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试题在生活中,我们做事常身不由己,在家中我们要听父母的;在学校,我们要听老师的,甚至亲戚朋友的话也会“妨碍”我们的行动。当然,这许多教诲与忠告无疑对我们是有益的,但这却常常忽视了我们中学生的个性。我们终于不满了,不顾众多人的反对意见,自己做主做了某件事,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尊严与价值。这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我选择的路我自己走”。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以“我做了一回主”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左右。写作点拨不少中学生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面对父母的责备,你依然作出了心灵的选择;面对老师…  相似文献   

2.
[习作要求]要求学生学会选取身边的平凡小事来表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帮助,从而表达出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名师点拨]除了父母、同学,我们接触最多的人恐怕就是自己的老师了。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他们所做的虽不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但那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足以表现出老师平凡中的伟大。那么我们怎样从老师身上选取一两件比较典型的事例来写好一篇写人的作文呢?和许多写人的文章一样,要写好一个人(包括老师),有三个关键步骤:第一:“写谁”。在这篇作文中当然是写“老师”——这位老师一定在你心中留下了深…  相似文献   

3.
1.写“语感随笔”它是专门记录自己学习语言的心得,是自我训练的一种形式。凡是自己在听、读中对语言发生了敏感,哪怕只有点点滴滴,都可作为随笔的内容,下面举两个例子: [之一]“第一名”与“一等奖”今天,高老师表扬我班唐亮同学参加“市语文知识竞赛”获得了“第一名”。我听后很奇怪,唐亮同学明明是获“一等奖”,高  相似文献   

4.
最早接触日记,是妈妈给我朗读爸爸写的《让日记在为一种需要》,我好奇地问爸爸:“什么是日记?”爸爸笑吟吟地摸着我的头说:“把自己一天中见到,听到的感兴趣的东西写下来,就是日记。”“为什么要写下来呢?”“日积月累,那可是一个人成长的印记啊!”于是,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日记本,[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题目]也许是竞争残酷,也许是世道险恶,人们已习惯于相互猜疑、相互攻击,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难听到一句“你做得真好”之类的赞美。其实,我们都需要赞美,生活离不开赞美:在他人的赞美之中,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在对他人的赞美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差距……请以“赞美”为话题,以第一人称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也是要求写话题作文,但这里还有额外的要求,这就是要以第一人称来写。以第一人称来写,怎么写?我们想,重要的是给第一人称“我”定位。如果仅仅把“我”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那么写作的局限…  相似文献   

6.
与树凝眸     
[导语]伫立于大地上的任何一处,目光所及,总能捕捉到树的风姿。悬崖边的树“似乎即将跌入深谷里,却又像要展翅飞翔……”;橡树与木棉“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玉树临风”既是写树的伟岸,又是写人的俊朗……与树凝眸,默默地品读里,你的思绪会不知不觉甜蜜很多。一[点击]说来可能你不会相信,树也有忧愁和欢乐。它们为何忧?为何乐?行道树张晓风每天,每天,我都看见它们,它们是已经生了根的——在一片不适于生根的土地上。一个炎热而忧郁的下午,我沿着人行道走着,在穿梭的人群中,听自己寂寞的足音。我又看到它们,忽然,我发现,在树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在电脑上一打出这个题目,就觉得自己道貌岸然,面目可憎。夫人从我身后经过,瞟了一眼,阴阳怪气地说:“哎哟,真伟大。这回天下当老师的可有了光辉榜样了。”一侧身,又俯在儿子的耳边说:“你爸又要祸害人了,快吃盖中盖去。”我听了虽然气愤,但又实在不能发作,因为这个题目的确让人觉得三张纸画个鼻子———脸太大了。我的老祖宗被尊为“至圣先师”,也不曾写过这种吹牛文字。鲁迅先生够伟大的,也只写了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若不是编辑小弟弟小妹妹催逼得紧,我是打死也不敢摸这根高压线的。不过转念又想,这东西其实天天有人在写,那些“模…  相似文献   

8.
合作     
[说写文题]你一定与别人合作做成过事情,选一件讲给同学听。听的人可以插话,可以提问题。再评一评哪件事做得好,谁讲得清楚、明白。[思路提示]合作,是我们做成许多事情的原因。这次说写训练,就是让我们说这么一件事。首先,我们要回忆一下以往的生活,从许多合作的事中寻找一件最  相似文献   

9.
理解     
在不知不觉中,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次数几乎为0了;又在不知不觉中,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不对任何人讲。渐渐地,我开始不喜欢父母进我的房间,尤其是在不敲门的情况下。在我看来,那是对我的不尊重。那天晚上,妈妈旋门进来,坐在我身边,想与我聊聊。正在写作业的我当然很不愿意,可我还是放下了作业。妈妈朝桌上看了一眼问:“你怎么不做数学呢?”0我真不明白,难道我除了数学就不可以做其他作业了吗?妈妈为什么那么希望我整天做数学,难道她不知道我最讨厌数学吗?于是,我回了句:“数学做完了,现在要写英语。”妈妈听了,开始滔滔不绝:“婷婷,你要…  相似文献   

