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是反映生活的一种形式,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人要实现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必须将所学真正理解并能学以致用。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必须根植于学生生活的土壤,让语文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课程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陈玲萍 《考试周刊》2012,(28):44-45
语文学习的内涵和外延相等。在"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影响下,中学语文正尝试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语文教师可以在学校开展综合实践的背景下,及时发现并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结合社会体验学语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必须在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教学总是和对话联系在一起的。但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不少对话教学的缺陷。对老师来说,对话单一、肤浅等极大地影响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必须尝试一种全新的对话式教学;对学生来说,课堂上迫切需要形成"你一言我一语",凭借课文去多元化解读、交流、沟通,拓宽自己的思维,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郑道华 《考试周刊》2011,(45):27-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向广大语文教师倡导的适合新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语文运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更融入生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是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空白"作为一门教学艺术,它实际上是由学习主体——学生来填补的。  相似文献   

9.
褚晓君 《考试周刊》2011,(83):59-5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正确应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的广大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是"根"。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应用,并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爱学"、"会学"、"主动学"的现代学法。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施"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语文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它是承载文化的交际工具。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顾黄初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贴近生活。"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语文,从生活中吸取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经验、体会和反思,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的认识和体验,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学习资源。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要基于学生生活,就要引导学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资源去引导学生的语文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利用自己的学习资源去体验和感悟语文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探究和体验感悟。让学生去主动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反思语文学习中的体会和经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中归纳好的知识如数家珍地讲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语文教育原来的教育模式要进行改进:语文教育应该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让学生高效率学习。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将教科书中归纳好的知识如数家珍地讲授给学生,致使学生被动接受.语文教育原来的教育模式要进行改进:语文教育应该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语文教师必须正视网络环境下阅读和写作方式的变革,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语文教育应以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为契机,逐步由课堂教学系统向社会生活系统转移,让学生高效率学习.  相似文献   

15.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创设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新课改正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主动地、自主地、合作地去"发现"、"创造"要学习的新知识。  相似文献   

16.
张善丽 《新疆教育》2013,(15):110-110
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陈艳霞 《快乐阅读》2013,(10):48-48
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易的,老师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励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可见激励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学生生活中的点滴优点,帮助其树立自信成功需要自信。在平时教学中,我总会碰到一些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习没有积极性。课堂上,从不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课堂上组织的朗诵、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也从不主动参加,不敢去尝试。  相似文献   

18.
苑春霞 《新疆教育》2013,(7):158-158
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于娟 《文学教育(上)》2010,(15):134-136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观——"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而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就需要达到三个"必须",解决一个关键。即,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必须树立生活本源观;其关键是教师素质的提高。叶圣陶的这一语文教育观也对职校语文教学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乐玉亮 《考试周刊》2011,(91):45-4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并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而语文素养则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则必须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真正做到让学生在生活中好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