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本好书,作为美和思想的承载者,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欣赏、把玩和收藏一种可能远离尘世或束之高阁的艺术、思想,以一种独特的形式,展示一种独特的美——图书之美。最近得到一本小书,《精神的漫游》(周至禹著,重庆大学出版  相似文献   

2.
清季中外商约谈判期间,英、美、日三国向中方提出“北京开埠”之诉求。以吕海寰、盛宣怀为首的中方代表在很长时间内都给出不容回寰的否定答复。为了守住谈判底线,中方与外方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利益置换——“裁厘加税”、东北开埠与护馆兵、护路兵撤退相继成为谈判筹码。经过艰难的交锋,北京开埠谈判走向终点——英、美决定放弃;中日就此达成折中协议,后也不了了之。谈判还引发了民间社会的“关怀之音”,既有支持清政府的“拒开”声音,也有反对清政府的“求开”声音。谈判场域内外不同声音牵出的有关王朝未来的思考,都是对中西、新旧漩涡中清季社会不确定性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建筑用色,以黄色为最显贵,其下是赤、绿、青、蓝、黑、白、灰。黄、赤是宫殿的专用色,它创造出皇家建筑的“错彩镂金”之美。江南民居选择了黑与白为基本色调,创造出另一种美——空灵平淡之美。  相似文献   

4.
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生产,创造历史。历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的历史。历史之中蕴含着博大的多样的美。探究历史之美,启发感染大众,是人类思想文化领域孜孜以求的探索。新闻作为先进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发掘、传播、丰富历史之美,是一项有益的实践,能达到新闻、历史与美学三者之间相得益彰。历史空间与新闻传播历史是一部百科全书,人们通过历史获得不同的表情和心理期待,或仰天大笑、或黯然落泪,或敬重、或痛恨……种种情感,引起人们愉悦、自由、解放、光明的心灵共鸣,这就是历史之美。  相似文献   

5.
美,具有活性——有机鲜活性或动态生发性。 电视现场短新闻正是如此——那极活跃的因素,与人们的生活贴得很近而渗透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它作为客观现实美的真实反映应具备的特性是:新闻事实的主体必须是现场发生的,新闻价值与现场事实必须是融为一体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美学观认为,美是客观的,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倡导采编、拍摄现场短新闻是一场返璞归真的新闻实践。现场短新闻的哲学基础是:新闻的本源论——新闻来源于现场;新闻的主体论——现场是“舞台”,人是现场新闻的“主角”;新闻实践论——到现场去观察、体验、捕捉。在现场,用最具代表性的画面、情景、声响和具体的形象来传递信息,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证实性,使电视新闻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现场美,从而把受众“带”进现场。这就要求电视记者在确保真实性、新闻性、思想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追求视听效果,提高审美价值,才能扩大电视现场短新闻的有效信息量。  相似文献   

6.
李鲜花 《出版广角》2018,(14):94-96
司各特·莫马迪(N.Scott Momaday)是美国印第安吉尔瓦人的后裔,是普利策小说奖获得者,他的主要小说如《通向阴雨山的道路》《日诞之地》《远古的孩子》蕴含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态美.生态美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审视自然之美,是一种自然与人、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存在观.莫马迪主要小说的生态美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评述:自然的存在之美、家园之美和动物伦理之美,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国清代紫砂壶工艺大师陈曼生选择并开拓了这样一种极创意的紫砂壶制作——"十八式壶",使紫砂壶的生命艺术化,或成为艺术化了的生命。文雅的"十八式壶"以俗为美的造型与装饰,配合得极为妥帖,显示出一种雅俗相谐的机趣之美。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会认可,一顿美食之所以美,最重要的因素是其食材,其次才是烹饪的手法。教育之美,最要紧的是什么呢?是美丽的校园吗?是优秀的老师吗?是明理的家长吗?显然,这些都是构成教育之美的因素之一,但最要紧的,是教育的原材料——知识,唯有知识之美可以成就教育之美,缺了她,教育就是枉然。  相似文献   

9.
印刷品除其承载的图文信息以外,其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设计美学视角下,印刷品的材料蕴涵人们微妙而丰富的情感信息,作为重要的设计语言具有独特的质感之美、技术之美和功能之美。  相似文献   

