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2月15日晚,《中国新闻周刊》2011影响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包括政界、学界、企业界、文化界等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见证2011影响中国人物揭晓。自创刊以来,《中国新闻周刊》一以贯之把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树为宗旨。从2009年开始,《中国新闻周刊》每年岁末评选并发布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榜,梳理一年以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受到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12月14日晚,《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包括政界、学界、企业界、文化界等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共同见证"影响中国"2012年度人物揭晓。自创刊以来,《中国新闻周刊》一以贯之把"影响有影响力的人"树为宗旨。从2009年开始,《中国新闻周刊》每年岁末评选并发布"影响中国年度人物榜",梳理一年以来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受到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3.
杨跃珍 《传媒》2015,(4):33-34
《北京周报》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英文新闻周刊,面向关心中国的读者提供中国时事和经济发展的报道和评论,评述重大国际事件,提供权威咨询以及实用的信息服务.目前,《北京周报》已经成为我国外宣周刊中的佼佼者,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英文新闻周刊在寻求自身定位、拓展受众群和打造品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创新和大胆实践.在国际传播格局日益复杂的环境下,新时期对外传播必须进行理论创新和战略突破.笔者将从四方面探讨《北京周报》的发展之路,以期对我国英文新闻周刊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28日,是中国新《婚姻法》颁布实施的日子,截止目前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据《新闻周刊》从北京海淀区、朝阳区、东城区和西城区法院民事厅的法官处获悉,公众社会生活因新《婚姻法》颁布实施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至少北京地区出现了离婚高峰。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官员是什么时候开始赴韩学习韩国新村运动的?  相似文献   

6.
《新闻周刊》是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一本时事周刊。1999年9月中国《新闻周刊》试刊。2000年1月1日,《新闻周刊》创刊号出版。2001年1月1日, 《新闻周刊》实现每周出版,成为真正的周刊。作为中国第二大通讯社办的刊物, 《新闻周刊》拥有异常丰富的新闻图片资源,与一般刊  相似文献   

7.
报刊图书     
《传媒》2007,(6):73-73
国家标准《出版术语》开始征求意见;中国科技期刊海外影响扩大;“期刊在中国”展览开幕首部手抄本中文期刊现身;解放日报报业集团i-news开始公司化运作;《中国新闻周刊》获“卓越深入报道奖”;  相似文献   

8.
从新创与改版看严肃大报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中国报业掀起创刊新报与老报改版的高潮:一些经济类的周报迅速崛起,如《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等,一些时政类新闻周刊也脱颖而出,如《中国新闻周刊》和《三联生活周刊》等。影响力颇大的“老牌”报纸《南方周末》也开始强化时政新闻报道。与此同时,我国各级党委机关报也进行着声势浩大的改版。  相似文献   

9.
2914年7月的炎炎夏日里,在北京东三环附近的京城大厦中信集团总部办公室,孔丹两次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  相似文献   

10.
韩阳 《出版参考》2005,(9X):20-20
在采访朱伟之前,记者走访了北京59个书报亭,做了一个小型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购买《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下的女性,与同类杂志《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等相比,《三联生活周刊》的定价最高,但销售却是最好的。带着这些调查结果,记者开始了与朱伟的交谈。  相似文献   

11.
海外传媒     
《传媒》2013,(1):8
美国《新闻周刊》停出印刷版在2012年12月31日上摊的最后一期《新闻周刊》封面采用黑白主色调,图案是曾经的《新闻周刊》办公室大楼;标题是"最后一期",并在字母前面加上了网络流行符号"#",仿佛在发一条微博。从2013年开始,《新闻周刊》将停出印刷版,只发行网络版,改名为《世界新闻周刊》,提供网上付费阅读。定位读者群为"渴望深入了解世界新闻的  相似文献   

12.
七月●南方报业竞购《新闻周刊》失利7月21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为了打破西方媒体的世界主导地位,中国媒体趁外国新闻机构处于财政困境的时机,开始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3.
(一)放眼望,中国报刊大战于今尤烈。据新闻出版署数据,国内现有报纸已近2200种,期刊8000多种;仅广东省内就有报纸126种,期刊323种。几乎每年都会有报刊中的新锐出现,再加上广播、电视的不断“改版”、扩张,互联网信息的不断入侵,激起一轮又一轮的争战。这是报刊业空前的“繁荣期”,亦是空前的“恐慌期”。作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产业结构中重要一环的新闻周刊,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加盟到了群雄逐鹿的格局中去。在目前中国报刊最发达的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亦形成了由《瞭望·新闻周刊》、《北京青年报·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新民周刊》、《羊城晚报·新闻周刊》、《深圳风采周刊》等周刊的竞争。为求生存和发展,《羊城晚报·新闻周刊》一直在顽强地找寻和调整自己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场大雨何以成灾,且夺去77人的生命?这是北京暴雨过后公众最大的疑问。为此《中国新闻周刊》分别选取北京城区莲花桥与房山挟括河两个样本,追溯其多年变化,以期管窥北京城区和郊区洪涝灾害的微观成因。  相似文献   

15.
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2004北京图书订货会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意大利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博览会法国法雅客书店意大利RCS传媒集团印度出版业法国出版业英国出版社美国出版业美国《出版商周刊》英国《书商》北京知道图书广场《远东经济评论》中国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第四届北京出版物发行研讨会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上海出版博物馆上海人民出版社百荣书店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四川出版集团内蒙古新闻出版局台湾金石堂新加坡PAGEONE书店席殊书屋(民营)…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虽然我不能完全认同中国《新闻周刊》年终特稿的评论,但我向中国知识分子的勇气和敢言致敬。在中国公民权利保障的漫长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沉默。” 北京 张言方  相似文献   

17.
下一期的《新闻周刊》,将正式启用《中国新闻周刊》的刊名。我们会与支持我们的读者一路,同行更同行  相似文献   

18.
5月21日,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正忙于办理相关手续的瑞士人寿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陈龙清。 新闻周刊:瑞士人寿一定要撤出中国市场? 陈龙清:没错,我这些天一直忙的就是这个事情,要办理一些手续。(撤出中国)这个事情很简单也很正常,它只是瑞士人寿一个战略性的调整。 新闻周刊:我们注意到,瑞士人寿早在1999年、2000年尚未获得中国保险牌照时,就先进行了部分投资,可见瑞士人寿对  相似文献   

19.
时政报道的现状和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伊莎 《青年记者》2007,(14):32-33
时政报道无疑是各种新闻题材中的“王者”,是新闻皇冠上的“明珠”,有业界人士预言这是中国新闻界最后一块蛋糕。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起,《南风窗))和《中国新闻周刊》大约在1999年末率先明确地打出了时政牌,随后许多市场化新闻周报、杂志都开始在靠前的版面设“时政”板块,以“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南风窗》、“凤凰周刊》为代表的媒体走在这个潮头的前列。  相似文献   

20.
杨春兰 《传媒》2006,(5):10-12
从利用中新社第一报号而创办的《中国新闻》的周末版到具有正式刊号的《新闻周刊》,再到《中国新闻周刊》,几经周折和坎坷,它终于成为国内唯一一本国字号的时政周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