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钓鱼》2007,(4)
芦苇浮标材料简单,做工也不复杂,因为脚和标身首尾是多片合拢后用胶水粘起来的,难免有渗水之虑,所以巴尔杉木浮标一出来,它就淡出市场了。然而,小规格巴尔杉木浮标不能调得太低,如1号溜肩瘦身调3目,拉大饵两钩就触底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7,(1)
七、深圳钓鱼郎“竞FB-J-013”芦苇浮标重出江湖至少有3年了。用11目的瘦身巴尔杉木浮标击底,调高了上牵引力过大,稍微有点走水就不能用轻饵了;调低了,用重饵又显得反应不足,调目区间过窄是这类浮标的缺点。于是,回过头来,还是老老实实用标准标身的浮标来得省力。同体积比较,芦苇材质轻,上牵引力足。在巴尔杉浮标调高一目和调低一目会抓不准口的时候,芦苇浮标的可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钓鱼》2007,(1S):20-21
七、深圳钓鱼郎“竞FB-J-013” 芦苇浮标重出江湖至少有3年了。用11目的瘦身巴尔杉木浮标击底,调高了上牵引力过大,稍微有点走水就不能用轻饵了:调低了,用重饵又显得反应不足,调目区间过窄是这类浮标的缺点。于是,回过头来,还是老老实实用标准标身的浮标来得省力。同体积比较,芦苇材质轻,上牵引力足。在巴尔杉浮标调高一目和调低一目会抓不准口的时候,芦苇浮标的可调性(指增减铅皮对调目的影响)和可钓性(指钓目的任意性)可以让人省却空竿多的烦恼,当然这是指底钓小鲫鱼。  相似文献   

4.
郅辽 《钓鱼》2007,(1X):14-15
1989年“台钓”进入大陆。自那以后,浮标受到关注,因为它提供了饵重平衡钓组的可能。然而,我们并不十分关心它的材质,诸如木材、芦苇、孔雀翎、塑料等等都是以调4钓2来认识的。随着“台钓”普及和实践的提高,先是塑料标被淘汰,接着芦苇标出局,孔雀翎被冷落。代而取之的是巴尔杉木浮标。可是,从2005年起,芦苇标卷土重来,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5.
调四钓二     
张炎冰 《钓鱼》2009,(7):23-23
“台钓”基本功之一,空钩离底调4目,装上饵后钓2目。可是一是拉饵之后钓饵轻了,原来只要不是特别大的浮标,搓饵压标尖2~3目是可以保证的,钓2目是下钩躺底,上钩触底,钓饵化了浮标恢复调4目,容易掌握。二是出现了巴尔杉,出现了短身、长碳脚和实心长标尖等等适应拉饵需要的新造型,浮标的运动不再慢吞吞了,而是按拉饵需要有了快翻身、慢下行、到位及时等不同个性,所以调4钓2不适用了。如果继续按调4钓2操作,不是信号出不来就是动作大不中鱼,因此调4钓2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6.
严实 《钓鱼》2014,(1):24-25
浮标是“台钓”后才被钓鱼人接受的,之前用芦苇竿,鹅毛杆制作的没有标尾的立漂都是二力失衡——坠、钩、饵重量大于或小于浮漂的上浮力。坠、钩、饵沉底,“沉”大于“浮”,立漂躺着或斜立着主钓下层鱼;坠、钩、饵悬于半水,“沉”小于“浮”,立漂直立主钓上中层生活的草鱼、鳊鱼、鲐鱼。浮标出现后南于浮力集中在标身,不管一浮(标身)两沉(实芯标脚和实芯标尾)还是两浮(指标身和空芯标尾)一沉(标脚),都是无饵调4目,加饵钓2目。  相似文献   

7.
刘行群 《钓鱼》2005,(13):25-25
钓“黄尾鱼”首先必须具备合理的钓组,即钩、线、漂、竿、拉饵盘。”黄尾鱼”是小型鱼类,摄食爱靠近水体边缘群游觅食,钓取它使用悬坠钓组最为合适。36米超硬竿(悬钓长节竿为最佳),线组1~15号做主线,0.4~08号做子线,用1~2号无倒刺钩,选用3~4号细尾漂(巴尔杉木为最好),调6钓4为宜,也可以根据个人用标的习惯和天气的变化选择浮标。温度高时可选择大标,温度低最好使用小标,这样可以放大有鱼咬钩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何蔚蓝 《垂钓》2004,(7):48-50
我们讨论浮标的时候,经常会提及浮标“剩余浮力”的概念,它是在空钩不挂饵、两钩悬离水底的情况下,用浮标露出水面的标尖目数来表示的浮标浮力。例中调空钩5目,从这个刻度到标尖顶端平齐水面所承担的鱼饵重量  相似文献   

9.
严实 《钓鱼》2014,(3):20-21
浮标也称浮漂、鱼漂,是钓鱼时用来反应鱼讯,标志钩位、水深、钩况和有饵与无饵的装置。浮标的工作原理与传统钓使用的立漂是不同的。传统钓坠钩沉底,遇走水时立漂是歪的、斜的,判断鱼咬钩的主要依据是抬漂和黑漂,缺点是不能反映钩上有饵与无饵。浮标以二力平衡为出发点,中间鼓起的称标身、其上绘有色格的称标尾或标尖,下为标脚。操作时先要调标,即以合适的调目反应饵重变化;之后挂饵找底确定钓目。  相似文献   

