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就在几个月前,我收到了一封我7岁大的外甥寄来的语音邮件,他说需要我帮助他做一套卫星通信装置。他向我保证他已经有了绝大多数必需的零件,包括铝箔、一些金属丝和导线以及5号电池,我只需要再帮他找一台收音机或一个遥控器就行了。  相似文献   

2.
2001年初,我的一位朋友借了我5万元钱,由于关系很好,没有写借条。他因为生意亏损,便否认向我借钱的事实。我只好用录音的方式将他向我借钱的事实录下来,并于2001年5月向法院提起诉讼。在法庭上,他坚决否认借钱事实,并称我的录音是非法的,法院后来驳回了我的诉讼请求。前不久,我在电视里看了一例与我同样的案例,但法院却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请问我能申请法院再审吗?法院能改判吗?  相似文献   

3.
信任     
我拍摄的是三岁大的儿子试图拍摄他的滑稽的表情最终他忘记了相机.只是抬头看着我.我将佳能EOS 300D的感光度设为ISO 100,使用光圈优先。将18~55毫米镜头的光圈设为最大的f/3/5.我对焦于他的眼睛并以他的帽子作为边框.我使用大光圈威功虚化了背景.突出了主体,后期在Photoshop中我将照片转成了黑白.  相似文献   

4.
震撼新兵器     
一个山间小镇、一片荒无人烟的树丛、一间黑漆漆的车库,我站在里面,而我面前的佛瑞德·皮尔森正准备让5万伏电流穿过我的身体。为了阻止他,我上窜下跳地躲避着他手中那根顶端打着火花、不到1米长的短棍,并想尽办法要从他手中将其夺下。一股澎湃的电流穿透了我的手掌,让我感到浑身无力,从指尖到手肘一直在不停地颤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刚完成《一秋集》.颈椎炎痛得厉害.本想静下心来歇一歇.凌华仁弟来省城,告诉我他要出一册画集.要我为其写一序言。听闻他要出画集。我喜不自胜.继而一想,他这么年轻.生活又不富裕.哪有闲钱来出画集呢?为此.我又担心起他的费用来了。后来经打听.是他一位搞篆刻的朋友帮助,免费为他出此册《凌华画集》.我又从担忧中恢复到欣喜中来。果然是这样,于是我欣然决定为他写几句。  相似文献   

6.
卢嘉锡是我最敬仰的专家之一,我曾多次听过他的报告。去年9月,他从北京回福建休养,住在福建省立医院。一日我前往看望他。在去医院之前我特地准备了纸和笔,想请他为《福建老年报》创刊15周年题词,并向全省老年人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7.
怀着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我探访了基辅名人叶甫尼·波波夫。他是一位85岁的老人,妻子也已经81岁了。从上世纪70年代初起,他们就为一个信念活着,这信念就是:“波波夫单轨系统”绝对是有希望的交通系统,它总有一天会得到采用!那次我见到他时,波波夫满脸无奈地对我说:“几年前,一个英国资本家要买我的专利,出250万英镑,我不肯。我希望我的专利能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可是今天,坦率地说,要是他再来买,我不会再拒绝了……70年代以来,我连公职都被剥夺了,只靠一点点卫国战争残废军人津贴过日子。”说着,他那含泪欲滴的眼睛里突…  相似文献   

8.
我认识生理学家及经络学家祝总骧教授,缘于应一家出版社之邀为其写一本传记。我正是由于这份机缘,与他交往甚密,循着他情感的脉搏,追寻着他半个多世纪的不同寻常的科学人生的传奇故事,才发觉他的故事很精彩。  相似文献   

9.
周丕琮是南华县红土坡镇明么村民委员会阿底沟上村人,家有5口,三代同堂,妻子和他60有余。一生企盼过上一天好日子。如今,如愿以偿,不是“50、60找头路”,而是60、70养殖增收圆了致富梦。人们总是用羡慕的目光称他“老来红”。他却以他那种刚强性格回答:天不变地不变,是党的致富政策给我家带来巨变。  相似文献   

