋友出现在我的面前。他有过一个孩子,当然,孩子跟了他的前妻,他正在为自己重新物色一个妻子。一天傍晚熨衣服时,我想到了他。我突然萌发了我自己虽位居妻子之列,但也要找一个妻子的念头。我为什么希望有个妻子呢?我要重返校园,接受教育,以便能够经济独立,自食其力,必要时还能养活那些赖我为生的人。我要找一个有一份工作并愿意送我上学的妻子。在我上学期间我希望有一个能照顾孩子的妻子。我希望有一个能够随时注意与孩子的医生,特别是牙医取得联系的妻子。而且,她还得随时与我自己的医生,特别是牙医保持联…  相似文献   

8.
雨后虹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北风狂吼的日子.一家医院里,一位妇女正在分娩.医生和护士忙里忙外终于顺利地为她接了生.她生的是一个男孩,更值得庆幸的是她们母子俩都很健康,五天后她们就已出院.男孩白白胖胖的可爱极了,妇女时常亲吻他,对着他总是有说有笑的.时间又过了七天,这男孩还差两天就有半个月大了.但不幸的事却发生了,男孩患了急性肠炎,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死去了.从这以后,她的脸上再也没有过半丝半缕的快乐.她茶饭不思,只是在日夜不停地哭泣,流着一些无用的泪水.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她的身体渐渐地消瘦下去,最后,死神把他带走了……  相似文献   

9.
象其他大多数严肃的小说家一样,智利女小说家伊莎贝尔·阿连德不愿被人划归于任何一类作家之内——她不愿做一个女作家;也不愿做一位政治家;更不愿当一名拉美作家。前不久,她曾说过:她只想做一位普通小说家。1988年2月4日晚,每月图书俱乐部与纽约公立图书馆在该图书馆联合举办第四届年度讲演会,  相似文献   

10.
一天早晨,我正要出门去办公的时候,阿格拉费娜,即我的厨娘、洗衣妇和女管家进屋来找我。我感到意外的是,她竟然主动和我攀谈起来。她是个普普通通的妇女,素来沉默寡言,每天除了说两句中午准备什么饭菜的话之外,六年来她几乎没有多说过一句话。至  相似文献   

11.
有位台湾作家的<人,又少了一个>,大致说的是主人公"我"曾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到"我"家讨点米,并反复向"我"申明自己不是乞丐,是个大学毕业的人,只是先生做了牢,自己一个人带四个小孩,靠给人洗衣服无法维持生活才不得不来讨点米的."我"受到感动,给了她许多米.几年后,当我再次见到她时,她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标准的乞丐,在向人熟练的乞讨.于是"我"不由得感叹:人,又少了一个.  相似文献   

12.
威拉&#183;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将近,+年的写作生涯中她著作丰富,共有-,本中长篇小说和,本短篇小说集。1873年,凯瑟出生于美国东部弗吉尼亚州温彻斯特附近的后溪谷,那是一个长满绿草的地方。9 岁时,她随父母迁居到内布拉斯加州红云镇附近的农场。凯瑟曾对一位访问者谈到自己初到农场的感受:“当我们向它驶近时,我觉得来到了世界的边缘。”凯瑟的第一个家安扎在分水岭上。小说《我的安冬尼亚》中的大多数人物都取材于这里。一年后,她的父母又把家从农场迁到红云镇。这里虽只是一个有着*1++人的小镇,但也是个繁华地带,每天都有八列满载乘客的火车奔驰而过。红云镇的人在凯瑟的生活与艺术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是激发凯瑟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而在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像红云镇那样的小镇经常被作家描写到小说里去。它是《哦,拓荒者们2 》中的汉诺威镇,《云雀之歌》中的蘑菇镇,《我的安东尼亚》中的黑鹰镇,《我们中间的一个》中的弗兰克福镇,《一个沉沦的妇女》中的甜水镇。凯瑟原想当一名医生。在红云镇,她与两位医生成了好朋友,他们在需要人手的时候总是让凯瑟帮忙。凯瑟也因此学会了一些医术,她不仅敢于解剖死猫,还曾治愈一些小动物,这让当地人惊...  相似文献   

13.
1978年1月的一个寒风刺骨、冰天雪地的早晨,有1000多人聚集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外,等候着售票处开门售票。其中有些人已在那里等了好几个小时,有些人带着睡袋和露营取暖炉头天晚上就来排队了。一位从布鲁克林来的妇女说:“我这辈子真是一直盼着能听一次他的演奏。”如此引人注目的人物是一位74岁的钢琴演奏家,一个备受推崇又颇有争议的人,甚至连他本人都曾这样说:“我都有点害怕我自己了。”当86岁高龄的弗拉基米尔·霍罗维茨于去年11月逝世时,世人都觉得这是个无法弥补的损失。历时200年的音乐画上了一个休止符。他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精湛技艺是19世纪的集中体现,而他的钢琴演奏雄踞20世纪乐坛的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4.
许多怀念“过去美好时光”的美国人都在抱怨国家的教育制度,不只他们,移民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特别是在和他们近期的本国教育制度作出比较之后怨气就更大。最近,我听说一个波兰难民忧心忡忡,因为他女儿的中学没有告诉她如何区分贝尔格莱德和布拉格。一位德国朋友则  相似文献   