10.
杜磊 《新闻战线》2021,(5):105-107
电视新闻专题是深度报道的形式之一,其叙事既有鲜明的美学特征,也有独特的美学追求。揭示时代主流价值——赋予内涵美;丰富逻辑叙事关系——等求结构美;用细节构建情感空间——发现人性美;讲求灵性、秀气、留白——营造意境美,强调真实性与美学叙事的完美结合,最大化实现新闻传播的现实意义与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1、含蓄美:用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引用古诗、名句、成语典故;用歌、剧名。 2、形象美:具有可视、可闻、可感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3、幽默美:诙谐的语言,形象化手法,启  相似文献   

12.
1、含蓄美:用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引用古诗、名句、成语典故;用歌、剧名。 2、形象美:具有可视、可闻、可感的具体形状或姿态。 3、幽默美:诙谐的语言,形象化手法,启发人  相似文献   

13.
当人们步入书林,款款而行,漫漫而览。留连在每个不大的空间艺术里,使人感叹装帧之美的内涵,确是无比充实繁富的。繁多的品种、交叉的列序,互为辉映,互相生发,营造出洋洋大观的各种类型的美。每一本书都是以某一种方式进行设计的,但每一本书籍无疑具有一种总体风格特征。《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渠有十九女,都翩翩有风格”。风格——指风度、风采、气质的综合,  相似文献   

14.
唐朝汉族女性服饰设计艺术在人类服饰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开创了独特、光辉灿烂的艺术设计风格与形式。其工艺制作之美、造型风格特色、色彩组合之美、材质图案之美等,共同构成了和谐统一的服饰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5.
《编辑学刊》2012,(1):2-3
正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社长赵炬推荐《新课外语文》《新课外语文》由赵长天主编,是一套具有人性之美、人文之美、语言之美,能启发学生心智、激扬梦想,帮助学生们去探寻美的真谛的语文课外阅读图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闻学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与深入,新闻之中也有美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新闻美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对其关注与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笔者认为,新闻之美包括内容之美与形式之美。新闻内容之美主要指新闻对象的真,传播效果的善等;新闻形式之美主要指新闻报道的语言文采、”新闻纸的版面设计等等所体现出来的美。本文主要探讨新闻形式之美。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一种包容很广的文体。因为其广,所以成就其大,从古至今,名家辈出,佳作如云。最近由山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的、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散文作家马瑞芳先生主编的《跨世纪的美丽——20世纪中国散文精品赏读》一书,就是一本体现着编选者独特的思想观、艺术观、审美观,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的最新散文选本。该书选入的百余篇散文,都贯穿着一个主线,那就是美,超越功利与时空的具有永恒魅力的人情人性之美、深具穿透力的能触动人们心灵的思想之美,而这些都是水乳交融在美的形式之中,蕴藉丰厚的内容与轻松美妙的形式契合无间。可以说,入选其中的  相似文献   

18.
琉璃厂,这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文化街,多年来吸引了中外人士的关注。今天那里车如流水人如潮。人们到此领略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之深之醉人迷人,尽己之力购买一些或收藏或实用的书籍文玩、纸笔墨砚等文化品;更有一些当年与琉璃厂有特殊关系的人,到这里踏故寻旧,追思过去的见闻和足迹。  相似文献   

19.
1、认清社会舆论格局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主流媒体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需要认真考察社会舆论格局的已有变化,发现变化之所在,在此基础上研究积极的应对之策;而不是——对变化浑然不觉,或把握不住变化之所在,或面对变化束手无策,或确定的是无效之策甚至错误之策。  相似文献   

20.
定格之美     
孙阳 《军事记者》2010,(11):I0002-I0002
任何摄影作品,只能表现万千世界的一个点、漫长过程的一个瞬间、变幻无常的情绪波动中的一种表·睛,或纷繁复杂社会的一个横切面。这看似摄影的局限,其实恰恰是摄影的特长:得以在空间与时间的局限中显示才华,展现一种绝无仅有的精炼之美、凝固之美、深情之美与生动之美。《开辟通道》这幅作品,很好地定格了演习中的精彩瞬间。滚滚升腾的硝烟和齐射的导弹,成为作者和读者心中凝固的壮美画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