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出问题,创设探究环境 教师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插入图片、设置图片格式、插入剪贴画,并且最后还画了个标注,同学们还记得那个标注是用什么画的吗?学生集体回答:自选图形。教师:对,是自选图形,用它可以画出标注,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简介 1、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角,并讲出两块三角板中各内角的度数。接着,要求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75°的角。学生画完后,指一名学生板演。 2、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教师说:“如果要画一个65°的角,应该怎样画呢?这就要用量角器了。”随即,教师宣布:用量角器画角,是本节课的课题。 接着,教师对用量角器画角作了示范,画出了一个65°的角,边画边按教材中叙述的画角步骤作了比较清楚的说明,并要求学生复述一遍。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用量角器作出一个125°的角。学生作出的图形,有的十分正确,有的却作出了小于90°的角。教师  相似文献   

3.
设计新颖而艺术的课堂板书 ,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 ,抽象概括、构建知识网络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一则板书设计匠心独运 ,很有特色。“角的分类”一课板书设计 :注意点 :直角、平角、周角是特殊的角 ,它们的度数是固定的 ,而锐角、钝角的度数是在一定的范围的。这个板书的特色有三 :一是设计台阶 ,直观形象。把角的类别按度数从小到大依次排在第一台阶到第五个台阶之间 ,使角的度数大小与台阶的高低巧妙地结合起来。经过这样的处理 ,学生学习“角的分类”就像是在做走台阶的游戏 ,学习兴趣大增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图文结合…  相似文献   

4.
笔者听了几节使用旧教材的研讨课,觉得新理念并不凸显,不禁深思:面对新理念,手执旧教材,如何让旧教材也亮起新风采呢?下面,以几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见解。案例一“: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课始,教师用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圆等图形。师:哪些图形有尖尖的角?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尖尖的角。(教师拿起三角板,用手比划一下,说这就是“角”)师:请你拿出三角板,指一指角在哪里?(学生各自拿起三角板,有的手指向顶点,有的手指向边)教师把三角板按在黑板上,沿着三角板的边画出一个角。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思考: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在实践活动中建构数学知识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抽象的数学知识时,不仅要注意引导他们对图形和实物进行观察比较,而且还要尽可能多地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如,可以这样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概念:请(学生)从一点引出一条射线,换个方向再引出一条射线,看一看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角)再画出一个角,并把画的过程说给同伴和老师听听.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听一位老师讲“角”这一课。当他把角的概念和分类讲完,便提了这样两个问题:圆是多少度?半圆是多少度?学生回答,圆是360°,半圆是180°,理由是圆是一个周角,半圆是平角。显然这一问一答都是错误的。圆是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图形,具体地讲圆是一个面。而周角是一个角,是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只不过两条射线重合而已。尽管圆和周角在形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角。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出示一个钟面。师:请同学们观察钟面的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的图形,这是什么图形你们知道吗?生:我认为这个图形可能叫角。(有3名学生这样回答)师:这几名同学回答的很正确,角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图形。教师板书课题:认识角【评析】这一环节是通过观察学生熟悉的钟面自然地导入新课,既创造了意境,又了解了学生对角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教学角的初步认识1.出示多媒体课件(书中情境图)。师:同学们能不能在这些画面中也找出哪些地方存在角?生1:斑马线上有角。生2:房子…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图中的角○徐秋华(宜黄县成南中心小学)听二年级一节有关角的知识的数学课,当中有这样一个片断:教师先出示了一道知识巩固题(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9页第4题),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在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指定学生回答,学生回答说图①...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简介 1.复习上节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角,并讲出两块三角板中各内角的度数。接着,要学生用三角板画一个75°的角。学生画完后,指定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2.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教师说:“如果要画一个65°的角,应该怎样画呢?这就要利用量角器了。”随即,教师宣布:用量角器画角,是本节课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角的分类”投影教学效果好杨慧聪,刘志平一、利用旋转片切步认识角的性质在课的一开始,投影出示角的示意图形——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然后围绕角的顶点,旋转一边,角由小变大。引导学生观察得出:角的大小由两边叉开的大小决定。伸缩角的两边,引...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一堂课上,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角后得到的切口图形是什么图形?切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面对这样一个需要一定空间思维的立体几何问题,初一学生显示出明显的不适应和困难,课堂上的气氛沉闷了。教师在黑板上画着各种不同的切口图形,学生却显得茫然,教师几次试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气氛搞活,而最终还是教师唱独角戏(可能是缺少实物模型,也可能是抽象度要求比较高的缘故)。学生明显被动,从而也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书上有这样一个题目:先量出每个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教师先让学生动手量一量,然后再组织交流量角的情况。其中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学生一致认为是110°。对于这  相似文献   