10.
吸血鬼日记     
2003年8月21日。马克死了!我忠诚的仆人马克,他为我服务超过了50年,他终于无法躲过人类必然的命运,死了。脆弱的、短暂的人类生命!哀悼他的亡魂。  相似文献   

11.
陈悦 《今日科苑》2003,(7):42-43
我和我的先生都已年过花甲,我望得到他脸上的皱纹,他看得见我手上的老斑,但是我们的感情却像经年陈酿,时日越深,味道越香冽醇厚。四十年前我们刚刚相识的时候,我在外地读书,他在大连工作。令我感动的是,在我们鸿雁传书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每逢公休日必定陪我父母一起度过,从未有  相似文献   

12.
我的爸爸不是伟人.但他煮的咖啡是最香的。每天上学前,他都为我和弟弟煮咖啡.制作美味的早餐。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     
浅水 《知识窗》2007,(6):6-6
有时候生气他的“有一天哲学”。他总说:“有一天”。他说,有一天,等我站稳了脚步,我们就可以去度蜜月。他说,有一天,等我学完该学的东西,我就会回到你身边。  相似文献   

14.
查理的策略     
查理·鲍斯韦尔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之一。他鼓舞我和其他数千人克服困难,热情地投入生活。二战中,查理为将战友从一辆受到炮火重创的坦克中营救出来而双目失明。在此之前,他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决心,他决定尝试一项崭新的运动,  相似文献   

15.
儿子14岁生日那天,我很郑重地提出了一个要求以后在公共汽车上,如果只有一个座位,那么,请让座给我。儿子很吃惊,因为以前都是父母为他让座,这仿佛是天经地义的:后来,他慢慢懂得了要为老弱病残孕妇婴幼儿让座,可谁也没告诉过他要为父母让座。我说:“孩子,你已经14岁了,已经快和妈妈一般高了,你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相似文献   

16.
为认识论的普遍性辩护──多元论述与单一“理性”胡国亨作为元文化模式的文化论述墨子刻先生将我的认识论立场界定为一种乐观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但他将我的文化理论等同于他的论述1,从而与他的论述2相对立,则就完全错了。按照墨子刻的分类,其论述1等同于中国思维...  相似文献   

17.
我和世灯相识于“革”后期,那时我在福建日报当编辑,他在沙县报道组工作。他经常到报社来送稿,一来二往,我们便熟悉了。他在大学里是读生物的,搞新闻报道是改行,但他干得兴致勃勃,乐此不疲,福建日报曾用整版篇幅发表过他采写的通讯报道,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那时他给我的印象是谦逊热情,勤奋好  相似文献   

18.
我挤进通向量子1舱的三英尺的连接通道。瓦西里只是“站”在舱里。我快速扶住他的腰部并摇动他,他也摇动我,这样一种信号表明我们都仍旧有意识。火焰在我脸前五英尺的地方燃烧,烟雾太浓使我不能看到他的脸。  相似文献   

19.
尘封的茅台     
前些时候,天津电视台为了制作一部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院士的专题片,来到了我父母家里进行采访。说实在的,我父亲不过是为邓院士开过车的普通司机,一个大老粗,他真的说不出什么,而且,以前他也陆陆续续参加过一些座谈和采访,能回忆的都回忆了,能谈的也都谈了,再让他说,还真太难为他了。我母亲也说,家里乱糟糟的,让人家拍来拍去,将来一上电视,挺不好看也怪没面子。父亲对母亲讲:“电视台是来了解邓院士的事迹,并不是要拍我,我不介意家里乱,只要能让更多的人对邓院士有更多了解,怎么样都无所谓。”  相似文献   

20.
汤淼 《百科知识》2007,(2X):37-38
我的一个表弟,在他出国留学之前,有一天,他的父母和他一起来到我父母家,说想要学习葫芦丝。我父亲在退休之后,到少年宫教小朋友学葫芦丝和竹笛。对于这个突然要加入的“大弟子”的学习动机,我的父亲很好奇。“这样一来,他将来在国外,如果觉得孤单,吹吹葫芦丝心里可能就会好过些。”舅舅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