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了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Because I Could Stop for Death,旨在探讨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死亡与永生两大主题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对Because I Could Stop for Death诗歌中的意象构建,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的大胆选择,标点符号尤其是破折号的使用以及诗中多层次象征意义等都进行了独到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代诗歌在西方文学史上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艾米莉·狄金森的诗对现代诗歌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论文主要围绕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现代诗歌特点进行分析。本文由三部分组成。首先,作者对艾米莉,狄金森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从语言,韵律,修辞和主题四个方面入手,把现代诗歌与狄金森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现代诗歌特点在狄金森诗歌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秦琼 《科教文汇》2008,(6):157-157
本文简单分析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遁世对她的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生前共创作了近1800首诗歌,其中500多首是描写大自然的。本文选用她的第790首诗歌,即《自然,最温柔的母亲》(Nature,the Gentlest Mother)进行了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并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理解艾米莉.狄金森及这首自然诗作。  相似文献   

5.
胡杰 《科教文汇》2010,(1):68-69
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生前共创作了近1800首诗歌,其中500多首是描写大自然的。本文选用她的第790首诗歌,即《自然,最温柔的母亲》("Nature,the Gentlest Mother")进行了生态女性主义解读,并试图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来理解艾米莉.狄金森及这首自然诗作。  相似文献   

6.
黄晓萍 《科教文汇》2008,(3):137-138
本文通过分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探讨了她的诗歌内容——自然、死亡和永生。她的诗歌特点——形式自由,句型准确、直接简明,诗笔婉约。  相似文献   

7.
章秋桂 《科教文汇》2008,(10):109-110
新目标英语8A Unit11SectionB主要是围绕“Make polite requests”和“Ask for permissions”,引出礼貌地提出请求和请求别人允许的两个句型Could you please…?和Could I…?以及相应的回答和相关词汇,并鼓励学生运用这些目标语言谈论喜欢或不喜欢做的家务活动,学习写留言条、请求别人的帮助和学会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来分析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召唤性结构和读者期待视野之间的独特关系,并且探寻可能造成艾米莉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郑友阶 《科教文汇》2008,(22):227-227
本文以美国诗人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的诗歌基本特点介绍为出发点,后以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的诗歌Richard Cory为例,从该诗体裁、音律、用词、形象、意境及修辞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为英文诗歌的鉴赏提供了具体的事例,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10.
周楚 《科教文汇》2014,(20):101-101
尤金·A·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本文以《月夜》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对象,从诗歌的韵律、词汇、句子层面分析三个译文的功能对等,体现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在诗歌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美国诗人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的诗歌基本特点介绍为出发点,后以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的诗歌Richard Cory为例,从该诗体裁、音律、用词、形象、意境及修辞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为英文诗歌的鉴赏提供了具体的事例,达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肖莉  刘艳军 《科教文汇》2010,(20):70-70,84
艾米莉·勃朗特,英国诗人,却以其唯一一部在一个世纪后才被世人接受的怪诞小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乃至世界文坛上的位置。这位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才30岁就离开人世的女作家,何以写出了一部充满了激情与报复的爱情故事呢?世人一直都很好奇。在这部作品中,故事背景是在荒原,这与艾米莉的生活地点是一样的。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艾米莉道出了她与荒原的情结。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惟一的一部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其中展现了大量的哥特色彩。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以爱情为主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人性与社会文明的冲突,展示了人性是多么复杂的东西,而使这部小说有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马英 《今日科苑》2007,(6):80-81
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自发表以来不断得到许多读者和批评家的关注,时间证明它是一篇具有很大魅力的短篇小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献给艾米莉的玫瑰花》中体现了的多种矛盾冲突,比如说作者的矛盾、南北文化的冲突、主人公所处的人文环境矛盾和艾米莉自身的矛盾,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所想要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罗军  辛苗 《科教文汇》2013,(17):60-62
不论是在东方学界还是西方学界,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都因其丰富的精神生活、巧妙的思想表述、独特的创作特征、罕见的语言魅力等因素成为很多学者十分关注的诗人。在她的众多诗歌当中,《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一直以其文本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很多学者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不过,从反政治符号主义、反社会符号主义、反文化符号主义以及反语言符号主义等四个方面去探索这个文本在符号化的世界中潜藏的反符号主义思想,目前尚无先例。  相似文献   

16.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匠心独运地运用了多视角叙事,其作用在于构建这部作品戏剧性的结构,表达深邃而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邱明华 《科教文汇》2009,(4):237-237
对等原则长期以来都被当作是翻译的重要标准,然而在我们翻译诗歌的过程中,我们常将其与关联理论相结合,让读者既能够体会到意象,也能以最小的认知努力达到最大的认知效果。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并结合我国著名的元曲《天净沙·秋思》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分析对比,说明我们在翻译诗歌中形式对等原则和关联理论的运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以为自己捡到的是块漂亮的玻璃,可却没想原来是块价值连城的钻石。想必这种好运没几个人能求得到,但一个叫艾米莉的女孩却遇到了这样的机会。为了完成普通科学实验而做出的努力,让11岁的她拥有了极具科学价值的"钻石",使她成为了世界上知名的小科学家。平凡的初衷艾米莉·罗莎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拉夫兰,美国西部的一个风  相似文献   

19.
艾来莉·勃朗特,英国诗人,却以其唯一一部在一个世纪后才被世人接受的怪诞小说<呼啸山庄>奠定她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乃至世界文坛上的位置.这位过着极其简单的生活,才30岁就离开人世的女作家,何以写出了一部充满了激情与报复的爱情故事呢?世人一直都很好奇.在这部作品中,故事背景是在荒原,这与艾米莉的生活地点是一样的.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艾米莉道出了她与荒原的情结.  相似文献   

20.
彭琛 《科教文汇》2008,(36):234-234
陶渊明诗歌中鸟出现得特别多,本文从大的社会环境到个人的性格爱好分析,解读陶诗歌中鸟意象的含义,以及在陶渊明人生思想转换过程中的特殊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