13.
一、分辨图形,揭示课题。 教师用幻灯出示锐角、钝角、直角三种角的图形,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之后,教师又出示下图,要学生观察图形、回答问题:屏幕上有哪几种图形?  相似文献   

14.
读了郭元祥《教师的20项修炼》中“教师的智慧”,我被文章中所引用的一个精彩事例而深深打动:一位教师上《角的度量》一课,课的开始,该教师在指导了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后,学生开始了实践活动。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用量角器去度量锐角、直角、钝角的方法,教师十分满意,一切都在预设的轨道中有序进行着。就在这时,一个学生喊道:“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还有一个钝角的度数没有度量,怎么办?”听课的老师嘀咕:借一个量角器给他不就行了。该教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趁机抛出了一个问题:“小鹏的量角器断成了两半,它还能量角吗?”“球”就这样抛给了学生。“那小半块量角器肯定不行了,因为它没有中心点。”一个学生说道。“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补充道。“可是小鹏要量的角是钝角,那大半块量角器也不管用呀。”一个学生质疑。“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老师话音刚完,听课老师就会意地笑了。接下来,教学的闪光点出现了。“先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在所量的钝角上画出一个直角,再利用那大半块量角器去量余下角的度数,用量得的度数加上90°,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有个小组的学生说出了本组的方法。“可以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用那大半量角器分别量出两个锐角的度数后再相加,就是所量钝角的度数。”另一个小组的学生谈出了不同的方法。“老师,还可以把这个钝角补成平角,量出补上的锐角的度数,再用180°减去补上锐角的度数就行了。”另一小组的学生迫不及待地进行了补充发言……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旧知师:同学们学习了角的有关知识,想一想角是怎样袒成的?下列图形另别是什么角?(见下圈)什么是锐角、直角、钝角?(学生回苔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锐角、直角、钝角)[邱:从角的知识引入,为新课学习三角形授内角的大小分类作了皿要的铺垫〕二、讲授折课(一)认识三角形的意义1.颓枉认识三角形。教师出示红颌巾、三角惧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课上,某教师执教"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课伊始,教师问道:"谁能一口气报出30个5相加这道算式?""5+5+5+5+5……"一位学生顺利地开始报算式。教师临时打断他的发言:"你觉得这样麻烦吗?"显然,教师意欲通过引导,使学生感受到这样的算式很麻烦,从而顺利引出"乘法",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的简洁性。没想到,学生竟然回答:"不麻烦!"教师无奈,只得进一步引导:"如果  相似文献   

17.
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多媒体显示红领巾、三角尺、时钟和折扇等学生熟悉的物体。学生观察后,电脑屏幕上消失物体的颜色,退去图形中的一些线条,只留下一个角。学生认识到:角存在于身边的物体中。接着,学生在折、摸、辨、比、画角的过程中理解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特征。课后,教师留给学生作业:仔细观察,你身边的物体中有哪些是角?在作业完成后的汇报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见电线和电杆组成了角,看见房子顶上有角,发现人在走路时两条腿形成的角,知道每个人的拇指和食指可以构成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学习目标】1.认识、理解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2.感悟各种角之间的关系,并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重点:依据角的度数区分各种角。难点:理解周角的概念。【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1.你了解多少有关角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2.你知道下面图形是什么角吗?(出示课件PPT)二、自主学习新知识(独学、对学、群学)1.量一量下面的角是多少度?然后按角的度数把它们分类。  相似文献   

19.
授课时间 :2 0 0 1年 3月 2 7日 .学生状况 :学生基础一般 ,部分学生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且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但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因而本节课的起点较低 ,问题的提出也有梯度 .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学生并不讨厌数学 ,课堂上参与意识和主动性较强 .一、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教师 :在昨天的语文课上同学们学习了卞毓麟先生的《数字杂说》一文 .(学生满脸疑惑 )今天 ,我们也来研究两个在几何中非常重要的数字——— 90和 1 80 不过 ,不是杂说 ,而是专说 .有谁能告诉我 :90和 1 80在几何中表示哪两个角的度数吗 ?学生 1 :90是直角的度数 ,1…  相似文献   

20.
在很多小学数学教材中,讲了角的概念后,都有这样的练习:看下面各图,左面的三角形有哪几个角?右面的图形有哪几个角?在一次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绝大部分学生回答左面的三角形有三个角,右面的图形有四个角,可是有一个爱动脑筋的学生提出疑问:角的边是射线,这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