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政治文化、公民文化、道德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而且是人类生存,发展和思想品德自主建构的主体活动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提高实效,实现其人本价值,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必须寻求进入生活世界的途径.文章基于人类学传统的情境学习理论的视角,解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传统隐喻,尝试建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共同体,从而为实现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找寻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领域的跨界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来讲,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存在众多需要改进 和完善的地方.因此,从文化的角度着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创造出一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路径,体现中国特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特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同时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大致的架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应势而生。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因此高校开展人工智能伦理教育首先应确定以何种伦理道德为价值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是满足人工智能对价值的内生需求、回应人工智能伦理挑战、坚持教育内在引领价值的需要,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新之源,以国家、社会、公民三维统一为发展旨归的基本遵循。高校应不断拓宽育人阵地、推进多学科教师在人工智能伦理教育中的高质量协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工智能伦理教学资源建设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50):71-72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深入,在高校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是现代高校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的涤荡下,传承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利用高校语文教学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语文教学水平,实现现代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本文立足高校语文教学实践,探索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以期指导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是引领世界未来、改变全球格局的战略技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教育的及时跟进。人工智能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所处的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成为当前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学科建设的视角来审视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发展,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实际可行性。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知识特点和发展现状,该文提出了从规划学科布局、完善学科建制、构建学术共同体、培育学科文化四个层面入手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源泉,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理念,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道德品质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文精神.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活动、平台建设、环境营造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融合,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是各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生发展后的融文化和体育运动为一体的优秀文化遗产.高校有承担传递、保存知识和创造、发展文化的职能,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纳入高校课程将是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新路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是文化自信建设领域的重要理论研究和实践课题。以范仲淹新儒学教育观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为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代表的高校文化建设及德育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现实观照。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短板和文化建设之困,秉持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初衷,范氏新儒学教育观提出要建立师生主体自信观、"变与常"对立统一的文化建设观、明体达用观等维度,为创新高校德育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高校法律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但同时也使高校法律人才培养面临着如何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创新法学教学方式,推进法学教育跨学科多元化学习以及法学理论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科学确定培养目标,着力于创新教学方法及手段,丰富法学课程的内容设计。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对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承担重要的责任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实现传承和发展的途径.学校做好整体规划,加强与社会联动,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切实有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作为引领文化发展的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诉求,以构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保障,以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创新为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高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本文从隐性教育理论的视角,分析传统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及其实践途径,以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完善发展,建设新时期富有民族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实践育人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法,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高校"实践育人"理念是对中国传统"劳动教育观"、"知行统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分析这些传统文化渊源,对高校实践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遵循价值从重复性向创造性转化、形式从人体劳动向智慧劳动转化,以及评价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化等方向。但高校劳动教育也面临劳动理念淡化导致学生劳动热情减弱、人工智能挤占传统劳动教育的时间、技术至上理念异化劳动教育的本质,以及劳动教育的场域逐渐狭窄化等问题。为了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劳动教育需要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整合劳动教育内容、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以人工智能技术实践指导劳动教育等层面着手,以培养出综合型、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本土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破解西方教育体系运用于国内教育的现实局限之需,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职业生涯教育本土化理论建构的必由之路。职业生涯教育学科回归文化基点的发展态势、优秀传统文化自身蕴含的丰富养分以及高等教育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导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了学科基础、活水源泉和实践契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推行的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忽视了传统文化和社会文化在教育发展和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国际理解教育是文化的彼此认同,是在理解他教育、他文化的基础上逐步认识自我、进而达到认同自我的过程.对此,应该立足本土行动和多元化的教育实践,从文化自觉、话语方式和本土认知三个方面进行国际理解教育.  相似文献   

17.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从积极因素入手来关照教育全过程,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二者在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存在和互补性和相互整合的可能性.同时,探索本土化的积极心理学教育实践方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提供了新视角,对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培育和深化大学生感恩意识,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大学生身心特点,基于传统文化的视野,通过分析传统文化观念淡薄掣肘大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的现状,探寻大学生感恩意识培育的传统文化理论基础,构建行之有效的感恩意识培育方法、感恩行为养成路径、感恩激励评价体系.形成感恩教育的合力效应,营造大学生感恩意识自省、感恩实践自觉、感恩文化传播的良好氛围,对高校开展大学生感恩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引导大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9.
封丽静 《时代教育》2015,(4):128-12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理论源泉,对传统文化的推崇与弘扬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教育有着非凡的意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其丰厚而强大的理论资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传统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对人文道德素养的高度关注以及对社会良好人际交往的强调为思政教育的革新提供了良好借鉴,注入了新生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古代先贤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在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论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指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困境,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