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成人美术教育应重视艺术思维的培养周鲁潍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绘画表现、体块造型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智慧的结晶、技术的展现和心灵世界的坦露,是对现...  相似文献   

2.
想象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灵魂,是沟通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桥梁。丰富的想象力也是科学家、艺术家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所以在绘画中培养儿童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儿童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其充满丰富甚至离奇的想象力。美术教学就要靠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激励,唤起儿童敞开心灵的大门。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去要求儿童模仿。  相似文献   

3.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产物,美术作品也不例外。美术的特征之一就是传情,只有这样,美术作品才能成为有生命的艺术品,而不是一件死物。一位艺术家只有重视情感的培养才能创造出来有情感的作品。现在的美术教育中只注重画法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忽视了美术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遂成了美术教学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当下美术教学的现状,对培养学生的美术情感因素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健一 《成才之路》2014,(29):I0011-I0012
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参与,要把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美术作品中表达的情融为一体,深入挖掘美术教材中的情感,开发教师教学中的情感,发掘学生学习中的情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艺术家产生共鸣,融入美术作品中,提升审美素养,助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5.
艺术家通过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能释放自己的情感,并接受别人的情感输出。绘画创作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更是情感与技艺的统一,而在油画这门艺术表现形式中,真挚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更是相并存的两个重要因素。在油画创作活动发生前,需要精研绘画技巧,驾驭自己的技艺。技艺是由内容的需要而产生,而内容正是情感的释出。  相似文献   

6.
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可以依托共性规律,启发学生感知作品传递的情感;关注时代背景,帮助学生客观看待艺术品的影响;借助临摹原作,引导学生体会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把唤醒学生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初级中学体意识,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用什么去唤醒学生?"情"就是最好的武器.艺术是情感的产物,美术作品乃作者感情之载体,艺术家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向我们传达他们对社会、对生活所持的态度或感受.  相似文献   

8.
著名画家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确实,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方面,都会给我们成人许多意想不到的表现。这些表现使得幼儿的美术作品有着成人美术作品无可比拟的魅力。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幼儿的美术作品,装扮我们的环境或者与其他活动有效的结合,参与到其他活动中去,让孩子们的作品成为丰富、适宜的材料;生动、美化的环境创设以及好玩、有用的玩具等等。  相似文献   

9.
美术作品,是通过构思的审美定象,运用造型与色彩组合的方式把情感与理念转变成人们用视觉欣赏的对象。美术创作是把情感作为对象纳入视觉的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意象创造的起点,从自然形象变化成为图案艺术形象,里面注入了艺术家的无限情感,是主客观的统一,物我交融,通过构思、联想、想象、创作而来。形式是情感的表达与传递,纵观历史,无论哪个时代的图案都通过形象形式暗示性的表达传递着人的情感。寓形寄意托物寄情,艺术家借自然界事物与形象,寄托和抒发了人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的情感载体,渗透着艺术家强烈的生命意识,也彰显着艺术家的生命历程。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的内在情感,这与作品本身所蕴涵艺术家的生命意识密不可分。本文主要是从梵高绘画代表作品的色彩、线条、笔触等方面来阐述其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王晓红 《考试周刊》2014,(39):190-190
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在儿童美术作品中,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给人意想不到的表现,这些表现使幼儿美术作品有着成人美术作品无可比拟的独特魅力,因此,幼儿教师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幼儿的美术作品,装扮环境或者参与到其他活动中,成为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术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艺术作品的日的是表现基本的或显著的特征,比实物表现得更完全更清楚。艺术家对基本特征先构成一个观念,然后按照观念改变实物,经过这样改变的物就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就是说成为理想的了,  相似文献   

14.
蒋元成 《甘肃教育》2004,(12):46-46
情感与精神的表现是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所在。理解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与精神的表现,首先必须了解美术作品反映现实生活的再现和表现两种创作方法。所谓再现.就是描绘人和事物的客观情貌,使社会生活中的事物再度呈现在艺术作品之中。所谓表现,就是传达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表达他对事物和人生的主观情感。因此抒情性较强的中国画中的写意画和西方现代派美术,是以表现为主。  相似文献   

15.
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是指艺术家在艺术活动里所呈现的原创性,它表现为情感内涵的独特发现或美学形式的创新,在艺术风格中呈现为情感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艺术家的创造精神有一个生成周期,即模仿期与形成期,创造精神发育成熟的标志是个人艺术风格的呈现。但是,艺术家的创造精神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通过不断探索来完成的。为此,艺术家必须保持艺术探险意识,坚持创作个性。创造精神是艺术家的基本品质,一位艺术家若想留住艺术青春,就要保持不衰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6.
美术作品的形式,就是内容的存在方式。而风格则是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相统一而在整体上呈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征。对美术作品艺术风格的把握,是美术欣赏和接受中的重要内容。从审美角度把握作品风格,需要结合一定的美术发展史、美学思潮、艺术观念、创作方法流派演变等知识。  相似文献   

17.
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它不仅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高中美术鉴赏课应充分挖掘美术作品的艺术形式、丰富内容和深刻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走近美术作品,在审美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感受美术作品、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8.
杜平 《成才之路》2009,(9):61-61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教学目标,是学生的艺术素质的体现。欣赏力的高低。体现了学生艺术素质的高低。 一、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1)应了解这些艺术品不但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也是艺术家不同人生阶段情感与思想的产物.反映了不同时代、地域、民族的人文环境和科学状态,用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19.
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自然界,以及艺术家经过精神劳动生产的美术作品中视觉形态要素。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的形式因素。古往今,不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不论是写实,还是抽,“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具有无比的艺术魅力,也艺术作品带来了强烈的感染力”,绘画中凝重的、飘柔美的线条,表达了他们的艺术情感、艺术修养和格追求。人的眼睛中的视觉结构对特定的线条比例变化数有特殊的敏感。黄金律的确定,说明了视…  相似文献   

20.
孙奎浩 《山东教育》2001,(29):48-48
美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有机统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神兼备”。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所构成的完整统一体,它们相互融合,密不可分,内容是形式的精神内涵,形式是内容的物质外观。人们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去品味的。一般的,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是从外部形式美的感受开始,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逐步体察表面形象的深层含义。由此可见,美术欣赏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第二是对作品内容美的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