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其意与<离骚>一脉相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天问>又是一座文学丰碑.不仅表现了屈原探索宇宙的科学精神,也表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极大关怀.<天问>不仅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古代传说故事,而且大大拓宽了我们的审美视角. <天问>中所呈现的琦玮之事,惊世绝俗之伦,穷就宇宙,人生本原的勇气,正是我们当今科学领域所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宋代"乡先生"的教学满足了平民阶层接受教育的客观需要,他们以传播儒家伦理道德为己任,维系着儒家典籍的传承.乡先生的<诗经>教学侧重于<毛诗序>等前代经典的传授,是平民阶层<诗>学观念形成的主要推动者.同时他们也是宋代<诗经>学话语重建的积极参与人,由于有了这一群体的加入,使得宋代<诗>学研究风格的转变不再仅仅局限于少量重要学者身上,而是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范围内推动了宋代<诗>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屈子曾为"左徒"三闾大夫"之职,这对<天问>"多奇怪之事"诗风的形成应有所影响."语怪"很可能也是屈子独特的外交方式,其"娴于辞令"当包含不少怪力乱神内容."三闾大夫"相当于"公族大夫"一类职务,掌管与<帝系><世本>一类有关"谱属"的书籍,当多"语怪"之作,成为<天问>"多奇怪之事"的"谱属"诗形成诱因之一.通过屈子职司的考察,可知<天问>"多奇怪之事"的诗风打上了屈子仕宦经历的烙印,屈原的"语怪"根植于当时的政教传统,而非空穴来风之作.  相似文献   

4.
宋代以降,关于<毛诗序>的存废之争不断.但<诗经>研究界在批评<毛诗序>遮蔽了<诗经>"本义"的同时,又以<诗经>"本义"遮障了重新发现<毛诗序>诗学价值的目光.从现代阐释学和寓言诗学的视域看来,<毛诗序>已经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关于<诗经*国风>的寓言诗学,并具备有效的寓言化阐释策略.但是<毛诗序>的寓言诗学仍然带有明显的形式上的粗糙.  相似文献   

5.
屈原<天问>叙事,确有5处因错简而致结构紊乱、次序不清的现象.重新整理原文的叙事层次,并从叙事结构的角度尝试分析其韵式,对读懂<天问>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宋<春秋>学于庆历年间发生了突变.诸儒在经学变古思潮的推动下,揭橥<春秋>学尊王主旨,尊经贬传,会通三传,以己意解经,注重阐发经书中的义理.北宋<春秋>学正是在这种经学风气中树立了经世观念,体现了与前人不同的治经取向.宋儒亦于这一理论探索过程中培养出敢于批判、善于思辨、独立自主的学风,促进了宋代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另外,经学与义理之学的融合,使得<春秋>学与理学相互依存,共同担负起了封建政治下"体用之学"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屈原在创作<天问>时借鉴了歌诗的结构模式,这主要表现在尾章具有"乱"的特征.屈原借鉴歌诗结构模式的同时也有所超越:<天问>尾章并非前文内客的总结概括,而是一步步推导出的结论;<天问>具有歌诗特征但不是歌诗.屈原对歌诗创作手法的借鉴与超越体现了诗人创作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宋史·艺文志>作为<宋史>中的一篇史志目录,其在目录分类、体质、内容上的诸多不足往往被历代学者所指斥.但作为一份记载宋代学术典籍篇目的目录学资料,其在反映两宋学术特点方面的价值依然是不可取代的.文章通过对<宋史·艺文志>的研究,整理分析其中所保存的学术信息,以之印证宋代学术的部分特点,进而归结出该文在研究宋代学术方面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诗本义>旨在辨正毛传、郑笺得失和归纳诗篇本义.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毛、郑所代表的<诗经>阐释传统,对宋代<诗经>学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右文说"是我国宋代学者对汉字形声字"声中兼义"现象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个学说."右文说"之产生于宋代,既受到其前代字书<说文>、<释名>、<玉篇>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影响,同时也是与宋代学术风气的熏染分不开的.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建立在对"右文说"有彻底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方可使其成为汉字研究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