10.
允文 《钓鱼》2006,(2):64-64
岳阳山峡钓具是我国一家专业制标厂家,经过10多年的发展,山峡钓具公司凭借一流的品质、严谨的作风、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国内外经销商和广大钓鱼爱好者的广泛认可,成为我国浮标产业中一颗耀眼的明珠。10年前,岳阳山峡钓具公司成立之初就把目光瞄准海钓市场和海外市场,倾力打造上好的海钓浮标,山峡浮标也成为众多海钓迷的囊中必备之物。“创新浮标新类型、引导市场新潮流”是山峡公司的不懈追求,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山峡钓具公司不断创新,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主要采用芦苇、孔雀羽、巴尔杉木、通草、桐木等多种材质开发研制生产出各种浮标,适用…  相似文献   

11.
吴芜 《钓鱼》2009,(24)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2.
吴芜 《钓鱼》2009,(24):12-13
竞技钓鱼的技术流派很多,但总体分为两派:浮标派和钓饵派。前者以精选浮标、精确调标为特点,信奉“钓不上鱼换支标”,故而有“打浮标”、“击底标”、’“三等分”、“软身软尾”、“硬身硬尾”等名目;后者强调以饵谋鱼,视钓饵的状态、味型、比重、雾化和持钩性为第一要务。创造了“拉饵打浮”、“搓饵钓底”以及“拉饵钓底、钓过程”等不同钓法。然而钓鱼不是玩浮标,也不是拼钓饵,必须综合浮标、钓饵、线组和针对不同鱼情在似口非口,以及真假难辨的信号把握中钓机遇,不然总是与冠军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3.
观标与调标     
东北鱼人 《垂钓》2006,6(1):49-51
观标与调标好像是联系不太紧密的两个问题,其实,观标的好坏与调标的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调标后的钓组状态。直接影响着鱼咬钩的方式,反映在标上就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动作。要说明这一联系,就要结合实际,观标解读浮标的语言,首先要把最主要的因素,鱼一并加以考虑;调标要考虑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鱼的品种,二是钓法和气候因素。这里我们就从对观标、调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方面人手,说一下观标与调标。  相似文献   

14.
王怀斌 《垂钓》2006,6(1):47-48
浮标的标尾就象微机的显示屏一样重要,观察标尾动作是我们判断鱼讯、采取应变措施的重要依据。高手通过标尾的运动变化过程就能找出哪口是入口讯号、哪口是撞线、哪些是鱼的吐口或吞钩过浅,进而知晓浮标的调目、钓目是否合适,浮标的选择是否正确,更能知晓钩饵在水底状态,从而为钓手的应变提供第一手信息资料。因此说:认识标尾不光是认识标尾的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底钓调标     
王怀斌 《垂钓》2006,6(11):17-19
现在讨论浮标的文章很多,特别是关于浮标的调钓。本人虽也谈过浮标,但从未谈过浮标的调钓。今天也来凑个热闹。这里我只说说钓底时浮标的调钓。 浮标调钓,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调钓浮标目的是什么,调的是什么,钓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说调钓浮标的本质是什么?调钓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垂钓前调目的设定,二是调标后钓目的设定。  相似文献   

16.
张炎冰 《钓鱼》2004,(9):26-26
到一个鱼塘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什么鱼?平时喂什么?昨天的天气鱼怎么咬钩,今天会怎样咬钩,全是空白。我建议情况不明,要用自己用熟了、用惯了的浮标,不要贸然用新的浮标,也不要钓了几竿就换标。  相似文献   

17.
化歆 《钓鱼》2004,(6):37-37
孔雀翎浮漂的特点是浮力大,缺点是漂尖空腔内贮满空气而使动作显得呆滞,选择它主要是钓生口鱼和吃食猛的鱼。它的另一个缺点是翻身慢,稳定性不足,用久了会因软身而在漂身下部出现环状形裂纹,所以它在池钓竞技中淡出,并被巴尔杉木浮标所代替。  相似文献   

18.
管察 《钓鱼》2010,(15):12-13
关于浮标的争论已经很多了,不管是援引《现代汉语词典》称鱼漂,还是按钓鱼人习惯称"浮漂",都不能涵盖目前已形成的浮标概念—由连接钓线的标脚,平衡坠、钩、饵重量的标身和显示鱼咬钩以及提示钓饵重量变化的标尖三部分组成,并连为一体的新颖鱼漂。然而,一是词典对浮标有专门解释,二是钓鱼所指的浮标说白了就是鱼漂的一种,只是区别于浮子的小和形状不规则才借用浮标一词,其词义限于“设置在水面上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凡是“钓鱼时拴在线上的能漂浮的东西”统称鱼漂,“作用是使鱼钩不致沉底。”可是悬坠钓组不同了,浮标不是漂浮,而是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上:可以让钩沉底,也可以不沉底。过去是“鱼漂下沉,就知道鱼已上钩”(引文据《现代汉语词典》),现在是浮标上升、颠簸、上蹿下跳都可能是鱼已上钩,而且下沉有速度、幅度和力度的变化。浮标提升了鱼漂功能,把原来隐蔽的、不明朗的信号放大了,量化了。四、浮标造型与工作方式与简单立漂相比,由标身、标脚和标尖三部分组成的现代浮标,最大的变化是标身上方  相似文献   

20.
破解长标尖     
标尖越来越长,从当初芦苇和孔雀翎浮标的7目、8.5厘米,到巴尔杉木浮标出现,换了实心标尖后,目数长得更快,11目、13目、15目。“金孔雀”浮标在延长标脚的同时,把标尖做长到22目,又将圆柱体改成扁的,长度达到22.5厘米“;圣人”超长浮标更是不惜工本,标尖刻度21目,长度28厘米,整支浮标的长度达到80厘米。因比重在1.1~1.2之间,用碳纤维或尼龙材料制作的实心标尖越长,重量越大,所以实心标尖都做得很细,视力差一点的人要看清七八米以外、直径0.7厘米的标尖实在吃力,但视力佳者欢迎长标尖。2002年6月,著名钓手关秉宏在常州参加比赛,在知道奖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