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政府选拔人才的各种制度中,唯科举独重,因此,科举制度对当时士子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身为明代文学大家之一的归有光,他的人生经历与科举制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他对于当时的科举制度也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归有光的科举观,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士人心态,同时也具有其思想和文化意义。本文将以归有光的作品为依据,主要从他的人才观和学习观等方面入手,探讨他对于科举制度的态度和有关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史学目录,对后世的目录学著作影响深刻。目录之学乃学问之门径,通过对艺文志的分类及各序录的分析,可以看出当时有关文学的观念与后世文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此书中有关文学为经世之学,尊孔尚教,文以载道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文学批评的专著还没有产生。但是,在当时诸侯异政,百家争鸣的局面下,文学批评作为“微显阐幽,裁成义类”的准则,已被人们运用到阐述旧记新闻,编修古史典籍及渗透在诸子各家的著述中,不仅在当时发生了影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很大作用。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开山鼻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封建时代,儒家思想被摆在正统的地位,强烈地影响了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和文学批评。因此,研究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孔子的文学观,对探索我国文学批评的源流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明朝,是一个程朱理学观念官学化的时代。作为明中期最为杰出的文学家之一的归有光,其思想态势一方面继承了儒家正统,接受得更多的却是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兼及道家、佛家的态势。他的文学观有着不同于传统、比较开明的一面,这与当时的王学思潮、个性经历和生活环境关系密切。从审美接受者的角度入手,从震川作品中寻找其思想的根源,可以窥见其思维的脉络,也有利于更好的切人欣赏其诗文的感人之处,更全面的解读文字背后的归有光。  相似文献   

5.
归有光和桐城派之间有着极其深厚的渊源关系。归有光重道又不轻文的文道合一观和关注国运世情的文以致用观一定程度上启发和影响了桐城派文论体系的建立;归有光的自然本色、言生于情等文学理论和融小说笔法于散文中等创作技巧直接影响到桐城派内容醇正、文辞雅洁的散文风格的确立。桐城派奉归为宗师是与清初文风的转变和散文自身的发展变化分不开,也与桐城派始祖方苞最早师承归氏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6.
明朝,是一个程朱理学观念官学化的时代。作为明中期最为杰出的文学家之一的归有光,其思想态势一方面继承了儒家正统,接受得更多的却是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兼及道家、佛家的态势。他的文学观有着不同于传统、比较开明的一面,这与当时的王学思潮、个性经历和生活环境关系密切。从审美接受者的角度人手,从震川作品中寻找其思想的根源,可以窥见其思维的脉络,也有利于更好的切人欣赏其诗文的感人之处,更全面的解读文字背后的归有光。  相似文献   

7.
《霓裳艳》传奇是我国近代著名戏曲理论家许之衡现存唯一一部传奇剧本,其戏剧结构、语言特色、审美追求等集中体现了他的戏剧观,对当时及后世词曲学和戏剧学研究产生有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人的《中国文学史》是国人自著最早的完整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创新之著,其全新的文学观,创新的文学史观,启新的方法论,对后世的文学史撰写、文学研究乃至文学的发展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锦 《考试周刊》2008,(18):38-40
曹丕的<典论·论文>高度评价了文学的价值,突出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尤其对文学独立性的认同是他的观点,具有更为突出的理论价值.曹丕分别从文学价值论、文体论和作家论三方面确立了文学区别于政治和其它文体的独立地位,对汉代传统的文学观进行了彻底反驳,并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阳明是中国明朝著名的哲学家,其著名的哲学理论阳明心学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不仅在当时风靡一时,而且影响后世.阳明心学对于当时人们的思想的解放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并通过对人的思想的影响进而对文学的创作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杂文学"、"纯文学"、"大文学"三个递进演化的文学观念作梳理和辨析,可引申出的结论是:古代传统的"杂文学"体制的缺陷在于混淆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纯文学"的要害在于割裂文学与相关事象之间的联系,限制了文学史家的眼界,造成了残缺不全的文学史景观;"大文学"观则以"文学性"在前二者的两难境地之间寻求合理的折中与结合。历史上的"沉思翰藻"和"缘情绮靡"可供我们从传统中提炼出足以构成中国文学"文学性"的质素。其中"沉思翰藻"主要指表现技巧方面,不涉及作品审美内质;"缘情绮靡"将文学内在生命与外在形体结合起来,体现作品的审美性更为周全,它可获得新的时代内涵,用以会通古今文学,给大文学史的编写创设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文学教育强调文学的人文性,文学创作却总想否认文学的人文性,造成这种认识分歧的原因是:文学教育是权威性、非功利性的,文学创作是个性自由化的、功利性的。其实,它们之间不应对立。文学教育与文学创作都是以语言为手段,都要对社会负责,文学教育为文学创作培养作者,文学创作为文学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文学创作可以反思文学教育,但不能背叛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文艺伦理还是文学伦理——论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艺伦理和文学伦理的分歧源自学术界对文艺学与文学学或文学理论的不同理解,而文学伦理成立的基础在于文学本身所特有的性质。就学科研究的细致化和专业化而言,对文学这一艺术形式的研究,应当说“文学学“、“文学理论“的称谓更恰当。文学与伦理学都是与找寻人生意义有密切关系的活动,因此文学与伦理学结合的应用伦理学分支学科在应用伦理学的理论框架中被称为文学伦理学,它是以文学活动中的道德伦理问题为主要对象的伦理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学制度·文学体制·文学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制度、文学体制和文学机制是从文学社会学角度研究文学时经常使用的三个关键性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又有各自独特的内涵。探讨它们的定义及其存在形态,以进一步厘清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为相关研究的深化提供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按照译者的国籍来判定译本的国籍,未能摆脱二元对立的传统观念;但承认翻译文学的国籍的双重性,虽摆脱了二元对立,却没有摆脱二元论。翻译文学具有的世界文学意义是它可以自成体系的理论依据;翻译文学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也为其自成体系提供了恰当支持。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者并立,符合当今学术研究的多元态势。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自觉地吸取了现代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有益成果,拓宽了文学的生存空间,丰富了其表现力,使传统文学获得了新生。然而,由于缺少深度和美学追求,网络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又陷入了深刻的危机。本文试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角度探讨其涵义和特性,为推动网络文学的发展作些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文艺批评、接受美学和阅读学的原理,举例说明了阅读"文学好书"的一般人文价值和特殊心理疗愈效用;认为文学阅读推广,尤其是深入阅读"文学好书",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谐"、一个家庭"文教氛围"乃至一个社会"终身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教养"的重要精神文明举措,关系到一个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乃至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18.
网络写作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种新型的写作模式具有写作主体范围扩大,文本表达方式多样,传播的快捷和自由等特点。我们应该看到网络写作给传统写作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探讨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如何在存异的现实下求同,互相促进,使写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文学史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依附于外在的历史框架,二是文学自身内在的发展结构."文学的哲学"即体现为一种重视文学内在发展结构的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认为文学史乃是文学本质实现的历史,因此强调对文学本质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文学的哲学强调的是逻辑的研究方法,探讨文学本质的实现的历史及文学内在的发展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文学史.文学的哲学包含了文学史观、文学史研究方法、文学史的建构等基本内涵,这一范畴的提出对当前的文学史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文学是电影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借鉴的重要因素,电影也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但并不能因此就将电影与文学等同,将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等同。电影语言注重形象、注重造型,它可以是文学语言的延伸,强调声和画的结合,擅长表达时空。而文学语言则注重描写、注重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擅长刻画心理。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的文学性和文学本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