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现在的家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如果父母不注意从小培养幼儿的动手习惯和自理能办,把幼儿当作“小皇帝”,包办代替,娇生惯养,幼儿长大以后肯定不会有出息。作为父母,谁都希望自已的孩子长大成材。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幼儿长大以后有出息呢? 一、鼓励支持幼儿去干。幼儿  相似文献   

2.
史凤省 《顽皮娃娃》2007,(6):I0001-I0002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离不开劳动,而劳动要有收获,就不能懒惰,必须勤快。勤快会使人健康长寿。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人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勤快的习惯,孩子长大后才会有出息。  相似文献   

3.
道德智商     
道德智商●邓宝翠他会不会考高分?他会不会进名校?他长大了会做什么?随着孩子成长,做父母的无时不为孩子操心。但有个问题最让他们担忧:孩子长大后,会不会做个好人?许多父母对孩子谆谆教诲,除了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之外,其实他们最基本的愿望是培养孩子正直的品格...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阅读》2005,(1):101-101
有个10岁的男孩,不小心把自己家的一个花瓶打碎了。他的母亲走过来,不问青红皂白,将他一顿猛揍。这个男孩长大后,干什么都畏首畏尾,没有什么大出息。母亲晚年曾叹息:为什么人家养的孩子都有出息呢?  相似文献   

5.
说孩子     
有了孩子,谁都希望孩子小时候乖,长大了有出息。做父母的全盼望孩子出人头地,就闹出许多畸形的事体来。有人以教孩子背唐诗为荣耀,家有客人,就呼出小儿,一首一首闭了眼睛往下背。但我从没见过小时能  相似文献   

6.
各位家长,感谢你们的光临!我们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出息,然而,怎样才能让孩子有出息呢?我想,除了老师的教育外,它与我们家长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潘爱琴 《考试周刊》2014,(94):188-188
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首先要做好人,扎好德行的根。德行的根在什么时候扎?"苟不教,性乃迁"。小不教,长大了,再要把他拉回来,会很困难,所以一定要从小教,从幼儿园开始教。《弟子规》是教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约束孩子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弟子规》就是做人的标准,是让孩子成人成才的法宝。  相似文献   

8.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会进许多所学校,但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是自己的父母,第一所学校是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种种有意无意的引导,以及他们的言行、家庭环境等都将对孩子的启蒙、成长和成才产生巨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才的摇篮,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是家长共同的心愿,“望子成龙”是家长们共同的心理。自古以来,为人父母者,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比自己更有能力,更有出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成了众多孩子不断奋进的动力。一批批、一代代人才在父母培育下成长。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蕴含着无数父母教子成才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9.
征稿启事     
君君是个能干、开朗的小女孩,在幼儿园里,她经常帮老师擦桌椅、发碗筷、整理睡眠室,是老师的小帮手。一天,君君情绪很失落地问王老师:"您说我长大后会有出息吗?"王老师很惊讶:"你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呢?"君君说:"我对姑姑说我在幼儿园里劳动好,老师总表扬我。可她说,劳动好长大了不会有出息,学习好才行。"王老师一时不知该怎么安慰孩子。面对失落的君君,您会怎么做呢?劳动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只会干活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出息吗?  相似文献   

10.
Tracy  关向宇 《母婴世界》2014,(2):118-119
小小的孩子,他们知道什么是责任感吗?他们会有责任感吗?他们需要有责任感吗?孩子的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伴随孩子的成长而不断成熟的。  相似文献   

11.
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而责任感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要形成与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使他们学会如何承担责任。当然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家长应清楚要培养孩子承担什么层次与什么内容的责任,或者说,家长应清楚孩子能够承担什么责任、不能承担什么责任。  相似文献   

12.
为了孩子有出息,许多家长常常只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和培养特长,而忽视了让孩子做家务活,认为做家务活没有出息。其实,这恰恰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个误区。有关研究表明,会做家务活的孩子可能会更有出息。如美国哈佛大学的研  相似文献   

13.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它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笨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和聪明的,只是聪明的表现不同。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长大了有出息,每一位老师也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聪明,永远有好成绩,因此,孩子的学习成了每一个家庭和学校关心的大事,而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即聪明的程度则成了家长和老师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传统教育观念及结构下,人们往往会认为,识字多和会数数的孩子是聪明的,在学校成绩好的孩子是聪明的,能考上重点中学和大学的孩子是聪明的,能出国留学的孩子就…  相似文献   

14.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有本领,长大成为优秀的人才。于是,社会上迎合大部分家长的心理需要举办了各种特点班。许多家长给孩子报名参加学习,有的还学习两项以上内容,家长陪学陪练,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  相似文献   

15.
家教的艺术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为父母者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有出息.家庭教育是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养成,要靠父母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09,(12):14-15
自理能力要不要训练?是不是长大了就自然而然地会了呢?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听完了专家的讲解,让我们来看看家长们的心得体会,共同分享家长们关于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好经验。  相似文献   

17.
深压在心底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醒来后孩子就很懊悔。为什么自己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很有出息,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相似文献   

18.
为父母者,没有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有出息”的,因此就不惜一切满足孩子。有的是孩子要啥给啥,无度地娇惯纵容;有的是大鱼大肉侍候孩子,鞍前马后陪着孩子,无微不至照应孩子;有的甚至是为了孩子不惜牺牲个人的前途和事业。所有这些,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盼望孩子学习好、有出息,然而,却往往事与愿违,种下了关爱,却收获了埋怨,  相似文献   

19.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主要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温小凤 《母婴世界》2011,(12):94-95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一个有礼貌,有教养的孩子,将来等孩子长大了,他也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但是优雅的社交风度不会天生,需要从小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