10.
今天,唐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不能做两个完 全不同的动作?”我一听不假思索地说:“能。”可周佳曼和刘紫君却不以为 然。 唐老师笑着说:“到底能不能呢?我们做个实验就知道了。”我一听说要 做实验真是欣喜若狂。 “下面请你们坐在桌子前面,拿出笔和纸,闭上眼睛,在纸上写下自己 的名字。”“小菜一碟。”说着,我便闭上眼睛,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睁 眼一看,嘿,写得还不错嘛!  相似文献   

11.
[作文欢乐行]每个人都有很多心里话想对别人说,这次以“XX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习作。[写作禁行区]写好这个题目,关键是确定好中心和选好材料,“要说的”必定是自己的肺腑之言,这样才能感人,因此“说的”一定不能是平平常常,无关痛痒的话。[审题小橘灯][写作斑马线]内容要具  相似文献   

12.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它们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听”是“说”的前提,是“说”的基础:“说”又是“读”的必要准备阶段:“写”则是听说读能力的语言概括,是听说读综合能力的再现。但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尤为突出的是忽略“说”与“写”的训练。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有意识的将“说”与“写”结合起来,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学完《口技》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口技节目,每组推荐2—3人,上台表演口技,这样就有模仿火车进站的、有模仿孩子撒娇的,还有国…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故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的孩子从小身体不好,去医院成了家常便饭,但孩子怕打针,有一次他对我们说:"我不要打针,我要吃药."他爸爸说:"那你等会儿与医生商量商量,看可不可以不打针,我们听医生的."  相似文献   

14.
我的母亲三十多岁,个子不太高,如果我穿高点的鞋与母亲一起去逛街,不太熟悉的人就会冒出一句“你们是姊妹吧”,我们听着先是一楞,接着,就哈哈欠笑起来。[“一楞”、“哈哈大笑”,显出母女二人一样的开朗,无间的亲密。]我与母亲年龄相差这么多,却常被认作是“姊妹”,母亲还真“出少”![勾勒母亲身材的特征,“出少”的容貌。一写母女形如同辈。]  相似文献   

15.
[习作要求]3月5日是学习雷锋日。这一天,你一定有特别难忘的经历!你想不想把自己的经历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呢?那就赶快拿出你的自信,亮出你的“绝活”,只要你认为“我可以”,你就一定能成功!有人说,写作文要先有材料,要先“丰富”生活,“创造”机会。可现在的孩子每天生活两点一线,枯燥乏味,他们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更谈不上具体形象了。对此,我们首先要引导孩[金指点拨]子热爱生活,做主动感悟生活的“有心人”。让孩子写亲身经历的事时,要鼓励孩子说真话,说自己要说的话,说自己想说的话。其次,不能让孩子的习作失去童心和童趣。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16.
发现快乐     
老师居然要我们这些眼镜们去发现“自己原来也是可以快乐的”,我不屑:快乐还用得着发现?昨天我就快乐过一回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应该听谁的     
读了《骑驴》短文,你觉得老爷爷应该听谁的?要是你遇到这种事,会怎样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同学交流交流。想法一样的同学自由组合,按自己想的演一演。[说写话题]0[思路提示]这次说写训练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读《骑驴》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一个“问题故事”,实际上也是一个智力竞赛题。这道题,并没有“标准答案”,它是用一种假设的情境启发读者思考,也是在考查同学的智力水平。在这则故事中,老爷爷和孙子“骑驴”的方式有四种:1、两人一同骑2、孙子一人骑3、爷爷一人骑4、两人都不骑每一种骑法,都有一定的理由。你究竟主张什么,都可以说一…  相似文献   

18.
开学初的一次作文课,根据课本安排,写“我的自画像”。在誊写作文的过程中,有位同学提出:既然是自画像,可不可以在作文本上配插图?我一听,犹豫了:一则这是课堂作文本,不是草稿本,怎能乱涂乱画?二则这是写作文,不是做美术作业,不能喧宾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五、把 握好“我”的 位置 [存在问 题]学生写简短记叙文,写人记事,“我”的身影总是要出现的。写自己还有什么困难吗?有的。命题要求不同,“我”在文中的位置自然也就不同。把握不好“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从女儿出生那天起,我就准备了一个活页本,给她记“成长日记”。比如,她什么时候学会了哪些本领,什么时候懂得了某个道理,什么时候做了超常的“大事儿”,等等。女儿快三岁时,有一天她发现我的本子上写着她的名字,十分惊奇,睁圆了两眼问我:“妈妈,你是在写我吗?”“是啊,是写你呀。”我笑着点点头。“写的什么啊?”她好奇地问。“是妈妈给你写的‘大事’啊。”于是,我边翻本子边念,诸如她什么时候学会自己“创作”故事,哪一次有了好吃的东西懂得与人分享,哪几天做手工造出一艘大轮船,哪几天起床后自己叠被子……听着自己这些“优秀”的表现,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