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日裔英国当代作家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叙述了一个允许克隆人存在的社会利用克隆人为人类进行人体器官捐献以延续人类生命的故事。通过科技伦理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研究视角来对科技如何拒斥克隆人伦理身份、如何颠覆人类伦理意识以及如何重塑社会伦理环境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我们发现: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导致人类渐渐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抛弃传统生命伦理道德,造成科技吞噬伦理的现象。小说以平淡、冷静的叙事风格和写作手法给读者描述了克隆人的悲惨命运,并引导读者反思: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才是伦理道德永恒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美籍波兰作家伊娃·霍夫曼的小说《秘密》将克隆人爱丽丝的身份之谜作为叙事主线,探讨科技时代人类滥用科技所引发的伦理问题。小说特色在于将科技伦理和人物心理活动相融合,揭示生物工程对人类身份和人性等潜在影响。本文从文学伦理的角度,结合心理学的"暗恐",探讨小说的叙事内容与方式,分析作品的伦理内涵与道德意图。本文认为,爱丽丝的心理困惑、乱伦之恋、身份诉求等伦理结的生成与解构,体现了这部"软科幻"对科技时代人类的终极关怀,以此对非理性的科学选择提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3.
对于克隆人的研究与试验的伦理驳难多集中于人的尊严问题上,认为它触犯了人的尊严。本文认为,这是对克隆人研究与试验的强有力的禁令。但是,如果克隆人研究能够给研究者及相关人员带来现实利益的回报,并且最终将造福于人类,当前伦理的禁令就只是软制约,它阻挡不了克隆人的降生。这样,我们就不应当仅停留在对于克隆人的伦理困境的讨论上,而且应当对克隆人到来进行社会前景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克隆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克隆羊出生后,克隆人的问题引起了一阵轰动,大部分人对克隆人持否定态度。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这种态度进行了批驳,阐述了在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克隆人”产生的必然性,提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形成的,应该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因此在克隆人问题上应审慎思考科技发展和传统伦理的关系,在科技和伦理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5.
现在,关于克隆人的争论聚焦于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上。主流的思想认为克隆人违反了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中的不伤害原则和尊重原则。但这种观点有以偏概全之嫌,对克隆人技术的用途应区别对待,有些会违反生命伦理基本原则,但如果把成熟的克隆人技术作为一种辅助生殖手段用于满足不育夫妇生儿育女的需求,并不会违反这两个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克隆人技术目的看,基础研究性克隆一般不会引起伦理上强烈冲击,治疗性和生殖性克隆则强烈冲击着人类伦理道德。生殖性克隆伦理问题的突出表现在于有损人类的尊严,治疗性克隆伦理问题的核心则是胚胎的权利与道德地位问题。考虑到克隆人技术的真理性和实践性两个层面,以及评判标准的相对性,对该技术进行绝对的善恶评判有失慎重。不过,生命伦理领域制定规范该技术的伦理原则是必须的,其中,知情同意原则理应是一个重要原则,其伦理学依据在于: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相似文献   

7.
"命运与责任"是石黑一雄文学创作的一贯主题,透过《别让我走》揭示的人体器官捐献者的命运与伦理困境,作品对克隆人"顺从"与"责任"的伦理意识书写,不免使我们联想到日本传统"效忠"文化,感受到作家对日本民族二战历史悲剧成因的无言悲悯与诘问。基于这样的认识,文章以文学伦理批评视角,透过小说特定伦理环境中克隆人的伦理选择能指,探赜形成克隆人伦理意识的文化渊源,索隐克隆人"责任"伦理表现与日本"效忠"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作家与作品的深层所指。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教材中有关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的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关注生殖性克隆人”一节紧紧围绕课标要求编排内容,在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从帮助学生逐渐认识应该禁止生殖性克隆人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引导和拓展提升几个方面来有效开展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相似文献   

11.
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涉及克隆的道德问题在应用伦理学领域也日益凸显。"克隆人的合理性"问题,成为克隆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克隆伦理的研究上存在着不同的争论,学者从不同角度、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  相似文献   

