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隐喻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模式,它受社会文化背景影响,表现出明显的文化特征.从英汉隐喻的来源人手,通过对英汉一些常见的动、植物词汇和人体词汇隐喻的实例分析及其差异根源的探究,可以揭示英汉隐喻现象所折射出来的不同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心理决定着色彩词的民族文化语义,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对颜色的表征不同,中西方精神观念、文化价值存在的差异性赋予了色彩词本身的双重隐喻义,从而产生了词汇的联想对应、联想重合、联想碰撞和联想空缺,探讨两者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对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从英汉颜色词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英汉语两种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在颜色词的使用和理解上英汉语也就存在着差异。注重颜色词的文化差异有助于正确理解词汇载有的文化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利用两种概念的相似性、用已知概念去表达未知概念的隐喻认知模式对理解和掌握一词多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隐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并提出通过掌握基本范畴词汇、寻找词义间的相似性以及在语境中理解隐喻等方法来提高隐喻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窥.从俄汉常用颜色词中的黑色、白色、红色和黄色入手,对俄汉颜色词的隐喻文化认知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凸显俄汉语言的民族个性以及文化差异,进而促进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从词汇的联想意义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进行了比较。这些颜色词不同的联想意义映照了文化的差异,对它们的研究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及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7.
隐喻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密切相关,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隐喻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在词汇教学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词义扩展和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旨在把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分析它在英语词汇变化和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指出隐喻不仅作为一种认知结构促进了词汇的变化,而且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一词多义和词义变化的钥匙。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提高学生的词汇掌握能力。  相似文献   

8.
英汉语中"一词多义"是一种非常普遍和重要的语言现象,因为语言的基础是词汇,词汇的核心是词义。而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是隐喻和转喻,一词多义就是在原型义的基础上,在隐喻和转喻的共同作用下向外拓展的,而隐喻和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手段能体现认知主体的一定的思维特点,因此,对英汉人体词的对比研究不仅能揭示一词多义的拓展规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中西方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规律。此外,一词多义的研究也能证明词义是文化的载体以及词义具有体验性。  相似文献   

9.
文化制约植物词的意义,意义反映丰富的文化。英汉植物词的联想意义异多同少。结合部分英汉植物词范例,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进行词的联想意义同文化与思维相联系的研究,可以认识到文化对词汇的制约以及植物词汇所承载的丰富文化。  相似文献   

10.
刘楠 《考试周刊》2013,(77):18-20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历史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颜色词的使用和理解上存在差异.本文对英汉语言中的红色、白色、黑色、黄色、蓝色、绿色、粉色七种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差异进行了探讨,帮助人们正确理解词汇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颜色词的中西文化差异,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乐琼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2):119-122
词汇是语言的要素.词汇在外语教学中有着的重要地位.从当前学生的词汇学习方法和词汇能力的调查分析,因此,发展学生的词汇能力刻不容缓.在外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词汇能力应注意新词汇的语境化和交际化;把好语音关,重视音形的对比;防止课堂教学中学生词汇输入和输出的失衡;引导学生将词汇学习延伸到课堂教学以外;引导学生走出词汇记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2.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真正掌握大量的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本文根据学生的词汇现状,论述了应该怎样启发学生的兴趣,选择哪些词汇教学,以及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缩略语是现代语言中一种重要的构词方法.日本的文化、语言文字虽然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国的影响,不同语系的日语和汉语,它们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日语和汉语中的缩略加以分析,比较其异同,从而有助于更深入地分析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4.
词汇知识是构成语言能力的重要因素,词汇量的多少是衡量第二语言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如何有效地测量学习者的词汇量是语言习得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国外有关词汇量测量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汉语词汇测试和教学研究提供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日汉语音、字词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多人认为日语比其它语言好学。原因是日语中有很多汉字。以为没学过日语,也可以根据汉字猜出其大意。其实不然,汉语与日语虽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却分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属于孤立语,日语则属于粘着语。两种语言间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词汇记忆是外国教学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心理语言学记忆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词汇记忆的过程,改变词汇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提高词汇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个二语学习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的认知角度研究词汇的组织、储存和提取,揭示母语心理词汇和二语心理词汇的共同之处及区别,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课题,对我国外语教学尤其是外语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辉 《海外英语》2014,(15):58-59
As we know that mastery of vocabulary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foreign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earners cannot learn a language without vocabulary. Based on the vocabulary leaning problems of Non-English majors, this article makes analysis of the main factors for the problems and tries to provide some vocabulary teaching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In countries with German as an official language, children with German as a second language perform overall worse in school than their German native speaking peers. This particularly affects written language skills, which require advanced language knowledge. The reasons are manifold, but one is prominent, namely poor vocabulary knowledge. Vocabulary, however, consists not only of the number of known words but also of a complex and hitherto under-researched lexico-semantic framework,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vocabulary depth.

Method

In the present study, a sample of 373 children (322 German native speakers and 51 with German as a second language) was examined longitudinally in Grade 2 and 3 for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vocabulary breadth and depth. Vocabulary depth was defined as relational and semantic word knowledge. Latent change score models on vocabulary breadth and depth development including reading precursor skills, non-verbal intelligence and SES were conducted.

Results

The children with German as a second language scored lower than the native German speakers in reading and vocabulary tests, with the difference in vocabulary depth being more pronounced than in vocabulary breadth. Importantly, the differences did not tend to diminish over time, which could have been expected. The differenc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can be accounted for mainly by the variations in vocabulary, especially in vocabulary depth.

Conclusions

These findings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including not only vocabulary breadth but also vocabulary depth in the context of reading research on children who do not speak the majority language.
  相似文献   

20.
迁移理论认为在母语和外语有差别的地方,学习者的母语知识会干扰外语学习;而在母语和外语有相似之处的地方,母语则会对外语学习起积极的帮助作用。母语迁移是外语学习中无法避免的现象。在全面对比、分析汉语负迁移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后,提出了在教学中防止汉语负迁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