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领悟,要精心设计足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可运用直观形象思维,创设一种情境,一种气氛,让学生走入其中。在阅读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联想能力的训练;借助课文的学习,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多角度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须强 《上海教育》2000,(7):49-49
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学习语言,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则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范例。能否引导学生把正确规范的课文语言在积累内存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采用以段落为界限 ,逐段讲解分析的方法行之已久 ,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课堂上多见这样的过程 :先让学生读一段课文 ,接着根据这一段内容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作出评价 ,随之板书有关词语 ,再问板书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如此循环 ,一段段地讲完课文。笔者以为 ,小学阅读教学完全可以冲破以段落为界限的讲读方式。这是因为 :学生拿到一篇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质疑和教师的适当点拨 ,在初读阶段就可以达到了解课文概貌的目的。一篇文章的分段书写 ,是为了显示文章的层次。在初读感知课文内容时 ,可用来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4.
一、目标创新 教学目标包括长远目标和即时目标.长远目标就是充分利用语文教材这一教学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的人才;即时目标是指学习某一篇具体课文或组织某一具体活动时的目标.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在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力争有新的发现、新的突破.教师要结合课文学习,从如下7个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1)学会排疑解难,探求新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2)学会举一反三,把握规律,培养思维的广阔性.(3)注意特殊用法,"接通"信息储存,产生顿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4)敢于质疑求异,不唯师,不唯书,培养思维的批判性.(6)克服思维定式,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学会换位思考,培养思维的变通性.(7)善于通过画面,创设意境,进行创造想象,培养思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发现、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启迪、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关注问题走向课文、查找问题走进课文、生发问题走出课文。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中一直强调这样的要求:背诵指定的课文并复述课文,同时课文后的习题中都有复述课文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复述这一个重要环节经常被忽视。加强课文复述教学是一个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复述课文训练的意义复述课文不仅能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也有助于学生读通、读懂文本。它既是思维训练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点燃学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28):22-23
在中职财会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固然都是死的,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遇到与课文中联系不大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灵活地运用课本上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去应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好地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去适应多变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陆焕新 《广东教育》2002,(10):47-47
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选择思维训练方法,并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激励他们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1.抓住难点,迁移思维。教会学生在课文难于理解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迁移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如《惊弓之鸟》这课中,成语故事讲的是鸟,比喻的是人,深刻的比喻意思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来说,很难从惊弓之鸟的形象联系到类似现象的人。用思维的迁移可以突破这一难点。在学生读懂成语故事后,让学生思考:学习这个成语干吗?既然学习成语是为了受到教育…  相似文献   

9.
语文评价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思想内涵表现形式、艺术技巧等审美属性进行鉴别和评价的一种能力.培养这一能力,要营造宽松氛围,激励学生敢评;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乐评;挖掘作品内涵,启发学生会评;辩证对待作品,引导学生善评.  相似文献   

10.
<正>一、巧用插图,激发学习兴趣在课文导入这一环节,借助插图精心设计导入,让课堂教学踏入成功的第一步。学生的学习动机可通过充分挖掘有趣的教学材料和使用各种呈现的方法来增强,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亲切、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常常充分发挥课文插图吸引学生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例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我问学生:"你们喜欢下雪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喜欢!"我顺势而导:"想看下雪的景象吗?""想!"对于难见雪景的学生来说,看  相似文献   

11.
创生课堂     
有一篇课文《学弈》,讲一名叫“弈秋”的老师教两个学生下棋,第一个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授,第二个学生在学的时候却一味想着用弓箭去射天上的鸟,而老师未加阻止。结果第一个学生的棋艺大进,而第二个学生却相差甚远。课文的最后提出了学习应该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之论。这篇课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师生在学习《荷花》一文。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启发学生说:“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你想说什么?”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话题式教学是指教学时以一个话题为中心,以课文为基础进行广泛阅读及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学生能以课文为出发点,阅读大最的相关资料,并在与这一话题的相关活动中深入训解这一话题的内涵,拓展认知领域,开展思维活动。那么,应该在如此浩瀚的书海中选择怎样的阅读材料。才能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课堂,又带着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呢?我认为重要的是靠教师和学生的“二次创作”.即活化教材、补充教材。宋代朱燕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于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篇目有限.同一主题的文章较少。使学生对这一主题的学习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挖掘其更深更广的内涵,思维不能拓宽,这就要我们结合时代的特点,把课文做为源头,挖掘出新的活水,为课文注入新的空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具体内容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14.
丁然 《考试》2009,(5):12-12,8
学校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格,使他们掌握全面的科学知识,更应当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教师要立足课本,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用课文训练求同思维能力;利用课文训练求异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同听了一位著名特级教师的观摹课的缘故,最近一个时期,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差不多都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在朗读课文后问学生:“你最喜欢这篇课文的哪一段或哪几个句子?”据说这个环节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这篇课文,“我不喜欢”前些日子,我  相似文献   

16.
一、保护好奇心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质疑 ,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 ;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可对于我们来说 ,这一点往往是最难做到的。让学生质疑 ,结果不是冷了场 ,就是学生所提问题价值不高。我曾听过一位教师的示范课 ,课题是《千里跃进大别山》,在第一课上 ,教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 ,提出不懂的地方。结果大部分学生所提问题价值不高 ,有个学生甚至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人马”是什么意思。当时 ,大家都觉得好笑 ,可我们不妨在笑过之后打个问号 ,难道是孩子智力有问题吗 ?我想不是 ,唯一的原因是我们…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作为凭借”(摘自《语文教学大纲》人教初中版)。课堂教学迁移法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教材教学设计是关键。语文教材是师生思维方法、情感、知识技能交流的中介物,信息交换的载体。教学活动要有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迁移训练设计。迁移,心理学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是从教材教学中获得各类信息和各项有待培养的感性“能力”的,随着迁移导向训练的不断内化,就能逐渐成为一…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堂阅读课: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接着出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索;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对话,逐步了解文本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提出许多问题,由于时间仓促,教师当堂只应付了一两个问题,其余的留作学生课后思考。在其后的评课中,有部分教师指出:学生质疑问难这一环节不应放置在课的结尾,应该前置,放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这样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而另有一部分教师不同意这一观点,认为质疑问难放在课的前面会扰乱课文主要内容的讲解,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放在…  相似文献   

19.
情节翻转是一种精巧性设计,需要教师有统筹把握意识。在《燕子》这篇课文赏析时,针对燕子外形特点展开的描写,引发学生热议,经过情节翻转,促使学生展开多重讨论,最终在迁移性训练中,实现思维对接,帮助学生建立崭新学习认知。  相似文献   

20.
优质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质问题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要有思维含量,深入浅出。教师要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设计问题;抓住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设计问题;抓住课文的留白处,略写处设计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的热点设计问题;还可以在难点处、困惑处、易错处、相互照应处设计问题;设计优质问题,这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