15.
圣城凯鲁万     
早就听说过圣城凯鲁万,总感到她是那样的神奇、迷人,不可思议。这次因工作关系在突尼斯常驻,才使我有机会走近她,真正揭开她神秘的面纱,目睹古城几千年历史、化、艺术的风韵和圣城的万种风情。  相似文献   

16.
王惠云 《世界文化》2013,(1):F0002-F0002,1
纽约的一位教师决定表彰她每一个即将毕业的高中生,她要告诉每一个学生他们对她的影响。她把学生一个一个叫到教室前面,首先,她告诉学生他们对她以及班级的影响,然后,她将一个印有金色字体的蓝丝带递给他们,丝带上写着:"世界因我不同。"她注意到学生们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因此决定开展一个班级项目,看看这种赞美会在社区产生何种影响。她又送给每位学生三个丝带,让他们将这种赞美仪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有些职业跟某一特定的模式联系起来。比方说,画家的典型形象往往是蓄着一头长发,穿戴希奇古怪的服饰,做事我行我素放浪形骸;作家的典型形象则是看上去有点疯疯癫癫,自己把自己反锁在阁楼里,没日没夜地狂写个不停。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与此雷同的形象。然而事情也并非那么绝对,起码对有位作家来说不是这么回事,她就是英国女作家缪里尔·斯帕克夫人。她是当今英国文坛成绩卓著的作家,也是一个出了名的怪老太太。已年过八旬的斯帕克并不疯疯癫癫,也不总在阁楼里写作。但她偏爱写作用的文具,甚至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  相似文献   

18.
“你走来,他走来,我们走到一起来。” 作为汉语教师,通过与各国留学生的一次次接触,心中感慨很多。韩国女生韩国女生金惠真,就像是邻家的乖乖女,第一次见面就觉得特别亲切。她总喜欢坐在教室的第一排,用一双细长的秀眼看着你,恨不得把课堂上听到的每一个汉字都存储在记忆里。更有趣的是,有一次她告诉我:“老师,我做梦都在学习汉语,连梦话都是用汉语说的。”真是学得疯狂。如此认真地学习,惠真汉语进步自然很快。不久,金惠真就可以用汉语很细致地跟我说些心事了:惠真第一次在中国过生日时,男朋友从汉城飞过来,让她惊喜不已。男朋友送她一件特别的礼物,一个可以铺满床的特大号小鸭子绒娃娃,黄绒绒的毛,柔和细软。躺在上面,感觉好似朋友的手指在肌肤上轻柔滑过。那个冬天,惠真的脸上一直洋溢着温暖的微笑。很快,她升入了中级班。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金惠真特意找到我,心事重重地说起她的苦恼:一个中国男孩爱上她了,她也很喜欢他,和他在一起很快乐,他和她男朋友完全不一样。她这个“汉语迷”爱屋及乌地爱上中国男孩,她将怎样向自己的韩国男朋友交代呢?在中国半年,好像都快要忘记男朋友了。她想继续留在中国读研究生,可是男朋友怕她飞了坚持要她回国。我对她说:“暑假还是...  相似文献   

19.
正航班已经晚点4个小时,我漫无目的地在阿尔伯克基机场的候机楼里闲逛着,这时候喇叭响了,"如果有人懂得阿拉伯语,请立即赶往4号登机门。"那不正是我乘坐的航班使用的登机门吗?未及细想我就走了过去。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人倒在地上,大哭不止。她穿的传统巴勒斯坦刺绣长袍让我想起了我的祖母。"跟她谈谈,"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催促我,"我们告诉她航班延误的消息后,她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我弯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音乐家在国际乐坛上的争光露彩近年来大有人在,无论是声乐、器乐、指挥,乃至作曲诸项,都有艺压群芳、让西方人心服口服的华人翘秀,其势头颇引人瞩目。应当说,这些音乐骄子大都脱颖于各种国际音乐比赛,是一枚枚或金或银的奖牌肯定并扬起了他(她)们的声名。那么,他们何以成名,以及成名后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以下,我们介绍几位现旅居海外的中国年轻音乐家,他们都是当今世界乐坛上的佼佼者。 大提琴翘秀——王健 王健的音乐经历颇似马友友,同样是早早学琴,早早登台,早早被名家相中扶掖;同样读过哈佛大学、朱丽亚音乐学院;也同样是签约世界顶尖大唱片公司并完全凭演奏而出道扬名。正因此,所以有人把他称作是“第二个马友友”。 1968年12月26日,王健出生于西安的一个音乐家庭,后全家迁至上海定居。他的父亲王树棠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遂成为他的第一位大提琴老师。4岁,王健的个子还不如大提琴高,便已经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习乐习琴。“在拉正式的大提琴之前,我是将一把中提琴支在地上当大提琴来拉的。所以,练了一段后,有人从我家门前经过,还以为是谁在拉中提琴”。王健回忆道。 1978年,IO岁的王健考人上海音乐学院附小学琴。由于音乐天赋超常,琴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