12.
克隆技术的不断发展,涉及克隆的道德问题在应用伦理学领域也日益凸显。"克隆人的合理性"问题,成为克隆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克隆伦理的研究上存在着不同的争论,学者从不同角度、立场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见解。  相似文献   

13.
基因伦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伦理问题是当前备受关注的理论热点 ,在基因研究及基因信息的管理、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克隆人技术等将给人类带来何种道德风险、伦理难题方面 ,学界予以了足够的关注和广泛的讨论 ,也试图提出解决的办法。但多数只停留于一般原则的讨论 ,尚未形成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基因伦理准则和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4.
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伦理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考查、分析了与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密切相关的几个伦理学问题:人胚胎地位的伦理学争议、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的伦理学问题、世界各国克隆技术的政策与法规,等等,特别提到了生殖性克隆对社会伦理造成的巨大冲击。结果表明,各国政府普遍支持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而反对生殖性性克隆(克隆人)的研究。最后论及了一些学者对“克隆人”伦理学问题作出的相关预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反对克隆人——2005年2月18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声明禁止任何形式的克隆人类活动。中国政府将继续坚持反对生殖性克隆人的立场,加强对治疗性克隆研究的管理,确保人类的尊严和生命伦理原则不受损害。  相似文献   

16.
在经过一整天对科学、伦理和生命定义的激烈辩论之后,美国众议院2001年7月31日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任何克隆人类胚胎的行为.这是美国国会首次就人体克隆这一敏感问题作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7.
尤奈斯库的剧作中贯穿着对伦理身份、伦理关系、伦理选择等的书写。尤奈斯库笔下人物的伦理身份有着不确定性,人物的伦理身份有着错位的特征。剧作家还描写了畸形的亲缘关系,冲突频发的婚外恋关系以及兽性因子失控而引发的悲剧。尤奈斯库剧作中部分人物的伦理选择展现出了淡漠的道德意识,也传达出了剧作家对于道德观念与伦理选择的思考。尤奈斯库在剧作中对伦理问题的“荒诞”书写实际上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展现。  相似文献   

18.
对基因工程技术中克隆人的道德伦理问题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工程是当今生物科学研究领域中最有生命力、最引人注目的前沿科学之一,它对农牧业、食品工业、能源开发、医药卫生等领域产生巨大效益,它在产生巨大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探讨了基因工程技术中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及如何避免基因工程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对人类道德伦理的冲击和破坏。  相似文献   

19.
《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养育了许一乐九年,却被认为是做了"乌龟"。许三观从一乐父亲的身份转变为不具有血缘关系的养父身份。伴随着伦理身份的改变,许三观又和林芬芳上床,这一举动违背了许三观作为许玉兰丈夫的伦理身份。许三观在陷入伦理困境后,通过卖血弥补一乐惹的祸,用命卖血拯救一乐的这一伦理选择,让他实现了伦理身份的回归,也解除了伦理困境。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研究视角,梳理出许三观"被指做‘乌龟’——与林芳芳偷情——用命换血拯救儿子"的这条伦理主线,通过分析作品中许三观伦理身份的转变以及走出"伦理困境"的过程,进而阐释他在改变伦身份中完成的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与网络伦理教育定义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并且概括性地描述了一门研究生阶段的侧重网络伦理的心理学前提的课程。这门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教师改善其学生对伦理实践的认识,并提高学生在在线活动中的道德水平。网络空间中的决策应考虑到网络心理、道德发展以及与伦理相关的问题例如在线身份和隐私。也讨论了该领域新兴的研究结果,包括主体在线身份和实体世界身份的紧密关联性。这些违背常理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在线活动中的诚实伦理。另外,还涉及了这门网络伦理课程所涵盖的两个具有特殊心理学涵义的话题——在线隐私和在线伦理在师生讲授与学习网络空间里的符合伦理规范道德行为中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包括一名教师讲述学习这门课怎样帮助她教授其学生网络伦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